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无名之辈2》票房暴跌九成,饶晓志回天无力,他还不知道错在哪

娱乐 2025-07-07 18:38:59

《恶意》和《无名之辈:否极泰来》两部同一起跑线出发的电影,上映三天远远拉开距离。

凭借陈思诚在类型片赛道的声望和紧跟热点的话题性,《恶意》票房迈过8000万大关,努力和好莱坞大片抗衡,但也撑不了多久了;

《无名之辈2》已经掉队,排片从上映首日的15.5%跌至8.7%,截至发稿当日票房才过百万,平台给出的总票房预测仅6500万,还不到前作《无名之辈》7.94亿票房的十分之一,而且从现在的排片和上座率情况来看,6500万似乎也过于乐观了。

无论是故事格局还是制作,《无名之辈2》都是升级再升级,何以至此?

第一部有惊喜、续集难拍等等都是掩盖电影失败的遮羞布,要不然如何解释《哪吒2》比第一部更成功、《谍影重重2》比第一部打的更猛、《碟中谍》系列一部更比一部强?

不客气地说,《无名之辈2》票房扑街到这种程度是咎由自取,电影难看就是难看,不用找任何借口。

电影首先错在“诈骗式片名”,让观众心理落差太大。

《无名之辈》聚焦社会底层人物、讲述老百姓身边的故事,有烟火气的人物形象,和“无名之辈”这个片名统一。

《无名之辈2》除了延续前作演员班底,角色、故事,包括电影气质都完全不同,只会让大家抱着上一部的期待走进影院,结果发现是没有任何关系的一部电影,有上当受骗的感觉,还怎么给好评?沿用“无名之辈”这个片名是出于商业考量,但营销要有底线,不能搞诈骗啊!

其次错在自以为是的升级,丢掉了让人共情的内核。

当年《无名之辈》能卖7.94亿,不是因为电影卖相好,而是因为小人物的故事、几个主角情感的递增是真实的、真诚的、感人的,所以一张接一张的电影票,把《无名之辈》推举成年度黑马。真实和真诚,是《无名之辈》的两大必杀技。

我理解饶晓志自以为是的创新和升级,拍完《无名之辈》,他接着奉上《人潮汹涌》《万里归途》,都非常成功,跻身资本圈的他,参投《流浪地球2》,和导演郭帆同台,风光无限。

此时他已经没法再回头拍小成本电影了,在艰难的市场环境下,试图用大制作和大格局的故事,用更高的投入换取更多的票房。

于是前作发生在房间里的故事,这一部放到了泰国;前作基本都是对话,这一部玩起了“楚门的世界”和不断的情感试探;前作几个主角都没走出那栋楼,是典型的小成本电影,这一部注入了很多商业元素,长镜头、火爆枪战、还有不知有何作用和意义的野生动物……

热闹是真热闹,但也只剩热闹,甚至可以说是瞎胡闹。

没有了真诚,就丢掉了真实;没有了真实,就无法让观众共情和共鸣。

电影过早翻开底牌,对电影是灾难性的,后半段再也不可信,演员们在明知道做戏的前提下还在卖力表演,只会越努力越可笑、越想感动人反倒觉得越煽情,到了这个阶段,所有努力都是反作用力,让人如芒在背、如鲠在喉、如坐针毡。

第三错在剧本单薄、平庸,叙事效率低下废戏太多。

电影将类似“楚门的世界”的基础设定从头跑到尾,导致电影没有惊喜和反转,单线叙事松垮无聊,而且配角的参与感太低了,镜头几乎始终围着章宇和任素汐两位演员打转,但问题是,这又不是爱情片,真的会有人愿意一直看这俩人谈恋爱、还毫无意义的拉扯吗?

除了前文提到的鳄鱼、蟒蛇等“群众演员”给剧情注水外,电影中间以综艺形式呈现的大段戏份,更像是在戏弄观众——

那些没营养的真人秀,平时在家免费都不看,凭什么我花几十块钱买票坐影院里看这玩意?

借用一位观众的评论:“有一种老登想显示自己跟得上年轻人,硬要在爹味聊天中插入网络梗的尬。从剧情设定到人物设计都极其愚蠢,饶晓志一直有过度戏剧夸张忽视合理性的问题,在这部作品里更是被放大到最大,摆出了一副看透世界玩弄规则的姿态,想幽默又想讽刺人性,但成品的低质量只显得浅薄而自作聪明。”

但我依然为《无名之辈2》票房扑街而难过。

并不是心疼电影,而是心疼这个行业。电影市场太难了,每一部电影票房失败、投资亏损,都会对投资公司多一分打击。

如今真正被行业认可、有票房号召力的导演能有几个呢?饶晓志肯定算一个,《无名之辈2》背后是近20家出品公司,这一次不能回本,以后连类似的好项目都不敢投了,再往下的导演和剧本,就更没人敢投了。

话说回来,走到这个位置、手握这么多资源的饶晓志,可以说让全行业的人都羡慕啊!他本可以好好打磨剧本,争取把电影拍得更好。

退一万步,就算就是现在这个版本,饶晓志肯定也没有意识到自己错的多离谱、片子拍的有多大问题。只能猜测,走到今天的饶晓志,已经在身边人众星捧月的声音当中迷失了自己,看不到电影的问题所在。

否则,怎么会在正式上映前开启长达九天的点映呢?

口碑好的电影会越点越旺。

品质差的电影,越点死的越快。

假设《无名之辈2》一直捂着,等到正式上映当天才露出真容,还会多些排片、多拿票房,不至于下跌的这么快,毕竟口碑发酵需要时间。

但导演和宣发方的盲目自信,让长达9天的点映,给了差评足够的发酵时间,才有了如今票房比前作暴跌九成的结果。

或许直到现在,饶晓志都想不通为什么会这样,还在迁怒于市场不景气、埋怨好莱坞的大恐龙太凶猛吧!

声明:资讯来源于网络,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投诉
最新文章
深视网2025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1009096号

商务投诉盛之强一品科技易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