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牛娱乐原创
文|方正 编辑|朴芳
娱乐圈的最新动态:分账综艺的生存状况似乎愈发艰难。
所谓的“分账综艺”,从犀牛君的角度来看,是指那些不依赖传统的toB招商模式,而是由综艺制作公司先行垫资制作节目,之后根据节目在视频平台上的播放效果,平台按规定从toC的会员收入中抽取分成来结算给制作方的一种模式。
然而,最近曾被行业誉为“分账综艺之光”的《闪亮的日子》做出了一个令人惊讶的决定:将第五季的节目首度放到抖音平台播出。这意味着,《闪亮的日子》正式放弃了以往的分账综艺模式,转而投身短视频平台的推流模式。
这一变化,着实让犀牛君感到唏嘘不已。因为《闪亮的日子》曾是分账综艺的典型代表,凭借其独特的关照低线艺人的创意立意和超高的豆瓣评分,曾为无数小而美的综艺项目树立了榜样。它的成功不仅鼓舞了制作人,还激励了更多试图通过分账模式寻求突破的项目。
作为《闪亮的日子》的制片人,赵林林不仅是大千影业的CEO,也是《欢迎来到蘑菇屋》这一黑马综艺的缔造者。他曾积极投身分账综艺,联手三大长视频平台推出了《闪亮的日子》《朝阳打歌中心》和《快乐再出发》。不过,赵林林在最近的一次采访中坦言:“分账综艺的理想化过于美好,但现实却是骨感的。”
那么,分账综艺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呢?是内容质量不足,还是收入分账不理想?为何分账综艺的生存变得愈加艰难?这篇文章将会为你一一解答。
**分账综艺的困境:连《闪亮的日子》也放弃了**
首先,有一个不容忽视的行业事实:大多数分账综艺无法回本。
这一现象令人深感失望。分账综艺模式的诞生,本是为了给那些缺少明星资源、预算有限的小型创意项目提供生存空间。然而,迄今为止,能够通过分账模式在市场上取得真正突破的综艺节目屈指可数。
大部分分账综艺的制作公司在项目启动之初就投入了大量资金,然而最终的分账收入却远远不足以覆盖成本,无法形成良性的内容投资回报循环。
赵林林在接受采访时指出,《闪亮的日子》第五季放弃分账模式,原因就是:“尽管平台尽力给予资源支持,但整体的分账结算远远未能达到平本。”作为该节目的一名老观众,犀牛君也对这一改变感到不解与惋惜。毕竟,《闪亮的日子》不论是在口碑还是市场热度上,都曾是分账综艺中的佼佼者。如果连如此优质的节目也无法获得应有的回报,那还真难以想象哪些节目能够成功。
此外,《闪亮的日子》在上一季(第四季)刚获得了雀巢咖啡的冠名,粉丝们都曾寄望节目会有更好的发展,但没想到到了第五季,连平台都换了。
**问题的根源:内容与受众的矛盾**
从直接原因来看,《闪亮的日子》作为腰部综艺项目,其忠实受众和有效播放量依然远远不足以支撑节目走向盈利。
更为深层的原因,则是因为综艺行业普遍遵循“二八效应”,也就是大部分资源倾向于少数几档超级综艺,而腰部综艺往往面临广泛的宣发困境。分账综艺本身对成本的压缩,使得无法投入过多的宣传费用,像《欢迎来到蘑菇屋》那样的破圈现象变成了极为小概率的事件。因此,很多小而美的项目,根本无法通过分账实现盈利。
《闪亮的日子》的危机其实早在2023年就已显现。赵林林曾透露,“第一季能勉强回本,但第二、三季却亏了不少。”也就是说,《闪亮的日子》在第四季制作时就已经面临极大的困难,幸得腾讯视频提供更多资源,且获得了雀巢咖啡的冠名支持,才得以暂时缓解困局。
**分账综艺的潜力:仍有转机**
然而,分账综艺并非全无出路,行业内仍然有一些成功的案例。例如,腾讯视频的《毛雪汪》不仅在分账收入上表现突出,还能通过广泛招商,形成了良好的商业化模式。
同样,今年全新升级的《百分百歌手·对战季》也在分账综艺中占据一席之地。节目在制作上注重现场真唱PK,且演员阵容强大,获得了平台内部的高度认可,成为了分账综艺的成功范例。
芒果TV的“院人系列”,从《名侦探学院》到《跳进地理书的旅行》,逐步培养了一批高粘性粉丝,并推出了多个受欢迎的付费节目。芒果电视台通过长线开发VIP综艺项目的思路,显然为分账综艺提供了一条可借鉴的路径。
从这些案例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小而美的分账综艺要想成功,不能再单纯将责任推给招商环境或资源分配不均。根本问题在于,如何创造出能够吸引用户付费观看的节目?
**结语:分账综艺的未来**
尽管目前大多数分账综艺很难获得可观的分账收入,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一模式注定失败。分账综艺承载着行业的某种理想——即我们不应仅仅依赖大牌赞助商来撑起行业,而应该鼓励那些有理想的内容创作者,低成本地将有价值的创意付诸实践,赢得市场的认可。
《闪亮的日子》虽然放弃了传统的分账模式,但其独特的创意与深情的内容,仍然能够让粉丝们持续关注。也许,在未来的某一季,我们还会看到它重回长视频平台,继续拓展其IP的知名度。
总之,犀牛君仍对分账综艺充满期待。希望未来能够涌现出更多具备创意且能收获观众热爱的优秀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