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们存在,就是“还可以这么活”的证据!
去年,鲁豫在第一季《脱口秀和Ta的朋友们》中说舞台上的女性还是太少了,我们要先把数量搞起来。
今年,期待变成现实。两档节目相继播出,女选手接连亮相、绽放,在各个社交平台的热搜上轮番轰炸。她们年龄不同,身份各异,除了好笑外还有一个共同特点:经历独特,内核强大。
她们都拿着旧脚本,活出了新人生。她们只是站在这里,意义即产生:女性的生存样本更新——原来,我们还可以这么活!
她们,是女性生存新样本。
小帕的旧脚本,关于有毒的原生家庭。原生家庭似乎是东亚人,尤其是东亚年轻人无法逃离的母题,面对有毒的原生家庭我们总是被动或主动地囿于其中,用“阴暗”“潮湿”形容家带给我们的感受。
而形容小帕的家庭,“潮湿”远远不够,“地狱”或许更恰如其分。
“我没结过婚,我家的婚都让我爸结了。”
“我跟他一块出门,他要是走着走着,莫名其妙地掉头了,我就知道,碰到前妻了,然而莫名其妙跟我说滚远点,我就知道,ok,碰到未来可妻了。”
“给你生个弟弟,等你以后嫁人了,你老公打你的时候你弟弟可以保护你,那一刻我就明白了一个道理,这个世界上不一定会有男人爱我,但一定会有男人打我。”
短短几个场景,勾勒出一个荒诞的父亲,她的荒诞痛苦童年可以想象。
她在采访中形容自己的父亲像“某种灾害”——永远在一个无法被理解、无法被观测的状态,你不知道他会在哪个晚上喝多了闹事,在家里骂人、打人、砸家具,也不知道哪一次你在家里老老实实坐着写作业的时候,他会突然拿什么东西砸到你的脑袋上。
父亲几乎一辈子没有上班,靠着爷爷奶奶养活,人生的主线就是不断恋爱、结婚再离婚,像家里一个永远长不大的哥哥。
小帕幼年照片▐
或许因为求生的本能,或许是察觉出生活的荒谬,“逃出来”成为小帕从小埋在心底的欲望。幸好,她成功了。她考上了天津师范大学的俄语专业,终于走出来了。
她见到更广阔的天地,回到家乡看到大人们的人生轨迹,清晰地再次确认,这不是她要的。她唯一的牵挂是从小养她的奶奶,但她发现奶奶的爱依旧浑浊、缠绕,总想用“献祭”她的方式让爸爸开心。
纵使不舍,小帕还是斩断了新生翅膀上缠绕的所有蜘蛛丝,飞出废墟,不贪恋残留的不健康的爱。
她在舞台上讲述着令人心疼又震撼的童年过往,但完全不是弱者姿态,她云淡风轻,掷地有声。她不是诉苦,而是撕开有毒的父权制,展现、讽刺一切荒谬。
她让人想起去年初登舞台的Echo,她同样台风松弛,但说出的话触目惊心又振奋人心。
她们都是冲破“原生家庭决定论”的人,不沉溺于受害者叙事,不强迫自己“和解”,而是把痛苦淬炼成反击的武器。她的存在,就是告诉困在原生泥沼里的人:你有权转身,切断那根吸血的脐带。
她们让我们联想到自己、身边的姐姐、妹妹,某种程度上我们是幸运的,我们可以更早醒来,发现身处荒谬,既然醒来就不要再睡了,请像小帕与Echo一样斩断荆棘,飞走吧。
最震撼的声音,来自50岁的“新人”房主任,这个来自山东临沂农村的女性,用黑色幽默解构了30年的婚姻苦难。她的旧脚本,来自有毒的婚姻,来自千百年的性别规训。
房主任的故事想必大家都已有所了解。
年轻时被父母嫁给一个1米55、95斤的男人,理由是:这个男人瘦小,不会像又高又壮的姐夫一样家暴。
错了,他不仅动手,还叫自己的父亲一起动手,懒惰、耍钱败家、出轨,样样都来。都这样了,房主任的父母依旧不同意她离婚,因为:女人离婚会丢人,让家族蒙羞。
很多母辈们的命运亦是如此:忍辱负重是“本分”,家暴,忍着,离婚,丢人。她们的青春就这样无声湮灭在“认命”二字里。
但不同的是,她热爱文学,热爱幽默。她从小爱读书,甚至别人结婚让男方买三金,她却在图书馆大买特买。她每天都戴着耳机,从喜马拉雅开始,听相声,听脱口秀,就是这样认识了挖掘她的老板——脱口秀演员李波。
“380的一排票太贵,我买了220的第二排,反正也能互动上。”就这样,她们相遇、互动、出圈,就此,命运脚本开始改写。
房主任在李波的鼓励下签约成为脱口秀演员,开放麦的第一年,“凉”透了。她多次想放弃,李波和俱乐部同事多次鼓励,甚至为了让她安心讲脱口秀还帮她的女儿交了大学学费。她不敢来上海参加线上节目,李波只说:你就当去公费旅行了。她帮她卸下一切负担,只想托举这位无助而充满生命力的中年女性,走得更远一点。
房主任做到了,她一战成名,释放、给予了太多振奋人心的力量。
2023年4月8日,她签约成为脱口秀演员,她把这天重新定义为自己的生日;
2024年4月8日,她带着两个女儿净身出户离婚成功,摆脱了30多年的枷锁,更加自由;
2025年4月8日,什么都没有发生,她度过了平静而幸福的一天。
她让无数人看到了母辈们的另一种可能。嘉宾、选手、观众的眼泪,女儿那句“她不是没见识的妇女”,都在宣告:觉醒与勇气,从不分年龄、地域与阶层。50岁没关系、身处山村没关系、婚姻30年没关系,只要你愿意砸碎枷锁,人生下半场才真正开始。
妈妈们,姨姨们,姑姑们,只要你们想,就都可以迎来属于自己的“新生日”。
房主任在节目最后说:“我要讲脱口秀给我女儿托底,她说‘妈,他’我说离!”这是一个妈妈要守护女儿的决心。
奇妙般的,45岁的王小利似乎就是被这样守护的。她被“女人不结婚不行”“大龄剩女”的社会时钟旧脚本攻击,却因为浓郁的被爱与自爱,根本没有入戏。
“女人可以如何生活”年轻群体侃侃而谈但也心怀疑惑忧虑:我现在所坚定的生活幻想,可以成真吗?不结婚生子真的会后悔吗?我是否会无奈“屈服”于主流生活?
王小利站在这里,就是证据——“女性不结婚也不会怎样”的证据。
她没有苦大仇深,没有刻意标榜,只是平静地展示了中年女性的另一种活法:自洽、丰盈、不被婚育定义价值。当她笑着说“我是很多人的榜样”,台下掌声雷动——那是无数女性对单一人生脚本的集体松绑。
人生没有必选项,也没有封闭选择题,我们可以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样。
除了以上三位典型的拿到旧脚本,写出新故事的生存样本,也有像嘻哈这种“高能量女侠”让人意识到抗争的意义,主体性的意义;王越以月经不调展开的讨论;黄一瑾用“176个哈”防守职场骚扰困境……
当影视剧还在批量生产悬浮的“大女主”和刻板的“浪漫爱”,脱口秀这片土壤,为何能滋养出这么多真实、粗粝、充满生命力的“新样本”?
受众是天然的土壤。行业数据显示,脱口秀观众中女性占比超过60%,且以一、二线高知群体为主。这种观众结构使女性话题天然容易引发共鸣,它承担得起沉重与辛辣。
女性长期被压抑的表达欲正在爆发。她们登台,讲述自我,辐射她人,代表的不是个体,而是千万被噤声的人。这是一个成本小,辐射广的发声舞台,被压抑太久的声音找到了出口,爆发。
希望已有的新样本可以给人力量,更多的新样本可以诞生,在更多更大的舞台和载体上,映射,照耀我们,告诉我们——你可以这样活。
编辑:Nagasaki
撰文:Miao
排版:Cecilia
设计:Lidianer
图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