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丢脸丢到国外!《奔跑吧》被新加坡等国媒体报道,节目组忙着控评

娱乐 2025-07-16 16:56:57

作为老牌的经典综艺,《奔跑吧》虽说经历了几度消沉,但在今年却又重新回归顶流,就连邓超创办的《五哈》都被它甩在了身后。

然而在最近的一期节目中,它却因为一个艺人被骂上风口浪尖,不仅招来了全网粉丝的声讨,就连新加坡等外国媒体,都对其点名批评。

它们到底干了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

一场游戏变事故

在《奔跑吧》最新一期的游戏环节中,节目嘉宾郭艾伦在过程中用手抓住周深的脖子,将他拉拽着拖行了一段距离。

从画面来看,这个动作显然带有一定的冲撞和力量,周深脸上和脖子出现了明显的红痕,甚至有明显擦伤。

可节目组不仅没有对这些画面进行处理,反而在正片中多角度播放,并在剪辑中反复渲染这一场面,形成一种“看点”。

这种做法很快引发观众不满,粉丝认为节目组不仅忽略了艺人的身体安全,还利用他的伤痛来吸引话题热度,毫无底线。

有网友指出,在节目花絮中,周深面部原本清晰可见的红痕疑似被后期处理过,疑为刻意掩盖伤情。

更令人不解的是,面对汹涌的争议声浪,节目组并未主动回应,而是悄悄删除了一些引起争议的花絮内容,却保留了正片中完整的拖拽画面。

事情进一步发酵后,不仅国内网友讨论热烈,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的媒体也对此事件进行报道,用上了“粗暴玩游戏”“粉丝愤怒抗议”等表述。

但其实这件事并非浙江卫视第一次出现这种问题。

2019年,艺人高以翔在浙江卫视录制《追我吧》时突然猝死,引发了极大的震动。

这档节目本身设计就存在高强度体力要求,而录制时间又是在深夜。

高以翔在倒地前多次表示身体不适,但现场并未引起足够重视。最终错过黄金救治时机,年仅35岁的他不幸去世。

更令人寒心的是,当时有观众爆料,节目组在事发后不仅救援迟缓,还忙于安抚观众情绪,甚至警告他们不要在网上发声,称“你们签了合同,我们都能找到你”。

这种冷漠态度让网友愤怒,直指节目组缺乏人性化关怀。

本以为这件事能让他们重视起对艺人的安全问题,可之前的事情还没过去多久,就又出了周深这么一档子事。

竞技类环节的安全风险依然被忽视,艺人的身体情况似乎并不是节目考虑的重点。

每一次受伤或者争议,事后往往是舆论发酵、粉丝抗议、节目沉默,问题循环往复。

艺人敢不敢说?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次风波中,周深本人并未公开表达不满,反而通过社交平台安抚粉丝情绪,表示自己并无大碍,呼吁大家理性看待。

这种做法虽然平息了一部分舆论,但也让人看到艺人在综艺录制中处于怎样的被动位置。

对艺人来说,参加热门综艺是一种曝光机会,也意味着资源与回报,但与此同时,他们往往没有足够的话语权。

节目设置、流程安排、安全保障,这些基本条件往往由节目组全权掌控。

即便在过程中发生不合理的事情,多数艺人也选择忍耐,以免被认为“难搞”或“不配合”。

周深的做法其实可以理解:在当前竞争激烈的娱乐圈,保持好与平台和节目的关系,是维系长远发展的关键。

他作为一名以实力出圈的歌手,参加热门综艺既是业务拓展,也是曝光需求。

他越不愿意制造冲突,就越容易被节目组当作“好说话”的对象对待。这种不对等的合作关系,让艺人承受了过多本不该由他们承担的风险。

不可否认,综艺节目需要冲突和看点来吸引观众。

但问题在于,节目组在设计游戏环节和剪辑内容时,是否真正考虑过参与者的身体素质差异?是否为每位艺人提供了足够的保护措施?

郭艾伦是专业篮球运动员,身体素质和力量远超周深,让他们两个人进行对抗,甚至还要反复放大这些场面加以包装,实在有些不合时宜。

更离谱的是,在面对公众质疑时,节目组既不不回应也不反思,反而一味控制舆论,只会引发更大反弹。

作为一家拥有丰富制作经验的节目组,《奔跑吧》理应具备更高的职业标准,而不是在出事后才被动处理。

如今节目竞争激烈,观众口味不断变化,节目组越来越追求刺激、冲突和新奇内容,可艺人从来不是节目的玩具,更不是他们争夺流量的道具。

观众希望看到的是创新内容和真诚互动,而非通过消费艺人痛苦换取热度。

长此以往,节目失去的可就不单单是失去观众的信任了。

信息来源:
综艺《奔跑吧》
新晚报《周深录制综艺节目被郭艾伦强行拖拽十来秒,耳朵充血肿胀,面部擦伤明显!本人发文回应》
杭州日报《歌手周深回应录制综艺节目遭嘉宾拖拽:游戏难免会有些磕磕碰碰,请大家放心》

声明:资讯来源于网络,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投诉
最新文章
深视网2025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1009096号

商务投诉盛之强一品科技易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