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飞(Netflix)宣布在电视剧制作中首次运用生成式人工智能,这一举措因阿根廷科幻剧集《永恒者》(El Eternauta)而成为历史性里程碑。
该技术被用于打造布宜诺斯艾利斯一处视觉震撼的建筑倒塌场景,使得制作团队实现特效的速度较传统方法快了十倍,进而让高水准视觉效果在该剧有限的预算内成为可能。
联合首席执行官泰德・萨兰多斯强调,在好莱坞持续热议岗位替代与伦理问题的背景下,人工智能的作用是增强创造力,而非仅仅提升成本效益。
本文探讨了网飞在人工智能应用方面的开创性尝试、其对娱乐行业的影响,以及创新与人类创造力之间的微妙平衡,为电影制作领域这一变革时刻提供了批判性视角。
《永恒者》中人工智能的应用机制
网飞的《永恒者》是 1957 年阿根廷漫画小说的西班牙语改编版,该剧运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渲染了布宜诺斯艾利斯一处建筑倒塌的戏剧性场景 —— 若采用传统视觉特效(VFX),这一成就的成本将高得令人望而却步。
制作团队与网飞内部的 Eyeline 工作室合作,完成该片段的速度比传统视觉特效流程快十倍,联合首席执行官泰德・萨兰多斯指出,对于该剧 1500 万美元的预算而言,(传统方法的)成本 “根本不可行”。这标志着人工智能生成的最终镜头首次出现在网飞原创作品中,是制作效率上的一项突破。
这部剧集于 2025 年 4 月上线,讲述了外星入侵引发有毒降雪后,幸存者在末日之后的布宜诺斯艾利斯艰难求生的故事。该剧在烂番茄上获得 96% 的新鲜度,反映出评论界的高度赞誉 —— 人工智能增强了其视觉叙事,却未掩盖以人类为主导的故事线。
X 平台上的帖子(如 @bsindia 的一条)称赞网飞 “正式进军人工智能驱动制作的第一步”,同时提到其承诺不会取代人类创作者。
人工智能的争议性崛起
《永恒者》中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运用,正值行业紧张局势加剧之际 —— 人工智能是 2023 年美国演员工会 - 美国电视和广播艺术家联合会(SAG-AFTRA)与编剧工会发起的好莱坞罢工的核心议题,罢工最终为从业者争取到了相关保护措施,确保人工智能始终是人类掌控下的工具。
批评者担心,人工智能可能会取代视觉特效艺术家及其他创意工作者,而迪士尼在《秘密入侵》片头字幕艺术中使用人工智能引发粉丝强烈反对等案例,更放大了这类担忧。
萨兰多斯则反驳了这些顾虑,他表示:“这是真实的人在用更优质的工具从事真实的工作”,并强调人工智能在预可视化、镜头规划和视觉特效领域所发挥的作用。
联合首席执行官格雷格・彼得斯强调了未来人工智能的应用方向,例如语音激活的内容搜索(例如 “给我看一部 80 年代的黑暗心理惊悚片”)以及针对地区受众定制的人工智能生成广告。这与网飞更广泛的技术路线图相契合 —— 包括个性化服务和配音功能,旨在在控制成本的同时提升观众体验。
X 平台用户 @allycaralgoa 指出,人工智能的速度和成本优势 “促进了创造力与内容发现”,这反映出部分行业观察者的乐观态度。
经济与伦理影响
网飞对人工智能的采用,恰逢其财务表现强劲之际:该公司公布 2025 年第二季度营收为 110 亿美元,同比增长 16%,利润达 31 亿美元,这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近期的提价。萨兰多斯将《永恒者》的视觉特效预算与《爱尔兰人》进行对比,指出人工智能使得用仅为前者一小部分的成本,就能实现不相上下的特效效果。
X 平台上 @AlvaApp 的帖子警告称,将成本置于艺术性之上可能会降低电影质量,这加剧了行业的不安情绪。
网飞的这一举措反映了更广泛的行业转变 —— 卢卡斯影业等公司将人工智能用于《星球大战》的可视化效果,EA则将其整合到游戏设计中,尽管这些做法也不乏批评之声。
叙事的新时代?
网飞在《永恒者》中运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标志着一个转折点 —— 这既展现了人工智能彻底改变视觉特效的潜力,也重新引发了关于创造力与就业的争议。
凭借 96% 的烂番茄新鲜度和显著的成本节约,这场尝试取得了成功,但它在影片上映前未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