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圈里,星二代可说是随处可见——有后台、有资源,稍加努力便能风头无两。但正因为这层“光环”,他们的一举一动都被放大无数倍,一旦出点岔子,全网吃瓜群众立刻围观围剿。
说到被“翻车”典型,张可盈绝对榜上有名。这位被称为“小谢娜接班人”的姑娘,虽然两次考入中戏,舞台剧表现也不俗,是典型的努力派,却在今年《让我来唱》这档音综节目中,因一连串尴尬操作和情绪失控,成了网友热议的焦点,甚至连她的母亲张凯丽也被“连带”受累。
27岁的张可盈,作为《让我来唱》的流量担当,却不是靠嗓音或舞台表现抢眼,而是靠“社死现场”般的情绪管理翻车让全网炸锅。节目开场的“多人合居”环节,本该是选手们相处互动的暖场,却被她一脸惊恐和眼眶泛红的模样搞得像误闯真人秀。节目组看不下去,破例让她自己找地方住,这一波操作彻底给她贴上了“公主病”的标签。
导师环节同样尴尬。蔡国庆一听她是张凯丽的女儿,立马想给她助攻,但她偏偏跳过蔡国庆,直奔胡彦斌,结果换来一脸“我不熟”的冷漠。郝蕾出来救场,她却反复犹豫,像是在等胡彦斌“回心转意”,试探失败后尴尬收场。观众弹幕炸开锅,直呼这是“社死现场”的标配。
之后,她接连拒绝导师唱跳提议,自称“气短唱不了”,连郝蕾团队的摇滚尝试也不假思索地说不。就连一向温和的蔡国庆都忍不住拍桌子,现场气氛尴尬到爆。虽然最终入了郝蕾组,观众的心早被“翻车”彻底唤醒:这真是传说中的“综艺感天花板”?
其实,这场“破防秀”并非偶然。早在《一年级》综艺里,张可盈就表现出强烈的身份挣扎,不愿被贴上“张凯丽女儿”的标签。她曾写长文吐露自己如何刻意回避母亲光环,不上热搜、不关注母亲动态,甚至要求导演组隐瞒身份。许多人当时感慨,她不是炫耀家世,而是拼命想挣脱。
她的努力不容小觑:中戏文化课成绩拔尖,入学次数翻倍,香港演艺学院也学习过,舞台剧和影视作品齐开花,绝对不是“混不下去”的那种人。问题不在于“努力没用”,而是她的努力方向不够明晰。
想做自己没错,但前提是搞清楚自己是谁,在哪儿,肩负什么责任。舞台上的每个“不想”“不愿”“不行”,都不是简单情绪展露,而是对合作规则的抗拒。反复拒绝导师建议、选了又后悔、哭着争回头票,不是“坚持自我”,更像是不成熟的“逆反”,甚至有点不尊重舞台。
张可盈的心态被“逆反”主导,想摆脱“星二代”束缚,结果越发敏感、焦虑、情绪化。舞台成了她发泄委屈的地方,才华展示反倒被掩盖。她不是不努力,只是太想“证明不是靠爸妈”,反倒让人觉得她背后有资源的心思显而易见。这种“怕被说靠妈妈”反而让她更“欲盖弥彰”。
最扎心的是,这波翻车不仅是她个人问题,还带出强烈的“牵连感”。张凯丽,作为老戏骨,口碑一直稳健,作品有《人民的名义》等大热,但因女儿在综艺的“社死”,她以前在《花少》里的“煤气门”“大姐头”形象也被翻出来重新审视。
网友们已经不仅仅是评价节目表现,而是把母女俩的性格、教养甚至生活方式一同放进了“家庭教育”的放大镜里。公众对明星家庭的宽容是有限的,尤其是星二代表现不佳,父母被牵连几乎成娱乐圈惯例。这次张凯丽被“连坐”,除了女儿出格,也与她本人过去的“历史”有关。
眼下,这家人的“情绪教育”显然还没上好课。成长绝非靠成绩堆砌,而是一次次破防后重新站起来的过程。如果张可盈真想摆脱星二代标签,首先得认清自己:娱乐圈没有“遗产继承制”,再大光环,站不稳也会变成笑料。想靠自己,就得扛得住拒绝,收得住情绪,撑得起期待。
参考资料:
- 张可盈“拥吻”黄宗泽坦言想做“下一个谢娜”.网易[2016-12-22]
- 星二代从小自卑!她自述心路令星妈泪奔.网易娱乐[2017-01-15]
- 张凯丽女儿中戏报道否认是“关系户”.新浪娱乐[2017-08-26]
- 张可盈凭两部作品入围金鹰奖最佳女配角实力演技备受认可未来可期.百家号[2024-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