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来一部警察题材的新剧!这次登场的是《巴拉德》,《博斯:传承》的衍生剧,而《博斯:传承》本身又是亚马逊热门剧集《博斯》的延续。这一系列剧集均改编自犯罪小说作家迈克尔·康奈利的多部作品,主角是洛杉矶警局的两位传奇探员:蕾妮·巴拉德和哈里·博斯。
在《巴拉德》中,故事聚焦于坚韧而富有同理心的调查员蕾妮·巴拉德。她因过往的私人创伤与职场上遭遇的背叛,而对“为被遗忘的受害者讨回公道”格外执着。正如她自己所说,洛杉矶警局手上还有六千宗未破悬案——而作为新设立的悬案调查组的负责人,巴拉德誓言要尽可能多地结案。
她接手的第一桩案件事发于2000年代初,一名少女莎拉·珀尔曼被谋杀的陈年命案。这起悲剧促使莎拉的哥哥、市议员杰克·珀尔曼出资设立悬案组,并力挺巴拉德担任组长——前提是,她必须破案,而且还得让他在政治上大放异彩。
本剧主要从康奈利的三本小说中取材:《午夜女警》、《神秘暗夜》和《沙漠之星》,但也加入了不少原创内容,以撑起首季十集的体量。除了主线案件外,还引入了一些新角色和独立小案,使节奏在连贯的主线与单集故事之间有所平衡。值得提醒《博斯》粉丝的是:本剧中几乎看不到“博斯”本人——整季重点完全是塑造巴拉德这个“拼命三娘”的形象。她既不向警局性别歧视低头,也坚信悬案组的伙伴们会倾尽全力。
“有些警察就是混蛋,但那不是针对你。”巴拉德的前搭档在本季初对她这么说。然而,当本季结尾她被人诬陷谋杀、几乎身败名裂,一切就不再只是“不是针对你”那么简单了——也标志着这部剧的走向将与原著大相径庭。
接下来,就让我们来拆解一下这一季的结局,以及《巴拉德》对原著做出的最重要改编。
结尾,吊足了胃口
我们从最后讲起。整体而言,《巴拉德》大体遵循了迈克尔·康奈利小说中为蕾妮·巴拉德设定的职业轨迹:她曾是重案组的一名探员,行事略显鲁莽但深受尊敬。因为举报上司罗伯特·奥利瓦斯的性骚扰行为,被同事集体孤立。当时的搭档肯·查斯坦目睹了奥利瓦斯试图性侵她的全过程,但最终他和其他人都选择了沉默。内务调查站在奥利瓦斯一边,巴拉德被从重案组调到“午夜班”。
在小说《午夜女警》中,查斯坦因为调查一宗敏感案件而被杀害,巴拉德甚至不得不求助奥利瓦斯,一起寻找另一名涉案警察。《神秘暗夜》中提到,奥利瓦斯已成为一个负责性侵案件特别小组的负责人——而他本身就是有前科的性骚扰惯犯。康奈利笔下的洛杉矶警局,常年处于“混乱、无能、自我瓦解”的状态。到了2019年的《暗夜之火》,巴拉德和奥利瓦斯依然势如水火;不过到《沙漠之星》时,奥利瓦斯已彻底退场,巴拉德成为悬案组的领导,他则沦为一个遥远又恶心的回忆。
而剧版做出了大幅调整。它把《午夜女警》《黑暗时刻》和《沙漠之星》里的元素拼接混合,还对奥利瓦斯的角色进行了重大改写:他不再只是一个性骚扰惯犯,而是一个连环性侵犯者,同时还是一个为墨西哥贩毒集团运送军火和毒品的警察黑帮骨干。是的,彻头彻尾的混账!
奥利瓦斯最终被捕,是本剧一大爽点——不仅对巴拉德而言,对悬案组成员之一、曾遭奥利瓦斯强暴、愤而辞职的萨米拉·帕克来说,更是如此。两人一起庆祝这个节点,情绪极其真挚。然而!剧情急转直下:奥利瓦斯竟然与检方达成协议,逃脱起诉。巴拉德怒不可遏,跑去他家理论,发生肢体冲突,甚至在现场留下了DNA痕迹。当奥利瓦斯被发现死亡时,所有线索都指向了她。本季结尾,巴拉德因此被捕,成了谋杀嫌疑人。
我们当然知道,她十有八九是被陷害的——而这也为第二季打开了全新故事线的大门。
在小说里,巴拉德确实杀过人。《黑暗时刻》中,她杀死了一名闯入她家、企图将她掐死的黑警博纳尔。而剧中这一桥段被改编为另一角色安东尼·德里斯科尔(代号“蒙大拿”),也是奥利瓦斯团伙的成员。小说里,巴拉德每次杀人后都会请工会代表出面、聘请律师,最终都能以正当防卫之名全身而退。
但剧中这次不一样了:她这次是被诬陷。问题不再是“如何辩护杀人行为是否合理”,而是“如何证明我根本没杀人”。这为角色构建提出了新挑战,也提供了更复杂的道德维度。
预计悬案组的其他成员会齐心协力帮她洗清嫌疑,尤其是帕克——她自己就有切身之痛。而剧中还引入了一个新角色,曼尼·桑托斯,一位曾与奥利瓦斯和德里斯科尔共事的警察,在后来良心发现,有可能成为巴拉德的重要证人。
有意思的是,尽管整部剧极力淡化哈里·博斯的存在感,但最后却又让巴拉德陷入一个极“博斯式”的情境——在原著里,博斯不止一次被指控为“私刑正义者”。剧版虽然让巴拉德走出博斯的阴影,却又在情节上把她送入了类似的“孤军奋战”轨道。讽刺,也耐人寻味。
在《沙漠之星》一书中,莎拉·珀尔曼的谋杀案由巴拉德与博斯联手调查。他们发现这起案件与另一名非裔年轻女性劳拉·威尔逊之死存在关联。劳拉被发现时身上携带一枚市议员杰克·珀尔曼的竞选徽章。是博斯提出从莎拉房间窗户上残留的掌印中提取DNA的建议,最终两人锁定了连环杀手:特德·“卢”·罗尔斯。
罗尔斯原是圣莫尼卡的一名警察,也是杰克的高中挚友。他能进入悬案调查组,就是杰克一手安排的。在少年时期杀害莎拉后,罗尔斯靠着与杰克的关系掩盖罪行,并在之后的几十年里陆续杀害多名女性。其中一些受害者(如劳拉)是他在杰克的竞选活动中认识的。当博斯开始对他展开监控时,罗尔斯察觉身份暴露,销毁了一部分“纪念品”,朝博斯开枪后自杀。最终悬案组对其多数受害者的情况仍一无所知。
“坏警察利用体制保护自己”几乎是康奈利小说中的标配,每本书基本都有这么一位。而剧版《巴拉德》已经引入了一个“与贩毒集团挂钩的警察团伙”设定,编剧可能认为再把罗尔斯写成变态连环杀手未免太过。于是剧中的罗尔斯成了一个“还行的人”。他仍是杰克安插进来的,但不再是书中那个懒散、对巴拉德处处敌对的人。
剧中的罗尔斯确实有点守旧,对性别角色的理解停留在过去,但在悬案组这个以女性为主导的团队中逐渐转变。他在与巴拉德的一场对话中坦承,女性每天面临的威胁是男性永远难以体会的,这段交流颇具力量。后来他甚至在杰克面前为巴拉德辩护,坚持她应该继续负责莎拉一案——可惜,他的忠诚没能持续太久。
真正的凶手另有其人:杰克的亲生父亲,加里。加里在身份败露后杀了罗尔斯,随后又试图杀死巴拉德。但最终,巴拉德活了下来,并将他亲手逮捕——这也印证了悬案组此前提出的判断:这个厌女的老男人,专门以有野心、有事业追求的女性为目标。
加里在押送赴狱途中,悬案组结清了他曾犯下的案件,并为唯一的幸存受害者提供了迟到的正义。他杀害莎拉的原因也随之揭晓:虽然他嘴上说很重视家庭,但当继女莎拉无意间发现他藏匿的“纪念物”并起疑时,他毫不犹豫地痛下杀手。剧中让加里恰好恨“有事业心的女人”,而最终正是巴拉德和帕克这类女人把他送进了监狱,这种安排虽有些“直白”,但足够解气。
相比之下,小说《沙漠之星》中,导致加里落网的关键线索,是来自杰克办公室主任纳尔逊·黑斯廷斯的一次肾脏捐献。而剧版则更聚焦于角色关系和情感张力,增强了悬案组“亲手拨开迷雾”的成就感和情绪张力。
关于博斯那点事
《巴拉德》中延续了剧版两人关系一贯的紧张基调——巴拉德称他为“哈利·他妈的·博斯”,这一设定最早出现在《博斯:传承》中。不过,这种“火药味”与迈克尔·康奈利原著中的描写差距不小。在小说里,巴拉德与博斯之间的合作远比剧中来得密切与信任。
在《沙漠之星》中,巴拉德邀请博斯正式加入悬案组。在调查过程中,博斯被罗尔斯枪击,而罗尔斯为了逃避追捕自杀身亡。此后,博斯将罗尔斯与议员杰克之间的密切关系泄露给媒体,以反击杰克试图淡化悬案组调查成果、掩盖私交的行为。
博斯参与“珀尔曼案”的动机,除了帮助巴拉德,还因为他正独自调查另一桩案子——一个男子杀害整户人家并将尸体埋于沙漠深处的案件。但这个故事线已被《博斯:传承》第三季使用,剧版《巴拉德》就不能再用。所以两人在本剧中的互动仍停留在最初那种剑拔弩张的阶段——比如在《博斯:传承》中,巴拉德曾指控博斯偷走案卷资料。
在《巴拉德》中,两人只有寥寥几次简短交流,最关键的一次是博斯告诉她:奥利瓦斯已经与检方达成协议,不会被起诉。
从叙事聚焦的角度看,让《巴拉德》几乎完全围绕女主展开是合理的。但略感遗憾的是,剧中没能还原巴拉德与博斯在原著中那种互补、交锋又彼此理解的火花。比如在小说里,每当博斯擅自行动、违抗巴拉德指令,她总会愤愤吐槽但又无法割舍;两人头脑风暴起草搜查令时,她总能甩出出其不意的“鬼点子”;而当局势恶化、博斯因枪战面临警局抹黑时,巴拉德甚至冒着丢工作的风险表态要辞职声援他。这些情节都鲜明体现了她那种“又刚又忠”的性格。
这么说似乎有点奇怪——“一部以女性为主角的剧,应该多给那个男人加戏”?但原著中巴拉德与博斯的关系从不是建立在性别之上,而是他们在“正义”与“边界”的信念上达成了罕见共识。剧版《巴拉德》至今还没与任何角色建立起那种深度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