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复兴:风还会回来吗

娱乐 2025-07-10 13:58:26

即便岁月流逝,那些藏在电影褶皱里的歌声,依旧能穿透时光,在心头漾起不灭的涟漪。

电影《芦笙恋歌》海报

好的电影插曲,让人难忘。即使电影里的情节忘得干干净净,但那歌曲的旋律和歌词,却记得清清楚楚,甚至过去几十年,还能随口唱出来,如一泓泉水,从遥远的过去,清澈地流淌到今天。

对于我们这一代人,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电影《芦笙恋歌》的插曲“阿哥阿妹情意长,好像那流水日夜响……”和电影《护士日记》的插曲“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温暖了我们多少漫长的回忆。六十年代,电影《冰山上的来客》的插曲“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更是让多少人唱至如今。

电影《冰山上的来客》海报

记得《冰山上的来客》放映之后,“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走红的时候,我正读高二,一天下午下课,我和一个同学走出三楼的教室,哼唱着这首歌,沿楼梯下楼,快走到一楼,看见校长反背着双手,正严肃地站在楼梯口,守株待兔,等我们走下来,绷着脸问我们:“你们告诉我,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你们不知道高三的同学正紧张地准备高考吗?”吓得我们赶紧缩着脖子溜走了。高三的教室,都在一楼,花儿正在紧张地待放。

前些日子,重看电影《日瓦戈医生》。这是1965年的老片子。电影的情节,大概已经熟悉了,并没有怎么吸引我。但是,电影的插曲《拉拉之歌》,虽然也熟悉,却依然让我很感动。拉拉是日瓦戈医生的恋人,残酷的战争动荡中,悲欢离合一杯酒,南北东西万里程,个人的命运,身世浮沉雨打萍,其渺小得微不足道,只能让人感喟。

电影《日瓦戈医生》海报

《日瓦戈医生》是美国电影,这首插曲《拉拉之歌》,却有浓重的俄罗斯味儿。俄罗斯的歌曲,同俄罗斯的文学一样,对于我们这一代人,影响至深,其中战争歌曲,无论是西蒙诺夫,还是伊萨科夫斯基作词,我们都曾经是那样的耳熟能详,感怀至深。重听《拉拉之歌》,还是很感动,它的曲调深沉而忧郁,不是战争的颂歌或赞歌式样,而是在充满对个人命运的悲叹之中,含有对和平对爱情对人性回归的真挚期待与渴盼。

歌词也不错,尤其是尾声:

大雪覆盖了天空,

地平线在燃烧,

风还会回来,

我和原来一样……

没有我们如今不少歌曲中那样大而无当的空洞,没有那些虚妄泛滥的大词,没有连歌的创作者和演唱者自己都不相信的用化妆笔和滤镜伪饰过的感情,而是很质朴的抒发和表达,但又不浅露直白,如我们歌里爱唱的“赤裸裸”。因为有大雪覆盖天空,有地平线在燃烧,这样画面感很强的背景,让人联想绵绵。这样的大雪几乎充斥在电影很多的镜头里,这样的大雪几乎覆盖在俄罗斯苦难的土地上,经久不化。在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中,在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中,我们都曾经看到。而地平线的燃烧,我们可以想象是人们心头不灭的希望,但也可以想象是那样绵延不断的战火,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

电影《日瓦戈医生》剧照

在这样几乎宏大的背景下,风和人联袂出场了。风还会回来,但回来的不应该还是战争;人也还会回来,但不知是以什么样的模样回来了。“我和原来一样”,我只能理解为“心和原来一样”。这已经很不简单了,披满了炮火硝烟、跋涉了风雪泥泞、雕刻下伤疤战痕、经历了生离死别之后,有多少人还能够和原来一样?我不知道。我只在电影里看到,日瓦戈医生最后倒毙在街头。

大雪还会覆盖了天空,地平线还会有霞光在燃烧,风真的还会回来吗?

不知为什么,当听到这首歌唱到这里的时候,我忽然想起了鲍勃·迪伦唱过的那首有名的老歌《答案在风中飘》。

风还会回来吗?

答案在风中飘。

声明:资讯来源于网络,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投诉
最新文章
深视网2025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1009096号

商务投诉盛之强一品科技易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