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最近宗馥莉这事儿闹得是真挺大,她直接把那几个同父异母的弟弟妹妹从公司给踢出去了,一点儿面子没给,态度硬得很!
说起来这事儿的由头,还得从那笔信托说起。
前段时间,突然冒出来三个自称是宗庆后非婚生子女的人,叫宗继昌、宗婕莉、宗继盛,根据原告方的说法,宗庆后生前曾指示下属在香港汇丰银行为他们设立信托,每人价值7亿美元。
从工商登记信息来看,2025年上半年注销的杭州某食品公司曾由宗馥莉堂弟担任法定代表人,其主营业务与娃哈哈核心产品存在部分重叠;另一家位于浙江的包装材料企业则由宗馥莉表妹持股35%,该公司此前长期为娃哈哈提供配套服务。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企业的关停过程呈现出明显的时间集中性,且均发生在宗馥莉全面接手集团经营管理权后的战略调整期内。
然而,雷霆手段的背后,藏着一个更惊心的秘密
原告律师说,宗庆后曾指示下属在香港汇丰银行给他们设立信托,每人7亿美元。可截至2024年初,账户余额约18亿美元,还有3亿美元缺口没补齐。
2024年宗庆后去世后,注资就停了,还发现有110万美元被转出,这让三位原告很不满。不过,宗馥莉的律师团队质疑证据效力,称宗庆后没给宗馥莉相关指示。
早些年杜建英在公司时,宗馥莉好像故意躲着她,两人都不一起出现。到2010年杜建英才退下来,宗馥莉慢慢接手。现在那些布局才看明白,原来早就在为今天做准备。
宗馥莉说自己不着急结婚,事业最重要。她这些年动作都很大,关工厂、砍业务,当时网上骂声一片。现在才知道是因为家族争斗,难怪她态度这么硬。
宗馥莉手上动作不断,连经销商合同都重新签。全国代理商现在都得跟宏胜签,等于把销售渠道一把抓。这招够狠,直接切断了对手的资金链。人家代工利润没了,以后想翻身可不容易。现在宏胜的产业链已经覆盖上下游,俨然成了独立王国。整个事件的关键时间点很有意思。
杜建英2007年当上沈阳公司董事长,正好是宏胜独立运营那年。2012年她第二次掌权,宗馥莉真正上位也就是这两年的事。宗庆后去世后,宗馥莉立刻动手,看来是早有准备。
她不只是在动刀,更是在筑起一道财富的防火墙
宏胜集团,是宗馥莉的“龙兴之地”。
早在2007年,她就另起炉灶,把这家公司从瓶盖、标签做起,一步步打造成了覆盖上游全产业链的巨无霸。圈内甚至有人说,宏胜的某些业务,利润比娃哈哈主业还高。
现在,这块她完全控股的“自留地”,成了保卫战的核心堡垒。
她的策略清晰得可怕:把娃哈哈最值钱的生产体系,比如核心工厂、生产线,打包注入自己掌控的宏胜体系。
这样一来,就实现了一次精妙的“金蝉脱壳”。“娃哈哈”这个价值连城的商标,依旧归属于集团母体。但生产所必需的土地、厂房、许可证等核心实体资产,却被隔离到了宏胜旗下。
未来,就算遗产官司打输了,最坏的结果是“娃哈哈”的股权被分割,但生产的命脉、创造利润的机器,依然牢牢攥在宗馥莉自己手里。
别人就算拿到了“娃哈哈”的牌子,也造不出一瓶娃哈哈的水。
之前外界质疑她“关厂裁员”、“砍业务”,觉得她六亲不认。现在看来,那不是冷酷,而是为了保住整个帝国的控制权,不得不做的外科手术。
这招棋,够狠,也够绝。
新王登基,首先要清算的,是前朝的权臣旧账
这场风暴的中心,还有一个关键人物,杜建英。
她被指是那两位同父异母弟弟的母亲,也是娃哈哈的开国元老,一度被视为宗庆后之下的“二号人物”,权势熏天。在娃哈哈内部,宗馥莉与杜建英的关系,早已是公开的秘密。据说,两人势同水火,甚至到了“有你没我”的地步。
过去,杜建英和她的子女通过持股一系列“荣泰系”工厂,为娃哈哈做代工,利润源源不断。
近期,这些工厂被统一关停,代工业务被彻底斩断。这条曾输送巨额利润的管道,被宗馥莉亲手掐断,财权被全面收归宏胜。
釜底抽薪,不过如此。紧接着,她又对遍布全国的销售网络动手。所有代理商被要求,必须与宏胜集团重新签订合同。生产和销售,企业运营的两条大动脉,至此已完全被宗馥莉攥入掌心。
风暴过后,娃哈哈还是那个娃哈哈吗?
这场惊心动魄的家族内斗,不可避免地撕开了娃哈哈“民族品牌”温情脉脉的面纱。
宗庆后一生积累的“厚道家长”形象,以及娃哈哈“有担当”的人设,在网络上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质疑和冲击。但奇妙的是,宗馥莉也收获了另一批人的理解与同情。
在“孤女奋力对抗,保卫父亲家业”这套更富戏剧性的叙事下,她的强硬和果决,反而被赋予了某种悲壮的合理性。
结语
娃哈哈这面镜子,照出的是整个中国家族企业换代时的集体阵痛。
当血缘不再是唯一的保险,当亲情可能成为最大的风险,制度和法律的防火墙,就成了唯一的选择。宗馥莉的改革之路,注定不会平坦。
这道她亲手筑起的防线,护住了百亿家业,却也可能永远地改变了娃哈哈在人们心中的味道。
参考信源:娃哈哈回应宗馥莉被诉:“家事与公司业务无关”2025-07-14 23:24 证券时代
宗馥莉辞职“是好事”?宗庆后弟弟宗泽后发声:不应该火力四开,锋芒毕露! 2024-07-19 13:00 北京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