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恶意》陈思诚失手,他选择善意,甘愿折损票房

娱乐 2025-07-02 18:56:02

张小斐主演的电影《恶意》将于7月5日正式上映,不过电影从6月27日开始点映,“点”了六天就已经点出了2000多万票房,而上映六天的激爽大片、口碑佳作《F1:狂飙飞车》票房还没过亿,说明观众对贴近生活热点话题的电影,要远比商业大片关注度更高。

在类型片这个赛道,陈思诚从来没输过。《误杀》系列表现亮眼,《消失的她》35亿票房,就连走写实风格尽量削弱戏剧性的《三大队》也卖了7亿。

这归功于陈思诚选题的敏锐嗅觉和打造类型片的优势,同时也基于他坚定的创作理念,他打造的类型片里,往往强化人性善恶、正邪对立,把人物塑造到极致、人性深挖到极致。这样的结果是电影带劲、有爽感,带给观众内心的震撼。

但到了《恶意》,陈思诚失手了,或者说心软了。

握着一手好牌,原本能拍出又一部《消失的她》

《恶意》打出“全员皆恶、反转不断”的slogan,电影故事核心围绕当下和所有人都息息相关的自媒体报道、舆论暴力,结合社会热点,有当下性,每一位观众都可以从中找到共鸣。

电影开头非常漂亮,小女孩跑出病房,护士在身后追赶,结果双双坠楼,马上悬疑感就来了。

细想一下,这和《消失的她》开头何非疯狂寻找妻子的设计,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利用生死攸关的大事,增强悬念、吊起观众的好奇心,后面再一点一点剥茧抽丝的揭开谜底。

而和《消失的她》相比,《恶意》在内容上其实更有优势,因为网络暴力离每一个人都太近了,可以说,“全员皆恶”的口号,电影里事实真相和舆论的不断反转,像以往一样拍到极致,绝对会成为第二部《消失的她》,内容上会更加让人脊背发凉,票房不说追平,也有望成为今年目前为数不多的过10亿的电影之一。

表达善意,注定会折损票房

本来按照以往的创作理念往前推进,《恶意》肯定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更何况陈思诚自己就是首席编剧,他把控整个故事的走向。

电影从小女孩和护士双双坠楼展开,后续剧情推进有点罗生门的味道,从当事人到相关人,每一次不同说法会引出不同报道,从而引导舆论倒向不同的方向。

本来陈思诚完全可以往“狠”了拍。

电影里有三组对立人物。一对是坠楼的护士和小女孩,以及双方家属。坠楼这件事,背后的真相是不是藏着深深的恶意?目睹坠楼的母亲,是不是在人性摇摆后走向了黑暗?

另一对是张小斐饰演的叶攀和只追求流量不在意真相的老板。其实这组人物可以深挖,职场上是保住工还是内心是一个很好的叙事抓手,但这部分剧本没有展开讲。

还有一对,就是叶攀和李庚希饰演的晨晨。要知道两个人之间隔着杀父仇人这条难以逾越的沟壑,职场斗法、人心向背,集体教室的讲座上被公开披露,血泪那里可以视为电影的高潮。

到了这一步,叶攀射出去的所有回旋镖,最终全部扎到自己身上,如果电影将她和晨晨之间的battle作为电影最后的大高潮,电影就会像《消失的她》一样带劲、一样让观众觉得过瘾、解气,就会有更加出色的票房。

但陈思诚没这么做。他选择了另一个方向,表达善意。

做了错事的人,内心向善,叶攀仿佛是满天乌云的罅隙里射出的那一道微光,在“全员皆恶”的设定里,她是那个完成了假恶真善反转的人。最终她没有和任何人battle到底,她选择了退出、选择了和那个让她声名扫地的人和解。

这就好像观众入场了,准备好了等着看拳击台两个拳手打一场精彩的擂台赛,结果两个人刚出了一下拳,就拥抱了一下握手言和。

这样的设计,让《恶意》少了很多力道,观众奔着看恶意进来,结果带着善意出去,会隐隐失落,这和陈思诚过去的商业类型片不太一样呢。

但我理解陈思诚。他说每个人身上都有人性、兽性和神性。拍《恶意》他带着使命感,他想要告诉所有人,你每一条评论、每一个点赞,可能都带着潜意识里的“恶意”,可能都会造成难以预料的后果。

面对这样的题材,我猜陈思诚觉得自己不应该那么过于商业了,传递给观众善意,总比给观众看从头到尾的恶意要好,电影多些真善美和正能量,要比把正邪对立拍到底更有教育意义。

于是就有了如今《恶意》的人设和结局,陈思诚愿意牺牲一些票房,削弱电影的商业性,实现自己作为电影人的使命感。

就像陈思诚在《恶意》路演中形容自己的那句话:“这个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看清了生命的真相却依旧热爱它。”

声明:资讯来源于网络,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投诉
最新文章
深视网2025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1009096号

商务投诉盛之强一品科技易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