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克斯管里的中国印记 沃伦·希尔与奥利维亚·洛克斯的中国音乐之旅

娱乐 2025-07-18 16:17:58

7月6日晚,上海交通银行前滩31演艺中心大剧场,世界顶级萨克斯管演奏家、韦笙堡萨克斯艺术家沃伦▪希尔(Warren Hill)以一场充满能量与热情的音乐视听盛宴,点燃了上海的夏夜。这是继2024年9月在北京举办的“韦笙堡艺术家音乐会”后,沃伦▪希尔再度受主办方玮萨乐器(北京)有限公司的邀请来华献艺。

而与2024年北京音乐会不同的是,这次上海的音乐会,沃伦▪希尔特意携他的女儿——摇滚歌手兼音乐人奥利维亚·洛克斯(Olivia Rox)同台亮相,为这场音乐会注入了别样的温情与活力。

7月7日上午,应音乐会主办方玮萨乐器(北京)有限公司之邀,国家轻工业乐器信息中心《乐器》杂志对韦笙堡艺术家沃伦▪希尔与奥利维亚▪洛克斯进行了专访,一同探寻他们的音乐故事,感受那些欢乐的音乐瞬间。

“萨克斯管是最贴近我的乐器”

沃伦▪希尔出生于加拿大,7岁开始学习吉他,13岁时,他通过电视和媒体接触到了爵士乐,特别是那些演奏萨克斯管的爵士乐手,让他特别着迷。虽然当时他还在弹奏吉他,但萨克斯管仿佛有一种魔力,让沃伦开始进入了另一个思考,一个有关于乐器选择的思考。

“我认为它是最贴近人体的乐器。”沃伦这样描述萨克斯管:它发出的所有的声音都可以由演奏者的嘴巴掌控,无论是气息的强弱,还是各种特殊技巧的呈现,都能凭自己的意愿来控制。不像弹吉他,更多是通过拨动琴弦、需要依靠“乐器”本身来产生声音。同时,沃伦还发现,萨克斯管的表现力极为丰富:它既能发出像吉他甚至摇滚乐中常见的那种充满张力和爆发感的“嘶吼”,也能突破人声的某些局限——有些在歌唱时难以实现的快速节奏和旋律,通过萨克斯管的按键操作却可以轻松达成。正是这些特质,让沃伦觉得萨克斯管才是最能够充分表达他各种情感、最能传递出他对音乐的理解的乐器,所以他选择了“放弃”吉他,最终以萨克斯管作为自己毕生投入的事业。

有趣的是,沃伦原本认为萨克斯管在“速度”上比人声更有优势,但后来这个想法却被女儿奥利维亚“打破”了——她唱歌也能快到跟上他演奏萨克斯的速度!这一点,在7月6日的音乐会上也得到了充分的证实。

至于吉他,沃伦虽然不再进行吉他的舞台演奏,但他却收藏了很多吉他,奥利维亚学习音乐也是从吉他开始的。这些吉他如今更像是父女之间的一种音乐链接,一座音乐交流的桥梁。

沃伦的世界里,没有两首相同的《Hey Jude》

作为世界级的萨克斯管演奏家,沃伦▪希尔以高超的吹奏技术而著称,他总是将爵士、流行、摇滚等多种音乐风格切换自如,尤其擅长将不同风格巧妙融合后,以即兴的方式呈现。同时,他极具感染力的舞台表现与强大的控场能力,更是将音乐会的现场观感震撼拉满。

沃伦▪希尔有很多首自己创作、改编的萨克斯管曲目,除了《We Are The Champions》《Play It Like You Mean It》《My Love》等经典之作,经常以压轴登场的《Hey Jude》更是以抒情而热烈的气氛,将现场观众的热情点燃至最高点。

《Hey Jude》这首披头士乐队的作品,被称为20世纪最伟大的歌曲之一。

“大概是1996到1997年之间,第一次用萨克斯管吹奏这首歌曲旋律的时候,我就知道,它与萨克斯管无比契合。”随即,沃伦就将这首歌曲改编成了萨克斯曲。如今,这首乐曲已伴随沃伦走过近两百场音乐会,虽吹奏过无数次,却从未有过重复的版本。

“最初录音时的即兴片段,我录完就忘了!”沃伦回忆着:“总有粉丝想再听到最初录音时那个即兴的版本,可我努力回想的结果,就是每次都变成新的即兴!”这一点,女儿奥利维亚最有发言权:“每次在家里听爸爸练习《Hey Jude》,永远都是不一样的版本。”

这种即兴的能力,贯穿于沃伦演奏的每首经典乐曲之中,也是他萨克斯管演奏与现场演出的灵魂。在他看来,正是这种不断地变化与出新,才能让音乐始终保持鲜活的生命力,也是能够持续吸引观众热情的不二法门。

来自“神秘”国度的温暖印记

当被问及首次来中国举办音乐会的时间和地点,沃伦▪希尔不假思索地回答:“是2017年在天津!”而在此之前,他已多次受品牌方邀请,亮相上海国际乐器展进行表演,与中国有过初步的音乐交集。

“去年在北京,今年在上海,这是我第三次来中国开音乐会了。”提到在中国的演出经历,沃伦的记忆格外清晰,仿佛每一个细节都历历在目。

早年间,由于爵士乐在加拿大并不盛行,沃伦为追寻更广阔的音乐舞台而移居到美国。那时他虽已在很多国家有过演出经历,却从未将中国列入巡演计划,因为在他和身边朋友的印象里,这个东方国度始终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当第一次收到中国发来的音乐会的邀请时,他心中满是不确定的未知和忐忑。

但很快,他的中国之行就彻底打破了这份隔阂——

“这里的人们非常友善、非常nice,大家都在用同一种语言沟通,那就是音乐。”

为证明自己对中国舞台的重视,2024年北京音乐会之前,沃伦特意定制了一条绣着“中国长城”四个大字的牛仔裤并穿到北京,此次采访更是特意穿来现场。在展示定制的裤子时,他幽默地说:“这表示我的脚和长城一样长!”虽是一句玩笑,但却能真切感受到沃伦对中国之行的热情与珍视。

信赖中国萨克斯管的声音

对于沃伦·希尔这样一位享誉世界的萨克斯管演奏大师而言,选择一件品质卓越、性能可靠的乐器,无疑是极为重要的。

沃伦曾长期使用一支与他“同龄”的法国塞尔玛(Selmer)萨克斯管,被他视若珍宝。然而,随着密集的全球巡演行程,突然有一天,他意识到这支乐器似乎无法再承载他频繁巡回演出所带来的“颠簸”,维修也相当不易。出于对乐器的保护和对演出稳定性的要求,沃伦萌生了寻找一支适合巡演备用乐器的想法,希望能找到一款可靠的专业级替代品。

经过多方寻觅和他的好朋友——萨克斯管维修技师肯▪比森的推荐,沃伦最终选择了中国品牌“韦笙堡”。

“当然,这也需要时间的磨合和考验。现在,我和品牌方像家人一般的相处,合作非常愉快,所以我很信赖这个品牌。”

沃伦对中国萨克斯管的未来发展充满期许,他建议应尽可能多的推广这件乐器,让更多年轻人喜欢上萨克斯管。当学习和热爱的人群逐渐壮大,市场需求逐步提升时,自然会推动制造工艺不断精进,走向更高的水平。

跨代音乐人的“碰撞”与自由

这次上海的音乐会上,沃伦与奥利维亚父女间的合作可谓是充满了动感与默契——风格百变的萨克斯管与活力四射的摇滚女声“碰撞”出了独特的火花。回忆与父亲第一次同台,可以追溯到奥利维亚两岁时——她在父亲的音乐会上奶声奶气地问:“爸爸,我可以上台吗?”这份对舞台的天然向往,让她从此成了父亲巡演中的“常客”。

令人惊喜的是,这次上海的舞台上,奥利维亚献唱了一首京味儿十足的中文歌曲——《前门情思大碗茶》。这源于奥利维亚在2016和2017年间,受CCTV一个节目组的邀请演唱录制一首中文歌曲。为此,她聘请了一位中文家教老师学习中文,而这位老师,是个地道的北京人,她便顺理成章地选择了这首京味儿浓郁的歌曲。

但更令人意外的是,这位摇滚女孩儿上台时只怀抱了一把吉他,安安静静且情感充沛地演唱了这首歌。问她为何选择如此的演绎方式?奥利维亚说:“其实之前试过摇滚版,但我发现这首歌所蕴含的情感是如此浓郁和深沉,纯净的演绎更能从心底表达对它的理解和敬意。”这份对音乐本质的尊重和对异国文化的用心,也赢得了现场观众的共鸣和回应。

当两位不同时代的音乐人合作,音乐理念上的“碰撞”似乎也在所难免。父女二人是否会因此“吵架”呢?沃伦幽默地“抱怨”道:“不算吵架,因为奥利维亚总是赢!”。其实父女二人也是近期开始,正式的合作才多起来,奥利维亚还“控诉”父亲“偷”走了她创作的一首单曲。但他们强调,在音乐方面他们之间是互相尊重的,所以很少会有争吵和冲突。

“作为父亲,我能做的是给予她完全的自主,”沃伦认真地说,“音乐家必须发展自己的品味。”奥利维亚的母亲作为音乐制作人,也同样给予奥利维亚足够自由创作的空间。正是这份自由,滋养了奥利维亚的多才多艺——她不仅是唱作歌手,能演奏五种乐器,还是一位出版了七种语言小说的作家。

“学习语言是了解文化的钥匙,我最近法语进步很大,已经写了首法语歌。”而对于创作一首中文歌曲,奥利维亚表示,自己会再继续精进中文,希望未来可以将这个愿望实现。

中国的下一站,未完待续

从天津到北京再到上海,沃伦与奥利维亚的中国音乐足迹正在不断延伸。当被问及下一站最渴望在中国的哪个城市演出时,沃伦脱口而出:“成都!”

尽管明年的全球巡演行程已满,中国的计划尚需从长计议,但他对中国下一站的憧憬溢于言表。同时,他也热切期待能够重返上海、天津或北京——那里不仅有热情的乐迷,更承载着他太多美好的记忆。

而天性像探险家的奥利维亚则表示:“越多城市越好!我喜欢体验不同文化,尝试各种新鲜事物。”显然,父女俩对未来的中国邀约,都怀揣着一份真挚的期待。

音乐,作为人类共通的语言,已将中国深深镌刻在他们的音乐地图上。

上海之行虽已落幕,但沃伦·希尔与奥利维亚·洛克斯对音乐纯粹的热爱,以及他们与中国乐迷、中国文化之间建立起的跨越国界的纽带,仍在持续延伸,通向更广阔的未来……

声明:资讯来源于网络,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投诉
最新文章
深视网2025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1009096号

商务投诉盛之强一品科技易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