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脱友2》徐志胜放着顶流不当,回脱口秀薅刘海,真实才是破局招

娱乐 2025-07-11 02:36:09

在观看《脱口秀和Ta的朋友们2》时,徐志胜自嘲“上大学时被喊回来高考”这一段时,我差点把奶茶喷到屏幕上。这家伙,真的是敢说!作为一线综艺圈里的热门人物,他竟然坐在选手席上,边思考段子边拿自己开涮。简直像一个总裁偷偷回到城中村,摆起地摊练口才的场面,既幽默又真实。

与《浪姐》中某些女明星们那种刻意端庄、笑容僵硬的气氛不同,徐志胜的自嘲和真诚就像夏天突然喝上一口冰镇可乐,瞬间让人感受到从心底升起的凉意。这种贴近生活的感觉让人仿佛被清凉的冰水浇在滚烫的柏油路上,“滋啦”一声,所有压力瞬间消散。

明星在红了之后愿意“降级”回到自己的初心,这并不意味着落魄,而是一种顶级的清醒和自信的体现。看看那些一飞冲天后急于甩掉“草根味”的爱豆们,连方言都不敢说,生怕影响自己塑造的高高在上的“逼格”。然而,徐志胜完全不同,他在成为爆款影视男主后,依然不忘回到脱口秀的舞台。尽管在商场的羽绒服广告中霸气十足,他却依然能像个普通人一样出现在开放麦的台上,嬉皮笑脸地自嘲“我被拽回来高考的大学生”。

这种反差,击中了观众的心。徐志胜并非回归故土的“回锅肉”,而是一次极为精彩的“反杀”,他在名利场上游刃有余,轻松地走出了一条不同于他人的道路。他的段子可能并不一定最精彩,但他在舞台上对着镜头抓刘海的样子,却比任何奢侈品代言的照片还要生动和真实。

尤记得罗永浩在节目中突然严肃起来致敬时,几乎让所有懂行的人都感动得热泪盈眶。综艺圈的规则和残酷的层级差距在那一瞬间被揭开——在这个行业,咖位意味着特权。而徐志胜明明拥有这些特权,却选择主动放弃,回到“选手池”,和新人一起熬夜琢磨段子、修改稿子。他的选择,并非因为不聪明,而是他在综艺的舞台上打破了规则,开辟了一条属于自己的新路径。他选择站回原点,做回自己,远离虚伪的高位与浮华的目光,回归到最熟悉的战场上。

即使是像中专生小奇那种拿学历开玩笑的段子,都显得犀利直接,然而徐志胜的“下沉”则更具魔幻色彩。当其他艺人忙着把草根经历包裹在精美的玻璃罩中时,他反而主动跳回来,再次在泥潭中翻滚。这样的“清醒”是否也是一种精心设计的剧本呢?我闺蜜锐利地指出:“如果真是淡泊名利,他怎么还会接羽绒服广告?”

果然,徐志胜在段子中时不时穿插商务梗,立刻引发了弹幕的争议。有人支持“恰饭并不可耻”,也有人认为“商业化污染了脱口秀”。更微妙的是,节目组频频给鲁豫拍摄徐志胜“未被名利改变”的镜头,似乎是想要强行为他贴上某种政治正确的标签。

然而,徐志胜的“反飘”哲学,不正好呼应了郝蕾曾说过的那句名言:“做演员要有腕儿的心态,但不能有腕儿的姿态。”他正是这句金句的最佳写照。面对大男主剧本时,他的沉稳和底气让他从容接下,转身时却又能蹲回脱口秀后台,和毛豆、广智一起在灯光下为段子熬夜。那种随时清零的心态,比起一味走红来得更加难能可贵。

内娱有多少天赋异禀的演员,站在“顶流”光环下,不敢接小角色,也放不下身段。而徐志胜却敢于在红光璀璨后,主动降温,不怕重新回到起点,这种心态比成功更为稀缺。

有人批评说,节目是在用徐志胜“反差回归”的方式强行炒作话题,害怕过度消耗他的“人设”。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徐志胜反而借助节目规则,成功反客为主。当其他人被赛制推动前行时,他利用脱口秀的舞台,展现了自己的独特哲学:既顺应规则,又能玩转全新的舞台。

我的朋友将徐志胜比作综艺圈的“汉堡包理论”:底层是脱口秀赋予的草根拼劲;中间层是顶流身份的光环,像一层蛋黄酱;最上层则是他时常展现的自嘲与清醒。看看他在《五十公里桃花坞》中被宋丹丹呛得蹲在墙角画圈,再到《脱口秀》舞台上主动“寻骂”的场面,这种精神分裂般的反差,简直和我们职场人白天忍气吞声,晚上在闺蜜群里疯狂吐槽的状态如出一辙。

那些执着于“进阶论”的综艺逻辑,应该被徐志胜震醒。谁规定人生必须单向爬升?当流量明星焦虑着如何维持自己高位时,徐志胜通过“反向操作”验证了另一种可能性——向下延伸,并不是降级,而是在拓展领地;敢于回到新手村,并非逆流而上,而是在夯实自己的根基。

徐志胜在《脱口秀》舞台上带来的,不仅仅是段子,更是一套反焦虑的生活哲学。在充斥着虚假人设的娱乐圈中,真实才是他破局的最强武器。所以,别阻止他,让这个疯批继续在综艺舞台上来回跳跃吧。毕竟,在如今的娱乐圈,能够保持清醒的“病友”所剩无几了。

声明:资讯来源于网络,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投诉
最新文章
深视网2025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1009096号

商务投诉盛之强一品科技易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