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的荔枝》大火!电影圈需要更多的“大鹏”

娱乐 2025-07-24 09:46:32

作者:予臻

马伯庸得感谢一下大鹏,因为有了大鹏的出现,他终于不用再背扑街的锅了。剧圈遭遇了马伯庸IP改编作品几连扑后,马伯庸IP一度被嘲曲高和寡、故弄玄虚,99道工序等来一道拍黄瓜。

大鹏导演的影版《长安的荔枝》不仅规避了剧版所有的坑,还找到了与普通观众的情感连接。马伯庸IP经大鹏之手,终于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细糠”,而是一部难能可贵的雅俗共赏之作。

影版《长安的荔枝》对原著的每一处改编背后,都藏着大鹏的“小心思”。这些“小心思”的设计,都是他考量市场、观众、时代后,得来的“最优解”。

你认为这是鸡贼也好,狡猾也罢。但比起那些沉浸在阳春白雪的世界里、不知天地为何物的导演们,电影市场更需要像大鹏这样的导演。

因为他知道观众想要什么,知道自己优势是什么,知道以一种务实的态度不断进步,交出一部部超出市场预期的作品。

“懂观众”的细节改编

影版的剧情节奏与视听呈现优于剧版,其实是理所应当的。

因为影版占有一些先天优势,一是原著的体量只有7万字,本身就更适合改编成短篇幅的电影。二是花几亿拍122分钟电影,自然是比花几亿拍1575分钟剧集更有钱,更能制作出精美的画面。

大鹏真正的过人之处,体现在一些细节的改编上。女性角色塑造在当下有多重要,不言而喻。剧版偏偏犯了大忌,删掉了李善德的精神支柱李夫人一角,遭到了口诛笔伐。而大鹏不仅保留了李夫人一角,还为李夫人取了一个属于她的名字郑玉婷。

杨幂饰演的郑玉婷一角通过短短几场戏,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虽然她经常让李善德挨巴掌,但她对李善德的隐忍之爱溢于言表。尤其最后送荔枝的高光戏也有她的参与,因为她对李善德的信念,等到了李善德的归来与她的木棉花。

再则是在历史知名人物的处理上,剧版杜甫“酒蒙子”形象被人诟病,大鹏则是聪明地把原著中韩洄与杜甫合二为一,把俩人物的高光戏份全给了杜甫,避免了舆论风险。

原著中,韩洄与杜甫是一组对照关系。韩洄深谙官场之道,懂得变通圆滑,帮李善德厘清关系。而杜甫则不谙官场之道,喜欢针砭时弊,更多是给李善德提供情绪价值。

大鹏最聪明的一处改编是,改变了李善德最后孤身一人送荔枝的处境。面对逃驿的意外情况,如果照着原著拍,可能会拍成一个《解密》2.0,天才都是靠做梦来获得解题灵感。

幸运的是,大鹏没有那份自恋,他选择把原著中分道扬镳的朋友找回来,让苏谅、林邑奴在关键时刻帮了李善德一把。

即使这样改动,有点过于“巧合”,逻辑上并非完全说得通,但这样的改动却能够让观众动容,让人在绝望中看到一丝曙光。而这个曙光并非天才的灵光乍泄,而是靠友人的帮助获得的。

大鹏的“懂观众”不止体现在这一类题材上。在频频翻车的网暴题材上,大鹏也早给出了改编的最优解答案。陈思诚监制的《恶意》、饶晓志导演的《无名之辈2》以及之前忻钰坤导演的《热搜》,故事看似高大上,都拽出了传播学原理,讲述娱乐至死的道理。

但这种精英学术理论一旦运用到电影故事里,相当于是把反派设置成了观众,批判乌合之众的观众。大鹏拍《保你平安》时,则巧妙地把反派设置成了具体的人,找到造谣的始作俑者。这样一来,观众就解脱了,没有被冒犯的感觉。

大鹏演小人物为什么能一直不翻车?

今年,雷佳音遭遇了一场始料未及的口碑大翻车。雷佳音被观众讨厌,不止是因为他的作品霸屏,还因为他那套丧气小人物演法有些落入窠臼,让人感觉腻歪。

这些年,越来越多的演员因为演小人物电影翻车。去年,翻车最严重的当属徐峥,《逆行人生》在上映前,可是被当作《我不是药神》的对标作品,被业内给予很高的票房期待,结果上映后迅速哑火。电影扑街也就罢了,连徐峥本人也遭到了抨击。

大鹏能一直演小人物不翻车,或许是因为他对娱乐圈的名利始终持有一种强烈的“不配得感”,一直没有停止小人物式的努力。相应地,其他明星身上大多有着一种强烈的“配得感”。

大鹏的这种“不配得感”来自于他的出身与影评人圈层的不认可。

作为一个小镇青年,刚到北京找工作四处碰壁,他深知自己没有过人的学历、技能,只能靠努力来实现上升。进了搜狐当编辑,他随着公司搬家而搬家,为的是到得比别人早,随时能够冲进办公室加班。

当然,他也确实赶上了一个门户网站的红利时期,努力得到了回报。自导自演的网络剧《屌丝男士》走红后,被老板赞助拍了第一个大银幕作品《煎饼侠》。

在中国电影市场刚热起来的2015年,《煎饼侠》卖了高达11亿票房。但本该成为人生赢家的大鹏,却遭到了影评人口诛笔伐。

大鹏这批从门户网站逆袭到大银幕的草根创作者,当时的舆论处境,可能就跟现在竖屏短剧导演一样,被认为是不入流的。

而且十年过去了,《煎饼侠》一直是大鹏票房最高的导演作品。要知道这十年间,中国电影市场经历了一个高速发展,2017年相比2016年增长了超百亿的票房,诞生了15部票房10亿+电影。但大鹏后续推出的作品票房,却始终没能超过《煎饼侠》。

或许正是因为“不被认可”与“票房倒退”,让大鹏始终憋着一口气,想要做一部既有票房又有口碑的电影。

从不入流到入流

大鹏的“不被认可”,主要是因为他的草根拍法不符合传统电影影评体系,而这一体系的建构是来自于学院派和迷影圈。

研究大众粉丝文化的亨利·詹金斯在《文本盗猎者》一书提到,评论界推崇的所谓“好品味”既非天然也非普适,它只是特定人群的审美体现。

就像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所说,特定人群将特定品味视作理所当然,并通过高等教育社会机构将其合理化。天生就有“好品味”的人在社会中就应得更高的地位,而其他人的品味则被视为无教养的或低下的。

而在电影圈,想要获得“好品味”群体的认可并不难,最好的跳板就是拍冲奖的电影,新导演拍这类题材有个捷径,就是拍自己身边的故事。

大鹏在拍第二部作品《缝纫机乐队》前,就着手筹拍自己家人的故事《吉祥如意》,花了四年制作完成。果不其然,这部电影顺利帮他获得了上影节的金爵奖提名。

比较可贵的是,大鹏并没有完全沦陷在这种“好品味”圈层审美里,他一直在默默精进主流商业片的拍法。

在第二部《缝纫机乐队》后,他频繁去大导的电影里“刷脸”,演了陈思诚、冯小刚、高群书、徐克、袁和平、陈建斌等人作品。最初观众以为,他就是纯粹的“卷王”,一年不播个三四部作品,就停不下来。

后来才知道,原来他是在借着演戏之名,偷偷学各家大师的艺。大鹏在一次采访中提到,虽然他期待着当领衔主演的角色,但是他也不放弃可以跟同行导演学习的机会,“通过与他们的接触,跟他们一起创作,组成更成熟的作为导演的自己的那一部分。”

《长安的荔枝》算是他偷师学艺的集大成者,成功融入了董润年拍《年会不能停!》那套职场喜剧的拍法,活脱脱一个古装版的当代社畜图鉴。

从《保你平安》《热烈》到《长安的荔枝》,如今的大鹏早已娴熟掌握了那套传统的电影拍法,并且能够为叙事所用,而不是为炫技所用。

这么多年,电影圈要捧出一个天才不容易,但要捧杀一个有才华的人却非常容易。那些过早成名、被影评人标榜进神坛的导演,其后作品是最容易翻车的。

而那些最初暴露缺点、但努力上进的草根导演,可能才是咱们电影圈真正所需要的人才,因为他们明白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道理,知道电影是拍给谁看的。

声明:资讯来源于网络,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投诉
最新文章
深视网2025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1009096号

商务投诉盛之强一品科技易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