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关注,每天都有名人故事感动您!
蒋晓真(中)与圈内好友合影
蒋晓真是著名女星白杨与丈夫蒋君超的女儿,她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美术系,后赴美国深造。
在好莱坞名导斯皮尔伯格的提携下,蒋晓真走上了导演之路。由蒋晓真执导,赵丹的儿子赵劲和刘若英主演的影片《新十字街头》,轰动一时。
蒋晓真的丈夫是美国人,两人上世纪80年代就结婚了。中国女孩嫁洋丈夫,大多以离婚收场,那么,蒋晓真与美国丈夫的婚姻状况又是怎样的呢?
童年、少女时代有艰辛,当过7年挡车工
(白杨与蒋君超)
蒋晓真1954年出生于上海,母亲白杨、父亲蒋君超都是上海电影制片厂的演员。蒋晓真有个哥哥叫蒋晓松,兄妹俩相差3岁。
父母都是演员,一年到头在外面拍戏,蒋晓真和哥哥是跟着保姆长大的。一年之中,父母只有三、四个月在上海,但也经常不着家。
小时候的蒋晓真羡慕其他孩子能够跟着父母去公园,可以和父母一起坐在草坪上吃雪糕,但这些对她是奢望。
在蒋晓真的记忆里,她只跟着母亲出去过一次,那是母亲带她去文化广场看话剧。
虽然白杨戴着口罩,因没有及时退场,错过了上影厂的班车,结果被观众认出来了。白杨抱着女儿,被观众围得水泄不通,导致文化广场附近的几条马路都堵塞了。
蒋晓真没有见过这场面,吓得哇哇大哭。最后,她坐在警察叔叔的肩膀上,才成功突围。
经历这一次,母亲再也不敢带蒋晓真出门了。蒋晓真的童年有些灰暗,大多时候是与哥哥待在家里。
(童年蒋晓真与父母和哥哥)
哥哥小时候不懂事,经常打她。有一次,哥哥抢蒋晓真的大白兔奶糖,她去追哥哥,结果张晓松从楼梯上摔下来,将两颗门牙磕掉了,嘴里流了很多血。
白杨回来后没有骂女儿,而是将儿子的两颗门牙捡起来,用布包好藏到了抽屉里。她还在布上写道:蒋晓松某年某月某日从楼梯上摔下来,这是他摔掉的两颗门牙。
在蒋晓真的记忆里,有两件最温暖的事:一是母亲给她梳辫子。她甜甜地坐在地上,任母亲将她打扮成小公主,这一幕被摄影师定格下来了。
(上世纪50年代白杨为女儿蒋晓真梳头)
(话剧四大名旦,左起:秦怡、白杨、张瑞芳、舒绣文)
二是蒋晓真幸运地与周总理和陈毅元帅合影。早在上世纪40年代,白杨是重庆的“四大名旦”之一,周恩来就关注她的事业。
新中国成立后,白杨多次受到周总理的接见。1961年7月18日,周总理来上海主持会议,与陈毅元帅去白杨家里做客。
白杨、王丹凤、秦怡、黄宗英等知名演员,每人在家里做一道美食,然后带到白杨的家里,宴请周总理和陈毅元帅。
吃完饭后,白杨等人与周总理和陈毅元帅合影,可爱的蒋晓真幸运地紧挨着周总理和陈毅元帅拍合照,这张照片一直被白杨珍藏在家里。
(一张残缺的照片记录历史)
特殊年代里,白杨受到冲击,抄家的人将这张合照周边的人都撕去了,只保留了周总理和陈毅元帅。蒋晓真紧挨着站在他们身边,没办法撕去,这张残缺的照片才被幸运地保存下来了。
时光流逝,这两张照片蒋晓真一直珍藏着,成为她童年生活最美好、最温暖的回忆。
1966年特殊年代来临,白杨和丈夫蒋君超都遭受批斗。白杨后来被关进监狱几年,出狱后被下放到农场劳动,家里只剩下蒋晓真和哥哥,兄妹俩相依为命。
蒋晓真与哥哥和父母合影(摄于1960年)
1969年,蒋晓松被下放到安徽省来安县农村插队。这时父亲蒋君超从牛棚里出来了,几年折磨下来,蒋君超身体垮了,蒋晓真在家里照顾父亲。
受父母的牵连,蒋晓真成了“黑五类”子女,谁都可以欺负她,她的少女时代浸满艰辛和眼泪。
1970年,16岁的蒋晓真中学毕业了。由于哥哥去安徽农村插队了,按照当时的政策,她可以留在城里。
(1974年,蒋晓松与朋友忙里偷闲游黄山。前右是蒋晓松;前左二是他妹妹蒋晓真)
同年,蒋晓真被分配到上海化纤九厂当了一名挡车工。她在厂里三班倒,经常上夜班。
由于家离工厂比较远,有时下了夜班,没有公共汽车回家,蒋晓真就靠在车间的墙壁上眯一个多小时,等天亮了她再坐公共汽车回家。
蒋晓真拿到第一个月工资后,买毛线给妈妈织了一顶灰色的绒线帽。这顶帽子的针脚并不细密,毛线也比较便宜,但白杨视若珍宝。
1996年9月,白杨在上海病逝,蒋晓真在家里整理母亲的遗物,发现一个布包里,藏着她给母亲织的那顶绒线帽子。
白杨(1920年4月22日—1996年9月18日)
帽子里夹着一张小纸条,上面写道:某年某月某日,女儿蒋晓真给我织的帽子。蒋晓真的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
蒋晓真在上海化纤九厂一共当了7年挡车工。1977年全国恢复高考,她的命运被彻底改变了……
大学毕业远赴美国留学,嫁洋丈夫定居海外
全国恢复高考的消息一公布,蒋晓真就开始在家刻苦复习功课。事实上,蒋晓真当挡车工时,一直坚持看书学习,文化课没有落下。
而当时参加高考的,有很多从农村返城的知识青年,他们在农村插队没有时间复习功课。蒋晓真与他们相比,明显占有优势。
蒋晓真4岁开始学钢琴,6岁学习绘画,1977年她报考北京电影学院美术系,被顺利录取了。
1981年,蒋晓真远赴美国旧金山美术学院深造,攻读油画专业。
蒋晓真在美国留学,父母承担不起她高额的留学费用,她靠勤工俭学养活自己。她在中餐馆刷过盘子,在学校里洗过地板,还登门教白人小孩画画。
(年轻时的蒋晓真)
1983年,蒋晓真以油画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了。她留在旧金山,一边帮人布置美展,一边开画展。
在美国要靠艺术养活自己很难,蒋晓真经常打工到凌晨一、两点。
在国内,蒋晓真是“星二代”“名门之后”,或多或少会得到一些关照。但在美国,蒋晓真头顶的光环通通消失,没有人会关照她,一切都要靠她自己。
1985年,蒋晓真回国做电视节目,她与朋友策划、制作了电视专题片《变化中的中国》。这部专题片是国务院批准拍摄的,在北京、上海直播,影响很大。
(蒋晓真与母亲和哥哥)
蒋晓真还制作过体育专题节目,也有一定的影响。
1987年,好莱坞著名导演斯皮尔伯格执导影片《太阳帝国》,力邀蒋晓真担任制片人。
蒋晓真懂电影,在中国出生长大,又懂得西方的工作流程,是最合适的人选。该片在美国、上海都要拍外景。
好莱坞电影分工很细,拍片前,蒋晓真将方案写得非常仔细,大到拍摄场地的选择,房间有没有暖气,小到厕所在哪里,附近有没有医院,都要安排好。
国际名导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摄于上世纪80年代)
而且在拍摄现场,有几个医护人员,几辆救护车,都要事先安排妥当。
美国人做事非常呆板,比如拍摄完毕,谁站在窗前,谁就可以随手将窗户关上。但剧组的美国人不允许,一定要专门管理房屋的人才可以关窗户。
有一次,管理道具仓库的人没有来,蒋晓真完全可以拿着钥匙去开门,但剧组不让,一定要管仓库的人才有权利拿钥匙开门。
蒋晓真刚开始极不适应,经常着急上火,自己与自己在心里较劲。但后来她慢慢想通了,觉得这种管理方法也挺好,哪个部门哪个环节出了问题,谁都没办法推卸责任。
《太阳帝国》海报(1987年)
跟着斯皮尔伯格执导《太阳帝国》,让蒋晓真熟悉了电影的整个拍摄流程,她也有底气执导电影了。
《太阳帝国》拍完后,蒋晓真继续留在美国发展。
蒋晓真的母亲白杨、父亲蒋君的超颜值都很高,但她长相一般,没有母亲漂亮。而且蒋晓真还有个不好的习惯,烟瘾比较大。
蒋晓真23岁考入北电美术系,27岁赴美国深造。当时蒋晓真的婚恋迫在眉睫,父母希望她找个上海的小伙子,然后回上海定居。因为上海男人精致、会做家务、会疼人,父母认为蒋晓真嫁上海小伙的幸福几率较高。
(晚年的白杨与老伴蒋君超)
但爱情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1983年,蒋晓真爱上了一个美国男人,他比蒋晓真大4岁,从事与影视相关的工作。
蒋晓真的美国男友身高超过1.80米,戴着眼镜,总是西装革履,显得风度翩翩。
1984年,蒋晓真还没有带男友见过父母,就与男友在旧金山结婚了。
白杨和蒋君超不赞成女儿嫁美国丈夫,可女儿大了他们管不了,只得接受这一现实。夫妻俩的最大愿望,就是女儿能够幸福。
1991年,白杨与蒋晓松夫妇、蒋晓真夫妇在一起
1991年,蒋君超不幸因病离世,蒋晓真带着丈夫回上海奔丧。蒋晓真的哥哥蒋晓松定居日本,妻子向山德子是日本教授的女儿,蒋晓松带着妻子和年幼的女儿也回国奔丧。
送别父亲,蒋晓真夫妇与母亲和哥哥一家拍了一张合照,这成了一家人最珍贵的记忆。
与赵丹的儿子完美合作,涉外婚姻也幸福
婚后,蒋晓真与丈夫在旧金山生下一个儿子。她偶尔执导一些电视节目和电影短片,反响不俗。
1996年9月18日,白杨因病在上海离世。父母都走了,哥哥一家远在日本定居,此后蒋晓真回上海的次数明显少了。
白杨与赵丹《十字街头》剧照(1937年)
1997年10月6日,美国旧金山电影协会举办纪念白杨的影展,放映的影片是白杨与赵丹联袂主演的《十字街头》。
当天旧金山下大雨,但观众仍排着长队进场看《十字街头》。影片放映结束,旧金山市市长赠给蒋晓真一份证书,将每年11月6日定为“白杨纪念日”。
《十字街头》是母亲的代表作之一,蒋晓真拍一部《新十字街头》的念头油然而生,她想以《新十字街头》怀念天堂里的母亲。
赵丹的儿子赵劲在美国洛杉矶定居,蒋晓真与赵劲取得了联系,讲述了自己筹拍《新十字街头》的构想,得到了赵劲的赞同。
赵劲(1960年—2013年12月4日)
于是从1997年起,蒋晓真就与赵劲开始构思影片《新十字街头》。
两人一起策划剧本,由蒋晓真执笔创作剧本。《新十字街头》讲述的是《十字街头》主角后人的故事。
剧本拿出来后,蒋晓真和赵劲却找到不到投资方。为了筹钱,蒋晓真采取各种办法。
好几次见投资方,蒋晓真早早就出门,在对方的办公室一等就是两、三个小时。
经过两年多的努力,蒋晓真陆续拉到了一些赞助。资金不够,她将家里的积蓄拿出来,还将值钱的东西卖了,才筹齐拍摄经费。
刘若英《新十字街头》海报(2001年)
赵劲的身材、长相、气质酷似父亲赵丹,他在《新十字街头》里扮演男主角“赵铭”。女主角 “杨少”的扮演者,蒋晓真最先找张曼玉饰演。
张曼玉看过经典老片《十字街头》,对《新十字街头》很有兴趣。但她当时刚与法国丈夫结婚,抽不出档期,于是蒋晓真选择刘若英饰演女主角“杨少”。
2000年,《新十字街头》在上海开机,蒋晓真既是编剧又是导演,每天的工作量很大,但她浑身有使不完的劲。
赵劲、刘若英《新十字街头》剧照
2001年3月,《新十字街头》在全国各大院线公映。由于是白杨的女儿执导,赵丹的儿子赵劲主演的,该片未映先红,受到方方面面的好评,蒋晓真的导演才华让人刮目相看。
该片公映期间,蒋晓真接受了多家媒体的采访。她说话嗓音有些沙哑,语速很快,一根接一根地抽烟。她时而蹙眉,时而仰天大笑,身上仿佛有白杨的影子。
父母在上海给蒋晓真留了一套洋房,她想家乡了,就与丈夫回上海生活一段时间,吃上海菜,说上海话,颇感亲切。
(蒋晓松夫妇与女儿)
(博鳌亚洲论坛永久会址)
蒋晓真的哥哥蒋晓松是海南博鳌论坛的创始人,兄妹俩见面机会不多,但感情很深。父母都不在了,蒋晓真与哥哥成了最亲的人。
很多中国女孩嫁了洋丈夫,婚姻充满着战争和矛盾,一起生活很难超过5年。
但蒋晓真很幸运,与洋丈夫磨合得很好。虽然夫妻俩也有矛盾和争吵,但都在可控范围之内。
(蒋晓真做客央视《流金岁月》栏目)
孩子成年后,蒋晓真与丈夫回国小住,去世界各地旅游,品尝各种美食,生活滋润幸福。
由于父母去世早,蒋晓真又远在美国发展,并没有享受到父母名气给她带来的红利,她靠自己奋斗成了导演,
蒋晓真的人生很精彩,也很丰富生动,充满着励志色彩,感染人、激励人!
-END-
首发作品,抄袭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