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具体信息来源已赘述在文章结尾。
文/编辑 乐乐
新冠再次卷土重来了?
2025年5月15日,一则消息刷屏全网。
歌手陈奕迅遗憾宣布自己在台湾高雄的演唱会被迫延期。
原因竟是他本人感染了新冠?
新冠不是两年前就逐渐销声匿迹了?怎么现在还有人在持续感染?
而随着香港卫生署的发声,更多网友更是心里一惊。
一周死亡30多人,最小的感染者才八个多月。
难不成,那场困扰了我们三年多的噩梦,真要再次袭来了吗?
陈奕迅高雄演唱会因新冠延期,网友反应两极
5月15日,陈奕迅团队突然发布公告。
他因确诊新冠肺炎,原定于5月16日至18日在高雄巨蛋举行的三场演唱会紧急延期。
据透露,陈奕迅14日晚彩排后突感喉咙剧痛、高烧不退。
尽管团队此前已采取严格防疫措施,但仍未能抵挡病毒“偷袭”。
5 月 15 日凌晨,核酸检测结果确认阳性,他确诊感染新冠。
面对突发状况,陈奕迅第一时间通过微博致歉,字里行间满是遗憾。
他还强调会全力配合治疗,争取早日重返舞台。
评论区被“照顾好身体”“我们等你”刷屏的同时。
也意外触发网友对疫情时代的感慨。
“新冠这个词,既熟悉又陌生”。
“放在五年前,这热搜得爆”。
有人吐槽:“以为新冠消失了,结果身边最近又阳了一片”。
而随着香港卫生署最新数据的曝光。
关于这次“新毒株”的讨论瞬间引爆了全网。
香港疫情警报:变异株XDV成“大魔王”
香港卫生署发布的报告显示。
一种名为 XDV 的新型变异毒株正在香港快速蔓延,形势相当严峻。
在4月27日至5月3日这短短一周内。
香港新增与新冠相关死亡个案多达31宗。
而在3月16日至22日那一周,相关死亡个案仅3宗,增长幅度令人咋舌。
医院的急诊科室人满为患,检测点也排起了长龙。
与早期毒株不同,XDV感染者更多出现短时高烧、喉咙剧痛、鼻塞流涕等“流感式”症状。
而嗅觉味觉障碍减少,部分人伴有恶心、腹泻。
不仅仅是香港,现在内地各地的新冠感染率也出现了抬头的趋势。
据《广州日报》报道。
进入5月以来,广州妇儿中心和珠江医院的儿科门诊新冠阳性率明显上升。
珠江医院儿科中心小儿门急诊主任吴渚也提到。
五一假期后,儿科的新冠感染明显增加。
不过好消息是,目前患儿症状以轻症为主,两家医院均未发现重症病例。
其实,不只是广州。
2025 年 5 月以来,全国各地甚至世界各地都出现了新冠感染情况抬头的现象。
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
进入四月份以后,全国范围内的阳性率都呈现了上升趋势。
尤其是广东等南方城市,检测阳性率高于北方。
从地域上看,南方地区由于气候温暖湿润、人口流动性大等原因,疫情活跃度更高。
比如香港,4月阳性率蹿升,污水病毒含量更是达到一年来的峰值。
5月12日,香港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还通报了两宗儿童感染新冠严重个案。
而在北方,虽然整体疫情规模相对较小,但北京等地的阳性率也在上升。
北京朝阳区监测到NB.1系列分支流行,它属于XDV的新亚型。
放眼全球,新加坡单周新增新冠病例达1.42万例,创下2025年新高。
其中儿童感染占比最高,达到30%。
不过好消息是,这次的疫情虽然传播力有所增强,但致病力并没有显著增加。
而且现有疫苗仍然能提供一定的保护作用。
而各地专家们对这次的疫情也持乐观态度,认为不必过于恐慌。
专家发声:正常现象,不必过度恐慌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感染内科副主任彭劼表示。
这一轮新冠感染是人们体内抗体水平下降后的自然现象。
随着时间推移,距离上一次新冠小高峰已过去半年左右。
人体的抗体水平降低甚至消失,就容易出现新一波感染。
而且现在感染新冠的患者,症状普遍比之前更轻。
很多人只是嗓子痛、低烧、咳嗽,甚至没有明显症状。
这也导致病毒更容易被忽视和传播。
病毒学专家常荣山指出,此次流行性感染预计在近期达到峰值。
到6月5日前后就会开始下降,所以大家不用太过于担心。
至于高考,那更是不会因为这次的小高峰而受影响。
从整体来看,中疾控认为当前的疫情波动不会超过2024年夏季的水平。
引发大规模流行的可能性比较低。
香港大学医学专家指出,此次疫情反弹主要源于两大原因。
一方面,民众抗体水平随着时间推移自然衰减。
从2023年底上一波高峰后,自然感染与疫苗保护效力逐渐减弱,导致易感人群规模扩大。
另一方面,新变异株XDV具有强大的免疫逃逸能力。
使得即使曾经接种过疫苗或者感染过新冠的人群,也不能完全保证不会再次感染。
而且这个变异株传播速度更快,在密闭空间中传播几率显著上升。
潜伏期缩短,部分患者1 - 2天内就出现症状。
症状还更隐蔽,很多人只是出现轻微咳嗽、喉咙痒,容易被忽视。
不过专家也表示,虽然新毒株对原有疫苗的保护力有所削弱。
但研究显示,疫苗仍然能有效预防重症和住院。
尤其是加强针接种后,体内抗体水平更高,对变异株的“识别力”也会提升不少。
所以,专家呼吁50岁以上的、12岁以下的、孕妇等重点人群,以及免疫力低下的慢性病患者。
应尽快接种新冠疫苗加强针。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疫情反弹,大众的反应也是五味杂陈。
不少市民开始重新重视起防疫措施,街头戴口罩的人明显增多了。
大家在公共场所也更加注意保持社交距离。
但也有一些人,可能是因为之前疫情防控形势较好,产生了麻痹心理。
虽然知道有新变异株,但在行动上并没有太大改变。
比如在一些菜市场,还是能看到有人把口罩扯到下巴处,聚集在一起聊天。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在这个特殊时期,做好个人防护至关重要。
普通人保命指南:科学防护才是硬道理
大家在人群密集的场所,如医院、商场、公共交通工具等,一定要规范佩戴口罩。
平时要勤洗手,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家里也要注意多通风,让空气保持流通。
规律作息、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C,中医建议喝梨水、百合汤润肺。
尤其是60 岁以上的老人、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病的患者。
以及处于肿瘤放化疗期、器官移植期等免疫力低下的患者更要注意防护。
这些人群一旦感染,发展成重症的风险相对较高。
如果出现发热、咽痛、血氧低于93%等症状应立即就医,别硬扛。
新冠这波“返场”,既给陈奕迅的舞台按下暂停键,也让所有人惊醒。
病毒从未退场,只是换了马甲!
它可能会像专家说的那样,以一种常态化、波动性的方式长期存在。
但只要我们保持警惕,做好防护,相信一定能平稳度过每一次疫情波动。
【免责声明】
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