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剧集半程复盘:《藏海传》《临江仙》领跑,市场整体遇冷

娱乐 2025-07-16 09:45:54

搜狐娱乐专稿(胖部/文)

今年暑期的剧集表现,整体仍处于待引爆状态。

每年的暑期都是各平台重兵囤积的必争之地,也是行业一直以来认为可以集中制造“爆款”的旺季。但是今年无论大盘的热度,还是具体作品的表现,都有些未及预期。

这折射的是目前整个剧集市场所面对的问题。

当众多头部项目无法吸引观众兴趣,观剧基本盘进一步收缩,行业必须面对一种未来式的危机:到底做什么内容,才能满足当下市场的需求?

“待爆”

根据云合数据估算,截至7月15日,剧集市场大盘刚刚出现了连续三日的提升,达到日均2.2亿+。这主要得益于《扫毒风暴》《朝雪录》《樱桃琥珀》等多部新剧集中开播,且具有一定前期声量,冲高了市场大盘。

而6月以来,大盘估值破2亿的周期,分别出现在《藏海传》热播的6月初,《临江仙》《长安的荔枝》《七根心简》多剧开播后直至6月中旬,以及6月底《以法之名》口碑发酵的几天。

不难看到,都有赖于热剧数据的带动。

但迄今为止,暑期大盘迟迟未突破2.3亿;而最低的几天更是跌至1.7亿+。整体来看,市场大盘依然在2亿的低位线上下徘徊。

如此表现,甚至和4-5月也未拉开差距。这放在往年,其实是不太正常的。

之所以关注前半程的数据,是因为过往几年的暑期热门剧,相对更集中在观众热情更高的前半程,如2022年的《梦华录》《星汉灿烂·月升沧海》、2023年的《偷偷藏不住》《长相思》及口碑黑马《当我飞奔向你》、2024年的《墨雨云间》《玫瑰的故事》等剧。

对比以往,今年前半程播出的剧集,可以说并未真正激活市场。

不妨结合今年的项目表现看看。搜狐娱乐统计了从6月1日至7月15日进入云合剧集热度日榜TOP10、且期间仍处于热播期的所有剧集,一共包括22部。

其中,估算云合热播期集均有效播放量,达到4000万+的仅一部《藏海传》;3000万+仅一部《临江仙》;2000万+一部《以法之名》。

按照往年标准,只有《藏海传》达到了“热播”级数据,但这已经是今年的“爆款”剧集。其他1000万+的还包括《七根心简》《书卷一梦》《长安的荔枝》《锦绣芳华》《陷入我们的热恋》;其他剧集均低于1000万。

上述仅引用云合数据,具体剧集数据近来也掀起过若干争议,因此此处仅用作整体市场观察,不做具体剧集热度参考或对比。

但从这种表现也能看到,期间真正实现热播的内容是极为有限的。

热度最高的《藏海传》是一部5月18日开播的剧集,更多应该认为是一部意在暑期之前拉动市场热度、带动观众进场看剧的作品。

这种为暑期“预热”的策略去年是取得了不错成效的,凭借《与凤行》和热度破纪录的《庆余年2》极大刺激了市场,带动了6月开始多部剧的开播成绩。但今年,平台从4月开始囤积的多部“预热”剧中,仅有《藏海传》带动了市场水花。

从中不难看到,整个市场大盘其实存在观剧意愿降低、基本盘缩小的问题,而且已经越发明显。

比较典型的现象是,古偶、现偶在近两年市场上打造爆款的频率快速下降,搜狐娱乐此前曾撰文指出过相关问题。而这代表着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行业开发以“流量明星+IP”策略打造偶像剧的内容策略,正在失去市场确定性。

而以往,大体量的偶像剧作品一直是暑期档的重头戏,因为受众相对年轻化,在暑期更容易实现好成绩。今年虽然排行靠前的剧集依然以古装为主,但从投资体量看,多数剧集都是未达预期的。

背后的原因,有市场层面的内外部变化,也有行业内容开发策略的亟待调整。

确定性在哪?

近期,围绕演员雷佳音的争议,或许能说明一些问题。

从凭借《我的前半生》的“前夫哥”出圈以来,雷佳音一直是行业内外比较认可、也具有较高市场认知度的中生代演员。但伴随着近期《长安的荔枝》《酱园弄·悬案》等作品中频繁亮相,观众逐渐产生了“审美疲劳”。

而进一步分析,除了雷佳音本身存在表演同质化、套路化的问题,此次争议也存在其近期作品口碑不佳,导致观众的情绪集中到了演员身上。

根本上是行业开发策略出现了问题。

如今,长剧集开发已经形成了两套固化的路径:一是流量式的,头部流量出演、根据流量大IP改编,产出偶像剧内容;二是口碑式的,由观众认知度较高的“演技派”挑大梁,结合现实主义审美进行创作,吸引路人盘受众与口碑敏感向剧迷。

而伴随着行业的内容升级,两者都会有一些进化。

比如前者会搭配戏骨级别的配角阵容、在服化道及特效等制作细节上实现精品化;后者则进一步深耕“严肃文学”改编,甚至实验性质的创作,比如《漫长的季节》等“X剧场”作品和今年的《在人间》等。

但实质上,这两条路径都出现了明显的“路径依赖”,比如在选角上不但流量剧有所谓“换成恋爱”“二搭潮”,后者也存在明显的重复选角,包括题材、IP、时代背景等选择都会有一定的共性。

反而是最关键的剧作层面,却频频出现了问题。观众对《长安的荔枝》的意见,恰恰是因为其出现了明显的剧集逻辑问题。

更让人遗憾的是最近的《以法之名》和《书卷一梦》,无论是前者戏骨云集的表现力、层层揭开真相的质感,还是后者以“反古偶”带来的创新叙事,其实已经形成了话题效应,但后期剧情的弱势,还是未能真正推动剧集热度破圈。

这种剧作上的弱势,其实已经是行业的顽疾。只是如今伴随着外部短视频、微短剧等竞争的加剧,当更多观众开始因此失去观剧兴趣,意味着行业需要快速进入变革期。

其实观众的要求并不高。从近期的热门项目看,无论是《藏海传》《折腰》,还是暑期开播的《临江仙》,能够实现相对不错的数据,并非其在内容创新上有多大突破,甚至有些在剧情层面是存在争议的,其豆瓣评分分别在7.1分、6.6分、6分。

但只要整体剧情连贯、制作上保持一定水准、主要人设和表演不让人出戏,能够基本保证观众的沉浸感和代入感,剧集都能够获得一定数量的拥趸。

制造好内容,需要尊重内容规律,付出起码的时间和成本,去打磨剧本、表演、服化道、镜头质感和后期特效,这其实已经是老生常谈的话题。在此基础上,才能侈谈对观众的吸引力与共情力。

近两年,这也成为行业平台着力整顿的重点,希望能在相关作品中尽快看到收效。

下半程,再出发

进入7月中下旬,行业再度开播并定档了一批剧集。

刚刚开播的缉毒剧《扫毒风暴》,由《扫黑风暴》原班人马打造,段奕宏、秦昊、于文文主演;古装剧《朝雪录》由李兰迪、敖瑞鹏主演;青春剧《樱桃琥珀》由正午阳光出品,赵今麦与张凌赫“二搭”主演。

但三部剧目前热度有限,在热播榜上甚至落后于已完播的《以法之名》《书卷一梦》,7月14日云合有效播放市占率分别为10.1%、12.1%和4%。

已定档剧集,还包括7月16日宋伊人、郭子凡主演的青春剧《爱的方程式》;7月21日窦靖童、王传君的都市剧《她的生存之道》;7月28日迪丽热巴、金世佳的悬疑剧《利剑·玫瑰》等。

其他近期待播的暑期剧集,首先是被期待已久的武侠剧《赴山海》,由《莲花楼》原班人马打造,改编自“新武侠四大宗师之一”温瑞安的小说《神州奇侠》,成毅在剧中一人分饰三角;加上“武侠+穿书+系统流”的设定吸引了不少关注,双平台预约数已破850万。

男频剧领域,还包括由杨阳执导,杨洋、金晨等主演,顶级男频IP改编的《凡人修仙传》;由罗云熙领衔主演,《莲花楼》作者IP《千劫眉》改编的《水龙吟》等剧,都有望在接下来一个半月与观众见面。

大女主剧方面,有杨幂、欧豪等主演的年代史诗剧《生万物》,热依扎、杨祐宁等主演的经商大女主剧《灼灼韶华》等;尾鱼IP改编,迪丽热巴、陈星旭等主演的冒险剧《枭起青壤》也颇受期待。

其他待播内容还包括许凯、田曦薇主演的《子夜归》;赵露思、陈伟霆的《许我耀眼》;顾漫小说改编,宋威龙、赵今麦的《骄阳似我》;包括黄景瑜、关晓彤的《烟花少年》,檀健次、王楚然的《爱情有烟火》等等,都曾出现在平台片单上。

其中有不少剧集,都是近几年、平台强力推动内容升级之后的作品,相关班底也都可圈可点,值得保持期待。

尽管暑期档已过半程,但今年没有如奥运会这样的事件明显牵动市场关注,还是给后续剧集留出了引爆的空间,今年暑期仍可继续“待爆”。

但今年以来的市场环境也已经说明,行业已经到了不得不变的时候。如何做出观众喜欢的内容,需要尽快找到答案。

声明:资讯来源于网络,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投诉
最新文章
深视网2025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1009096号

商务投诉盛之强一品科技易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