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云鹏,曾是相声界的宠儿,频繁登上春晚舞台,深得观众喜爱,如今却成了舆论的焦点。近年来,他的口碑急转直下,争议不断。从综艺节目里的懒散表现到高达千元的演唱会票价,他的形象发生了剧变。曾经那个憨厚的“小岳岳”到底经历了什么?是人设失控,还是本性暴露?
岳云鹏的争议起初源自综艺节目中的种种表现。在《西游奇遇记》中,他明目张胆地睡觉,仿佛对周围的劳动毫不关心。紧接着,在《向往的生活》中,他更是以躺平休息和嘴巴挂着食物的期待为主,成为镜头的常客。观众起初以为这些是刻意为之的节目效果,但当这一切变成常态,疑问随之而来:这是人设失误,还是岳云鹏真有些懒散不自觉?
在一次烹饪环节中,岳云鹏为客人做鱼时未做熟,被黄磊开玩笑提议扣工资,岳云鹏立即反驳:“可以打我一巴掌,但不能扣工资!”这一刻,他的形象仿佛脱离了舞台上的喜剧演员,而是变成了一个缺乏能力、连玩笑也无法接得住的人。
此外,岳云鹏的言行也引发了更多争议。在节目中,他曾直言不讳地评价一位女嘉宾腿粗,甚至断言她不适合跳舞。这样的评价显得刻薄且不尊重他人,更何况是在公开的镜头前。更糟糕的是,他与女嘉宾之间多次被捕捉到缺乏界限的身体接触,这让他迅速成为了“下头男”的代名词,成为人们口中的恶评对象。
一切的焦点在于他宣布举办个人演唱会的那一刻。作为一名相声演员,跨界开演唱会原本无可厚非,但当票价一出,网友们的质疑随之而来。千元的票价不仅超出了相声演员的常规水平,甚至已经逼近了一些资深歌手的票价,这让人不得不怀疑,票价背后到底支撑的是他的唱功,还是他作为明星的流量?
这一事件的发酵让人开始反思:岳云鹏的行为是否变成了一种商业越界?他似乎在用行动证明,自己作为明星的名气可以轻松带来市场的红利,而粉丝不过是一个被割的“韭菜”。
然而,关于岳云鹏的争议背后,若将时间倒回到他成名之前,我们会发现他依然有着朴素的过去。出生在河南贫困的农村家庭,岳云鹏的成长并不轻松。他的家庭负担沉重,甚至无法支付七十块钱的学费,岳云鹏从小便早早辍学,打工维持生计。年轻时,他北漂至北京,住在牛棚,做过保安和服务员,这些艰辛的工作他做了不少。
他的转折点是遇见了郭德纲,成为德云社的一员。但初入德云社时,岳云鹏的处境并不乐观。他从事着扫地、擦桌子的杂务工作,第一次登台三分钟就被轰下台。那时,不少人劝郭德纲辞退他,但郭德纲却力排众议,表示哪怕岳云鹏在德云社扫一辈子地,他也愿意支持。岳云鹏从德云社的底层一步步走向巅峰,凭借扎实的相声功底赢得了观众的喜爱。
他在德云社的成长,离不开那份深埋在心底的责任感。有一次,他接到父亲去世的噩耗,尽管泪流满面,但他依然坚持准时登台完成演出。那一刻,舞台上的岳云鹏依旧为观众带来欢笑,而他却错过了父亲最后一面。这份坚守,成了他成功的基石。
面对演唱会票价的争议,郭德纲公开发声支持岳云鹏。他表示,岳云鹏举办演唱会并非恶意行为,观众购买票是自愿的,赚与赔由市场决定。郭德纲的支持语气也透露出一种市场的冷酷法则——如果岳云鹏的票卖得不好,观众空荡荡的演唱会现场就会是他最好的“打脸”。
如今,关于岳云鹏的争议仍未有定论。有人认为他是在名利场中迷失自我,也有人认为他依然是那个从底层爬上来的奋斗者。未来的走向,仍未可知,唯一能确定的是,岳云鹏在这一过程中,早已不再是当年那个纯粹的“小岳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