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丹再次成了舆论的焦点,原因不外乎她在《桃花坞》中的“分鸡腿”事件。
事情的起因是在综艺节目早期,朱丹与宁静、欧阳娣娣、董思成、周翊然同住一个家庭。当天,朱丹和宁静为大家准备了一锅鸡汤,然而,鸡汤还未上桌,朱丹便开始了分配工作。她提出将鸡腿给董思成和周翊然,鸡翅则分给宁静和欧阳娣娣。在大家没有提出任何要求的情况下,朱丹自然地将“最好”的部位留给了两位男生。如果这是在现实家庭中,分不到的人的心情,大家应该也能感同身受。
宁静听后委婉地提了一句:“小时候,是被看重的人才能吃鸡腿。”对于宁静这种直率的大姐来说,这种语气已经算是相当温和,像是在提醒朱丹要注意不要偏心。朱丹此时或许才意识到自己的分配有点不妥,但她的回应却恰恰加剧了局势:她解释说,男生需要长身体,这样分是有道理的。
然而,值得一提的是,这两位男生一个25岁,一个28岁,反而最年轻的欧阳娣娣才21岁,朱丹的“长身体”理由显得完全站不住脚。这个解释不仅显得有些尴尬,还暴露出她潜意识里对男生的偏爱,仿佛家庭资源本就该偏向男孩,这种思维模式让人想起那些传统观念深厚的长辈。
接下来,朱丹的现场公关可谓一败涂地。宁静继续递话问朱丹是不是特别喜欢男孩,朱丹毫不犹豫地回答:“有一点。”此言一出,立刻让在场的周翊然补充:“我更想生个女儿。”朱丹则总结道:“异性相吸……”这番话,让人不禁对她的思维方式产生质疑。
随后,在年轻人因为不愿吃鸡腿而感到尴尬时,朱丹又试图挽回局面:“欧阳娣娣,你也可以吃。”然而,欧阳娣娣微微一笑表示:“没有关系,只有两个鸡腿。”最后,周翊然特地将剩下的一个鸡腿递给了欧阳娣娣,场面虽有所缓解,但朱丹的分配方案已经被大家心照不宣地接受,只是她偏爱的两位男生和未得到鸡腿的欧阳娣娣,都显得格外尴尬。
尤其让人觉得微妙的是,欧阳娣娣的名字源自父母一开始期待的是一个弟弟。这个故事在网络上曾被热议,暗示了她父母的“重男轻女”思想。而当网络舆论开始批评这种偏见时,父母并未对此表示愧疚,反而用各种理由为自己辩解。一个从小被期待为“弟弟”的女孩,随着年龄的增长,依然要面临职场上前辈偏爱男性同事的现实,内心的委屈或许只有她自己最清楚。这一切看似巧合,却又如此讽刺。
朱丹的“重男轻女”风波并非一时之事。网友们扒出了她在《爱的修学旅行》中的言论,在节目中她提到自己的女儿很懂事,会照顾弟弟,还特别提到为了让儿子适应幼儿园生活,早早让他上了6岁女儿的班级。这段话表面上是想表扬女儿的懂事,但细想之下,却让人不禁感叹:这种教育方式,未免太过牺牲女儿的个人空间和责任了。
换作20年前,或许大家还觉得这是一种“传统美德”,但放到今天,现代家庭教育理念已经逐渐摒弃了“长姐如母”的观念,尤其当这些“懂事的女儿”逐渐长大后,她们往往会感到极大的压力。家庭教育中把姐姐当作母亲来培养,不仅容易让姐姐背负过重的责任,也会让弟弟过早依赖,这种不平衡的家庭教育,最终只会让每个孩子受到不公平的影响。
此后,朱丹的重男轻女形象进一步加深了,舆论对她的攻击愈演愈烈。网友们认为,她潜意识中的性别偏见已经根深蒂固,甚至有网友将她与那些固守传统性别角色的长辈作类比。过去,她在婚姻问题上曾因为言论不当遭遇质疑,而这次,她的“重男轻女”行为再次让她陷入风口浪尖。如果朱丹不能很好地处理这次舆论危机,她的事业恐怕会比之前的“sorry事件”更加遭遇严重的影响。
回头看,朱丹在《爱的修学旅行》《桃花坞》等综艺中的表现,其实并无恶意。她的传统思维固然不讨喜,但她对于家庭和集体的付出,却是真心的。无论是分鸡腿事件中的不适当分配,还是对家人的照顾,朱丹总是愿意付出,甚至有时显得过于热心。可惜的是,这种付出并不总是大家所期待的,甚至可能让她陷入尴尬的境地。
比如在《桃花坞》中的匿名投票环节,其他嘉宾即使得到了不满意的结果,也会用幽默来化解,但朱丹却执着于找出谁投了反对票,这不仅让场面变得僵硬,也让投反对票的人背负了不必要的负罪感。
朱丹的“真诚”有时显得过于直白,尤其是在面对不太熟悉的同事时。她习惯性地按自己的真实想法行事,但这种直白的态度往往会让别人感到不适。她所付出的真心,虽然诚实无伪,却往往给人一种过于沉重的负担。对一些人来说,这种真实是让人感动的,而对另一些人来说,却可能是需要避之不及的负担。
朱丹显然没有意识到,现代社会更加注重的是“体面”和“尊重”,而她所展示的“真诚”往往让她失去了必要的社交礼仪。如果她继续忽视这种社交敏感性,很可能会陷入一种让人反感的“真实”与“尴尬”的恶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