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杀、消失、复出,他竟然翻红了

娱乐 2025-07-28 22:36:19

最近,鱼叔刷到一个人的消息,勾起了一波回忆杀:

李维嘉。

作为曾经的国民级综艺《快乐大本营》快乐家族主持团一员,这个名字想必大家都不陌生。

2021年10月,《快乐大本营》停播。

李维嘉身陷口碑塌房、代言争议,随之「封杀「消失」

就在前几天,他时隔三年再录芒果综艺,与老搭档谢娜再度合体

让鱼叔有点感慨。

本以为无人关心,谁料有所发酵。

随着复出,和他的暴瘦以及精神问题一起被翻出来。

让「李维嘉 精神病」的词条再度冲上热搜。

鱼叔还注意到。

不知何时起,各平台刮起了一股对维嘉的「考古」之风。

不仅其感情生活和过往节目作品被重新翻看。

他还被网友们造梗,成了时下最热的表情包大户之一。

甚至,还出现了维嘉的精神状态领先我们十年」的声音。

这股考古之风从何而来?

为什么一个几乎处于半隐退状态的主持人依旧话题不减,每隔一段时间就被「炒作」?

是网友们无聊搞文艺复兴,还是背后真的有的聊?

来,咱们一起扒一扒——

维嘉的讨论度「翻红」还要从一档综艺说起。

爱奇艺的《家务优等生》。

对,不是芒果的。

节目里,维嘉是观察室嘉宾。

这是他的「复出」之作。

在此之前,他「消失」了两年。

至于原因,先是2020年「快乐家族收礼事件被爆。

官方回应全面调查,节目的几位主持人随后道歉,但口碑仍然大大受损。

接着,2021年9月,《快乐大本营》最后一期节目播出。

不久后就突然宣布停播改版,更名《你好,星期六》。

主持团队大换血。

快乐家族」解散,只留何炅一人带队主持。

这还没完。

前后脚的时间,维嘉代言的茶饮《快乐方程式》搅入加盟骗局争议。

很多加盟商聚在湖南广电门口,向代言人讨要说法。

而后,维嘉微博认证中的「湖南卫视主持人」标签消失。

显然是芒果和他做了切割。

连他参加的其他综艺,也被打码抹除。

也就是在2021年之后,他的工作就停滞了。

对比其他快乐家族成员,他的大众讨论度锐减。

几乎是被「软封杀的状态。

直至《家务优等生》上线,才又回归大众视野。

不过,仍旧是争议。

节目里,维嘉展示了自己在家做家务的状态,却被其他嘉宾吐槽「强迫症」「过度洁癖」「精神有问题」。

因为镜头下的他,总是一刻不停地在打扫。

出差回家,第一件事是用湿纸巾擦拭行李箱轮子。

然后逐寸清洁地板、窗台、阳台。

床品必须全部换洗,不做完不能休息。

朋友来访得先擦鞋底。

连住酒店,退房前还要亲自打扫一遍。

有人怀疑他在立洁癖的人设。

也有人怀疑,他有病理性的洁癖。

因为这被看作是心理问题的表征,于是便有了维嘉 精神病」的讨论。

当然,很有可能是节目刻意加强了综艺效果。

不过很多人愿意相信,因为维嘉之前确实有些「反常」表现。

比如2017年,他陪同张杰参加《歌手2017》前后被拍到暴瘦,以及疑似脖上红疹的照片。

节目里也能看出双颊凹陷,与往日形象有所差别。

此前参加的几个情感类节目现场,维嘉也多次情绪失控,被人怀疑状态不佳。

还有扑朔迷离的恋情传言和让人浮想联翩的微博,都一次次地挑动着大众的窥私欲。

于是新闻旧料一同发酵,助燃了维嘉的翻红热度。

不过,陈年旧瓜嚼多了确实食之无味。

真正让维嘉翻红的,还是他古早的综艺表现。

网友们借节目争议考古维嘉过往的综艺作品。

突然发现,维嘉作为古早「梗王」,不仅接梗能力被低估,精神状态更是超前。

比如,维嘉是古早综艺里少见的犀利反矫先锋。

嘉宾恶意卖萌,维嘉现场清朗:

「嘉宾:买瓜吗,送我一个这样的小傻瓜哟。

维嘉:有刀吗,我就要劈你这样的小傻瓜。」

任何明星塑料感情营业,都挡不住维嘉的冷冷一刀:

「嘉宾:我们好不容易合体不能分开。

维嘉:你前两次来的时候提过她吗!」

除了冲在反矫一线,维嘉还总有一种劲劲儿的冷幽默。

像是《芳华》剧组做客,苗苗示范舞蹈,维嘉在旁感慨:

哇,家里都不用买甩干机了

表演应对跟女生约会时看不出对方精心打扮过的难题时。

维嘉给出了贴心,但贴不多的机智回答:

你是不是去过死皮了

嘉宾分享感情相处模式,称自己不喜欢冷战。

维嘉熟练掌握反义词的奥义:

「所以喜欢火拼?

看到辣眼睛的表演,维嘉嘴里也能有一百种阴阳法:

「一个是得体,一个是Dirty」

这份犀利冷幽默,不只对嘉宾。

精准自嘲自己的猪刚鬣造型,更是精妙:

「《西游(吸油)记》就是要把我脸上的油吸掉

除此之外,维嘉的各种表情与肢体表现也很有综艺感。

他分享坐飞机遇到颠簸时的趣事。

空姐通了电一样的安抚现场,每次看到都能让鱼叔笑喷。

「抽象」成为如今的流行热词,维嘉的表情包也成了网络社交硬通货。

工作之外,大家考古出维嘉的生活状态更是超前,跟当下很多年轻人相当契合。

比如他将工作与生活分得很开,朋友圈常年只看不发。

还因此诞生了一句社交状态名言:

你的生活我不想错过,但我的人生你休想知道

他还在熟悉的城市买入大平层,跟朋友们相邻。

平时独居,十分社恐。

别人眼里凄凉,自己心里舒适。

于是也有很多人说,不管是笑点、精神状态、还是平静的疯感,观众终于追上了维嘉。

呼唤其再上综艺的声音,也由此而来。

在内娱,维嘉不算是一流的主持人。

在他之前,有芳心纵火犯撒贝宁。

那张嘴能把辩论赛聊成脱口秀,逻辑严密、风趣幽默。

文化底蕴深厚的汪涵。

像一本活字典,出口成章,掌控全场如闲庭信步。

控场之王何炅。

无论何种直播节目,总能在乱局中化险为夷。

可奇怪的是,即便维嘉不是一线,为什么网友们还是像挖宝藏似的热衷于考古他的老梗?

这股风潮,绝非单纯的怀旧情结

而是观众对内娱综艺节目、主持人专业性和整体生态降级的集体吐槽与不满

就像一锅温吞的开水,表面平静,底下却在咕嘟咕嘟冒泡,大家都在怀念那份曾经的热烈。

考古维嘉时,网友们顺手考古的那些古早《快本》片段,往往一句话就能戳中笑点,让人回味半天。

反观当下许多内娱综艺,总给人一种尬聊尬玩的无聊感

仿佛节目组在用尽全力制造热闹,却忘了注入灵魂。

嘉宾们围坐一圈,话题从明星八卦跳到品牌植入,交流浅尝辄止,笑点生硬如预设的剧本。

不说别的,连改版前后的《快乐大本营》都有这个问题。

节目成了宣传站,没有交流只有广告,紧接着就是一大堆嘉宾乱哄哄地做游戏。

除了粉丝,无人在意。

至于主持人,更是断代严重

这从《歌手2024》直播中闹出的主持人笑话就能看出来。

年轻一代无人顶,有事还是何炅上。

即便横向对比快乐家族其他人,除了何炅的主持人身份属性还牢固,其他几人的大众印象几乎都变成了单纯的艺人。

当然,这跟内娱综艺环境的变化也有关系。

电视时代过去,网络时代到来,传统的主持形式瓦解,平台算法主导一切。

上台的专业主持人越来越少,更多是明星跨界当MC

综艺形式也转向真人秀,多位常驻艺人成主角,节目组代替主持人把控流程。

表面看似热闹,实则靠剧本和剪辑撑场子。

但观众回头一想,越是这种模式,找乐子越难。

为什么?

因为真诚少了,商业味重了。

嘉宾们不是来玩的,而是来营业的。

笑点像流水线产品,缺乏灵魂碰撞。

这股不满,驱动着网友们各种考古。

到处挖既有脑子又好笑的「综艺人才」,靠自己搜摸笑料

从大张伟的翻红,到黄磊的「毒豆角」和何炅的「邪恶栀子花」,再到呼唤《快本》团建,以及维嘉的「翻红」......

一次又一次的内娱文艺复兴,也是在重复印证着当下内娱专业者和创作能力的贫瘠。

快乐不假,但不停回望,会让所有快乐都成为回忆杀。

而回忆虽美,沉溺于此,就要错过当下了。

比起创造出新的快乐,这真的是我们想要的吗。

声明:资讯来源于网络,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投诉
最新文章
深视网2025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1009096号

商务投诉盛之强一品科技易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