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圣依的聪明,真的让人刮目相看。
在最新一期的《是女儿是妈妈》节目中,制作组布置了一个特别的任务——让四位女儿通过脱口秀的方式,表达那些平时难以对妈妈开口的话。为了帮助她们更好地完成这个挑战,节目组特别邀请了几位编剧协助撰写剧本。
然而,编写脱口秀的稿子,难免会触及一些敏感话题。例如,黄圣依近些年频繁参与芒果台的各类情感类综艺节目,这是否合适?这种问题,尤其是面对公众时,似乎有些棘手。
对此,黄圣依的回答不仅十分得体,还极具深度。她的编剧郭展豪曾提出了一个大家都在关注的问题:“您参加了那么多芒果台的综艺节目,几乎将所有类型的亲密关系都暴露在大众面前,这样做真的好吗?您觉得这种‘公开’的方式值得吗?” 确实,黄圣依几乎没有遗漏任何与情感相关的综艺——亲子关系的《妈妈是超人》,婆媳关系的《婆婆和妈妈》,婚姻关系的《再见爱人》,母女关系的《是女儿是妈妈》,以及事业奋斗的《乘风破浪的姐姐》……无论是情感亲情,还是事业拼搏,黄圣依几乎参与了所有热门节目。
甚至有网友戏言,黄圣依可真不简单,和谁关系不和谐,就直接带上节目,通过赚取综艺费用的同时,不仅改善了关系,还顺便顺利“解决”了不少个人问题。
面对这些尖锐的评论,黄圣依并没有表现出任何不悦或尴尬,反而非常坦诚地给出了回答。她说:“我觉得把生活中的一些真实面貌呈现出来,让观众能够从中找到一些自己可以借鉴的经验,或是避免的教训。把这些关系摆在台面上,就像一面镜子,当大家看到其中的好与不好时,能反思到自己,进而在自己的生活中做出一些改变,我认为这才是这些节目真正的意义所在。”
她确实说到了这些情感类综艺的深层意义所在。每次有人讨论这些节目时,总有观点认为明星们的行为不过是剧本,或者是过度表演。但不论这些内容是否经过剧本安排,只要这些关系和故事在现实中是真实的,那么艺人处理这些关系的方式就能为观众提供参考,或是给他们启发与警示。
当然,参与此类综艺也并非没有风险。郭展豪不禁感叹,黄圣依的内心真的很强大,因为没有任何一段关系能够经得起每一个镜头的推敲与分析。
对此,黄圣依依然以一种理性且机智的方式回应:“任何一段关系里都没有人是完美的,参加这些节目,实际上能更快地帮助你看清方向。它可能帮助你及时制止那些走错的道路。所以,我并不认为这是坏事。”
黄圣依的聪明之处,正体现在她能够从这些经历中不断学习与成长。在节目准备阶段,她坦言道:“通过参加这些节目,我开始意识到,外界的讨论与第三方的视角能给我带来一些有益的建议。我的钝感力可能较强,所以我通常不会第一时间去回应他人的看法。大家对我的刻板印象可能不易改变,但通过节目和外界的反馈,我能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己,并找出更好的解决办法。”
这也正是我认为黄圣依聪明的地方——在情感类节目中,艺人是观众的镜子,观众通过艺人展示的亲密关系,反观自己,借此解答人生中的种种困惑。这是件不难的事情;然而,艺人能够借助节目与观众的讨论反思自己,提升自我,这可就不容易了。黄圣依无疑做到了这一点。
在《浪姐》节目中,宁静曾经提醒黄圣依:“不要乱接工作,不要消耗自己,要保持自我。”黄圣依听进去了,开始专注于事业的拼搏。参加《再见爱人》时,面对飞行嘉宾的建议与网友的讨论,她也敏锐地领悟了其中的意义,最终果断做出了离婚的决定。
在脱口秀环节,黄圣依再次提到:“在人生的各个阶段,芒果台和网友们一直在我的身边。我确实从这些真人秀节目中听到很多有价值的建议。好的,我都会听,主打‘听劝’,而对于坏的建议,咱们还是别提了,我怕我分辨不清。”
其实,黄圣依分辨得非常清楚。在与郭展豪碰面讨论剧本时,她能够精确地指出其中的问题。例如,她并不认为自己参与综艺节目就是暴露“家丑”,她认为这种节目可以为观众提供一个真实的视角,让他们反思自己的亲密关系。此外,当郭展豪将她母亲比作前任时,黄圣依一语道破:“我觉得妈妈可能不喜欢这种方式,吐槽妈妈时没必要牵扯到前任的事情。而且妈妈本身就有很多可笑的地方,自带流量,我们不需要蹭别人的流量。”或许,她的意思也可以换个角度理解:没必要让前任来“蹭”我们的流量,毕竟现在前任们更是缺少流量。
我还特别欣赏黄圣依的一点,那就是她非常清楚自己作为公众人物的责任与担当。她曾说过:“公众人物是社会形象的一部分,观众可能会把你当作榜样或借鉴的对象。通过你的表现,每个人能够获得他们需要的成长、进步,或是从你身上汲取到喜悦与感悟。如果我能够帮助更多的女性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帮助她们自信地展现自己,我会非常愿意去做。”
有人或许会觉得黄圣依这样的话语像是在喊口号,但作为公众人物,她能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并敢于表达,这远比那些连责任都不愿承担、甚至不愿发出声音的人要强得多。
事实上,每年参与真人秀的艺人不少,但大多数人要么只停留在塑造人设的层面,要么仅仅展示彼此间的矛盾和冲突,很少有人能够真正通过节目解决自己的问题,更不要说在过程中获得成长了。与黄圣依相比,许多人参加真人秀甚至无法谈得上“有效”。
比如朱丹,参加完《浪姐》后,还能说出“鸡腿给弟弟吃”这样的言论,连做个进步女性的样子都做不到,这样的真人秀参与,几乎毫无意义。
对许多艺人而言,参加真人秀或许仅仅是一项工作,但如果能在这一过程中收获成长,那无疑是一种独特的能力,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