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看过最新一期的《五十公里桃花坞5》吗?这一期内容可谓千姿百态,不仅有“好嗓门的哥哥姐姐”评比,还有颇具争议的行为艺术“笼中人”。特别是节目分成了上、中、下三集,观众们一次看个痛快。
在“好嗓门的哥哥姐姐”评比中,大家的表现都非常不错,最终因为圈子里的人情关系,汪峰所在的徐志胜组获得了第一名,虽然这并不意外,但引发的话题度也平平。而“笼中人”这一行为艺术就显得有些令人质疑了。
往季的行为艺术常常给人一种心灵治愈的感觉,让参与者在桃花坞这个美好地方静静享受,完全自愿参与。然而,这一次“笼中人”似乎有点强行推进,要求嘉宾们敞开心扉,分享内心的束缚并试图打破,这显得有些牵强。
前来的几个嘉宾都按照节目组的要求认真分享了自己的故事和内心的枷锁,徐志胜和李雪琴也在节目中贡献了不少金句。但在朱珠发言时,她的内容却显得有些空洞,甚至表达了对节目的不满:“我真奇怪为何要搞这种莫名其妙的自我感动,感觉我被这个话题困住了。”尽管她的发言简短,但台下响起的掌声却是对她言辞的一种肯定。
或许很多人觉得朱珠不太符合规则,但我认为她说得非常有道理。桃花坞本是一个快乐的地方,与现实大相径庭,不应充斥着强制的活动。节目组为了拉动流量,一系列给人压力的活动相继推出,如“好嗓门的哥哥姐姐”、“笼中人”和“运动会”。这些活动要求大量体力和脑力,一旦发挥失常,尤其容易让人焦虑。
拿仁科来说,他在“好嗓门的哥哥姐姐”中发挥不佳,回家后心情一直低落,尽管小屋其他人不断安慰他,他心中的不快并没有消散。对仁科来说,不论舞台大小,作为歌手舞台都是神圣的,不容亵渎。看着其他团队的表现如此优秀,他感到很沮丧。本应自由的他却被这样的活动所困,无法逃脱。
每个人的经历和年龄各有不同,进行“笼中人”这样的活动,让众多成员都剖析自己,这种做法其实有点不真实。这些心里话本该与非常亲密的朋友分享,而在桃花坞中,有多少人能成为真正的好友呢?哪怕分享的故事感动到泪下,但这真的能改变他人对你的看法吗?并不一定,甚至可能产生反作用。
再看看徐志胜,大家觉得他幽默风趣,但在笼子里说出自己心有小角落、感到无助时,反而可能让人觉得他的搞笑只是一种伪装。还有董思成,他看似阳光开朗,是圈中新势力,然而说到别人得罪了他也无所谓,心里却在意,这种内耗反而让他看起来像是容易被欺负,内心承受力薄弱。
而作为娱乐圈前辈的汪峰和宁静,他们深谙这种场合的应对之道,巧妙运用半真半假的语言表露真心,很好地避免触发争议,他们其实也反感这种强行感动,但无奈不想反抗节目组。
朱珠的表现则显得大气,她勇于表达不适之事,敢于说出心声,这种勇气为她赢得了不少粉丝。
你们觉得朱珠在《五十公里桃花坞5》中当众批评“笼中人”的行为艺术是否合理呢?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本文由娱叹原创,喜欢的话记得点赞、收藏和关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