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熬夜看完白玉兰颁奖礼,看到蒋欣拿下最佳女配角的那一刻,我忍不住在沙发上欢呼起来!
这个奖项来得太及时了,也太应该了!
从《甄嬛传》里的华妃,到《欢乐颂》里的樊胜美,再到《小巷人家》中的宋莹,蒋欣这些年来的角色变化,简直就是一部女演员如何突破自我的教科书。
她就像是演艺圈里的一匹“隐形黑马”,不声不响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最后赢得了所有人的认可。
-01-
还记得十年前《甄嬛传》刚播出时,蒋欣饰演的华妃一出场,那个气场,那个眼神,那个走路的姿态,简直惊艳了所有人。
“本宫不死,你们都别想活”这句台词,至今还被人津津乐道。
当时我和朋友一起追剧,她说:“这个华妃演得太绝了,但是我怕她会被这个角色困住。”
这种担忧不无道理。娱乐圈有太多演员因为一个成功的角色而被定型,最后沦为"一招鲜吃遍天"的尴尬境地。
前几天我表妹考研失利,整天郁郁寡欢。我问她:“你知道蒋欣是怎么从华妃转型的吗?”
华妃之后,蒋欣接了《欢乐颂》里的樊胜美,一个职场女性,看似光鲜亮丽,实则背负着原生家庭重担的角色。
那场她在电梯里崩溃大哭的戏,看得我心都碎了。
从宫斗剧的反派到现代都市剧的女性,这跨度有多大?
再到《小巷人家》里的宋莹,一个普通的苏州小巷里的妇女和纺织女工,既是家庭操劳的贤淑女人,又是为工作负责的优秀女工,既有着市井气息又不失坚韧与智慧。
蒋欣的每一次转型都是挑战,每一次挑战都是突破。
我有一个当老师的朋友,也是一个很优秀的老师和年轻妈妈,她前段时间因为要转教其他科目而焦虑不已。
昨天我见到她,就对她说:“你看看看人家蒋欣,从古装美人到市井妇女,不都演得很好吗?关键是你要相信自己的潜力。”
真正的演员,不是只会演一种角色,而是能在每个角色中找到自己,又能在自己身上找到每个角色。
-02-
现在的演艺圈,似乎特别流行“速成演员”:选秀出道、流量加持,还没学会演戏就已经成了主角。
相比之下,蒋欣的成长轨迹就显得格外扎实。
她是中戏表演系毕业的科班生,毕业后先是在话剧舞台上摸爬滚打多年,然后才慢慢在影视剧中崭露头角。
记得有一次看她的访谈,她说:“我不怕演配角,我只怕演不好角色。”
这句话听起来简单,但做起来有多难?
去年我一个做自媒体的朋友抱怨说:“现在大家都想一夜爆红,没人愿意慢慢积累了。”
是啊,在这个浮躁的时代,能有蒋欣这样沉得住气的演员实在太少了。
《小巷人家》里的宋莹,戏份比起闫妮饰演的主角黄玲并不算多,但每一场都很出彩。
特别是那场她支持黄玲跟婆婆公公争吵的那场戏,把中国式家庭里复杂的婆媳关系演绎得淋漓尽致。
我妈看完那场戏,若有所思地说:“这演员是真懂生活啊。”
是的,没有生活的沉淀,哪来的精彩表演?
蒋欣曾说过:“演员最大的财富不是名气,而是阅历和感受力。”
这让我想起梁文道在《一千零一夜》中说过的一句话:“真正的匠人,不是急于求成,而是愿意把时间交给作品。”
蒋欣的每一个角色,都能看到她投入的时间和心血。这种职业态度,在当下的演艺圈,显得格外珍贵。
-03-
不靠流量靠实力,这才是演员的正确打开方式。
现在的娱乐圈,似乎形成了一种怪现象:有流量的不一定有演技,有演技的不一定有流量。但蒋欣这些年来证明,只要你足够优秀,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她从来不炒作,不蹭热度,甚至很少参加综艺节目。就是这样一个“不会营销”的演员,却凭借扎实的演技赢得了观众和业内人士的一致认可。
前阵子和几个朋友聚会,聊起现在的影视剧,大家都感叹:“现在的剧,演技好的演员太少了。”
而蒋欣,无疑是其中的例外。
《小巷人家》里的宋莹,就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角色,但在蒋欣的演绎下,却活灵活现地走进了观众的心里。
她把那种北京胡同里女人特有的泼辣、智慧和坚韧,演绎得淋漓尽致。
有人说:“好的演员不是演角色,而是活成角色。”蒋欣做到了。
在这个“流量为王”的时代,蒋欣用自己的实力告诉我们:真正的演员,靠的是演技,而不是流量。
就像张爱玲说的“出名要趁早,但是成名要趁晚。”
蒋欣的成功,或许来得不够早,但一定来得足够扎实。
写在最后
昨天和妈妈一起看完白玉兰颁奖礼,她突然感慨道:“现在的年轻人都想走捷径,都想一夜成名,但真正能留下来的,还是那些踏踏实实做事的人。”
是啊,蒋欣用她的经历告诉我们:没有什么一蹴而就的成功,只有厚积薄发的实力。
从华妃到樊胜美再到宋莹,蒋欣用一个个鲜活的角色证明了自己的实力,也证明了坚持的力量。
在这个浮躁的时代,能像蒋欣这样沉下心来,专注于自己的专业,不断突破自我的人,才是真正的“狠人”。
无论是演戏还是生活,或许我们都该向蒋欣学习,不追求表面的光鲜亮丽,而是注重内在的积累和沉淀。
毕竟,就像蒋欣自己说的:“演员这条路很长,我还在路上,我会一直往前走。”
你也在为梦想坚持着吗?希望我们都能成为自己生活中的“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