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刷到过“破冰驿站”的直播,你可能会对那个不吵不闹、但语速极快、内容扎实的女人有印象。
她不扮萌、不讲梗,甚至连妆容都很朴素,但就是这样一个女人,把一个专为渐冻症科研筹资的直播间,从0做到年销数亿元。
她叫段睿,蔡磊的妻子。
她不是公众人物出身,也不是商业主播的“职业赛道选手”,但在过去三年,她却成了千万人关注的带货主播,也成了蔡磊走到今天,背后最坚强的力量之一。
她说:“我们会得罪很多人,所以有心理准备。”
这句话是实话,在直播圈,想赚钱容易,想活着难。
段睿做的,不是赚多少,而是陪着自己丈夫跟死神赛跑。
段睿第一次出现在直播间,是在2022年。
那时蔡磊已确诊ALS三年,随着病情加重,科研的进展需要大量投入。
而一个冷门罕见病,几乎不可能靠传统融资走下去。
于是,段睿站出来了。
她想了个办法,开直播,自己带货,赚科研经费。
最初直播的内容非常简单,只是卖些生鲜水果、厨房百货。
“我们那时不敢讲太多,也不懂流量。”她坦言。
但慢慢地,“破冰驿站”的选品开始扩展,逐渐有了食品、服装、美妆,甚至是她亲自参与设计的文创、珠宝和手工艺。
她并不讳言“我们要挣钱”,也从不避讳“利润”。
也正因为如此,有人开始在评论区骂她:“你不是公益吗?怎么开始搞镯子了?”
“是不是准备圈钱了?”
“你们家现在到底是研究病,还是卖货赚钱?”
面对这些质疑,段睿没吭声,只是默默把选品门槛拉得更高、退货机制做得更快、售后响应排班到了凌晨。
她不想解释太多,因为她知道,解释没用,她说:“得罪人,是早晚的事。”
“你知道珠宝是最容易翻车的品类吗?”段睿在一次分享会上说。
“你卖个桃子不好吃,最多有人退货。但你卖一个镯子,顾客也许戴三年才发现不对,那时她甚至不知道是哪里出了问题。”
段睿团队对外不宣传选品机制,但业内都知道,她的直播间坑位可不是付钱就能进的。
选品流程包括资质审核、样品内测、售后模拟、质检报告验真,有些品类一轮要刷掉90%的供应商。
“有人觉得我们什么都卖,其实我们真的是精挑细选过的。”她坦白。
而珠宝之所以被纳入直播间,“一方面是我的兴趣,另一方面是我们需要一个高毛利产品来支撑低毛利品的公益支出。”
她知道这一步会招来不少非议,但她说:“如果恶意是来自同行的,那说明你走对了路。”
“每天都是一场硬仗。”这是段睿给自己和团队的定义。
第一重压力来自同行。
在珠宝领域尤其严重,部分低价供应商甚至会“截流”她的直播产品进行模仿,还雇佣水军在评论区“造节奏”。
第二重是观众的质疑。
一旦品类变多,就有人怀疑“是不是开始圈钱了”“是不是忘了初心了”。
曾有一次,一款苹果因品控失误遭到批评,她连夜发布致歉视频,并主动下架该商品,承担所有退换货责任。
第三重压力是平台的审查与规则变化。
直播行业算法复杂,很多时候,“说错一句话,账号就可能被冻结”,她曾无奈表示。
甚至连他们捐赠数据的披露,也要慎重处理,避免被误解为“营销手段”。
“但我们只能一边跑一边学,因为不能停。”她说,“我们是靠这口气活着的。”
很多人以为“破冰驿站”是蔡磊一个人在战斗。
但熟悉的人都知道,从直播到运营、从选品到财务,真正统筹一切的,是段睿。
蔡磊的身体状况已无法频繁出现在公众视野。
2024年下半年开始,他逐步淡出直播间,只参与重大节点与科研沟通。而所有“人前”的部分,都由段睿接手。
直播间像战场,最辛苦的不是直播时说话,而是下播后的数据复盘、供应商协商、货品质检。段睿常常凌晨两点才下班,有时还要带着电脑睡觉。
她说:“这不是牺牲,而是一个妻子对家庭最自然的承担。”
很多人不知道,蔡磊如今所带领的渐冻症科研团队,已经站在国际前沿。
他们从2024年起,就开始使用AI辅助研究,通过文献筛选、药物路径推荐、大数据建模,加快药物靶点识别。
这些科研工具,一台服务器动辄百万级投入;算法模型的训练,需要海外工程师的支持;甚至还要支付大量试验样本采集与检测费用。
这些钱怎么来?
不是政府拨款,不是企业投资,而是靠段睿和她的团队,一单单卖出来的。
2024年,“破冰驿站”全年带货额超3亿,实际转化利润中,大约30%都进入了科研账户。
“我对每一笔收入都要过问去向。”她说,“我不能让直播的意义止步于平台内部。”
尽管已经有超过500万粉丝,但段睿从不把自己当网红。
“我连自拍都不爱拍。”她笑说。她甚至连抖音主页头像都是最简单的公司Logo。
但她的直播间却是成千上万渐冻症家庭的“希望窗口”。
每当她直播时,弹幕上总有人留言:“段姐,我们家孩子今天能动一根手指了。”
还有人留言:“我爸走了,但谢谢你们曾经陪着我们走完最后一程。”
这可能是整个直播圈,唯一一个能让人感动得落泪的带货间。
段睿说:“这些话我不敢读太多,会崩。”
她没把自己当英雄,但无数人已经把她看作榜样。
有人说段睿聪明,有商业头脑,也懂平台玩法。
但她更懂的,其实是平衡。
她要平衡营利与公益,要平衡被信任和被质疑,要在丈夫的病情与直播运营之间穿梭,还要对抗这个快节奏、超高压、不讲情面的互联网世界。
她不需要成为行业第一,也不需要成为热点人物。
她只想撑住这个科研资金的窗口,不让渐冻症的研究中断。
她不奢求被所有人理解,只希望,在越来越喧嚣的直播世界里,还有人记得有个直播间,叫“破冰驿站”。
就像她说的:
“我们会得罪很多人,所以有心理准备。只要我们始终记得,为什么而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