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牛娱乐原创
文| 方正 编辑|朴芳
内娱搞不了打歌节目?市场容不下两个《歌手》?这是犀牛君看完江苏卫视&爱奇艺&抖音联合直播的全开麦音综《打歌2025》后萌生的两个疑问。
“华语天后”蔡依林愿意把新专辑《PLEASURE》同名主打很重要的内地舞台首秀给到该节目,在社媒上的硬核乐迷们看来,这是《打歌2025》掀动市场水花的最强王牌。
然而,与蔡同学这张新专市场表现不及预期的状况类似,蔡依林也好,打歌节目也罢,都很像是当年经济上行期流行的东西苟活至今的“遗产”,而在2025年的文娱消费气候里,稍显过时的流行物件确实很难再征服当下的年轻观众。
但犀牛君也看到了江苏卫视的积极拓新,《打歌2025》一是想振兴「打歌节目」模式以助力乐坛新生代歌手(如刘雨昕)和还在发专辑遗珠歌手(如张含韵)宣发新歌,二是对标《歌手》采用了「真Live、无修音、无剧本」的生猛玩法和同样选在周五晚间全国直播同前者火拼收视,老牌电视台这份破旧立新的勇气很值得我们送上掌声。
这篇犀牛君将细致拆解《打歌2025》的首播内容,关于为什么内娱搞不火打歌节目,为什么我们说有一种直播音综的品质标准就叫《歌手》,为什么当今音综再难找回经济上行期的光鲜亮丽,今天我们逐个聊清楚。
能打《歌手》的节目不简单
先要肯定《打歌2025》的企划创意。
节目海报标了个「全国首档直播打歌综艺」,我们把几个元素逐一拆解。第一,“打歌”之于当下短视频时代的音乐产业是个稀有概念,事实上,打歌节目是源自韩国K-pop界的舶来品。简单来说,它是一种比较古早的专为艺人宣传新专辑或单曲的音乐综艺,歌手通过现场表演方式“打歌”(即推广作品),为歌手出道或回归提供舞台曝光、成绩打榜、粉丝互动和宣传放大,代表韩综有《音乐银行》《人气歌谣》等。
《打歌2025》的企划初心很好,它希望搭建一个每周打歌的曝光平台助力各路华语歌手宣发新作品,这对于当下越来越难破圈传播的华语音乐是很及时雨的托举动作。像节目第一期首发出战、曾在海外韩娱女团务工过的孟佳就颇为熟悉打歌节目,回归内娱的她此番首次尝试打歌了单人独唱的新专辑歌曲,某种意义上也算是出海歌手成功“出口转内销”的里程碑事件。
第二,挑战“直播音综”真Live、无修音、无剧本的勇气可嘉。这不是一句讽刺,而是真心夸赞。因为我们深知电视台有序操盘一台直播节目的难度有多高,犀牛君这里要敬江苏卫视是条汉子。
当然,我们也不得不指出,如果说确实存在一种直播音综的品质标准就叫《歌手》,《打歌2025》对于直播流程的把控细致度、对于直播舞台的呈现稳定度相比前者有着肉眼可见的差距。
要知道,湖南卫视诸多直播节目的成功背后,其实是在很多难被察觉的细节上做到位了,相较而言《打歌2025》很多地方的直播呈现都给人一种好像这电视台经费有限的感觉。
比如《歌手》通常在赛前主持人采访歌手环节会在“备战间”搞出很有趣有梗的taking真人秀,而尽管《打歌2025》张纯烨出色的控场能力不可小觑,但由她“独自撑场”的歌手采访显得太单薄和无趣了;再比如,《歌手》最经典的名场面之一就是公布名次时洪涛喝水(何炅喝水)拉满悬念的“挑事段落”,而《打歌2025》在歌手唱完就在大屏幕草草公布成绩的设计整个拉低了歌手排名的悬念感、刺激感,且节目甚至出现了很多时候台下观众嘈杂声音盖过台上的糟糕观感。相比同行,这节目做得是有点草台班子了。
但能打《歌手》的节目还是不简单,由于大胆坚定选择歌手会暴露瑕疵的不修音直播,《打歌2025》制造了很多“意外爆点”。比如,首期比较出圈的话题其实是 #何洁 破音#,尽管她那首《Kill The Flowers》的演唱难度确实不低,但专业歌手犯此错误难免逃不掉被舆论场公开处刑。但我们换个思路看,如果后续该节目真能成为“暴露华语歌手真实唱功的照妖镜”把歌手翻车名场面攒起来做个翻车特辑,也不失为一种另辟蹊径的破圈手法?
徒有经济上行期音综的壳子
还要肯定《打歌2025》的卡司盘子。
坦白说,节目这种“每周换一拔新歌手来打歌”的新鲜模式,有一种江苏卫视是把跨年晚会的豪华群星都请来了这节目巅峰对决的经济上行之美。
据节目官博透露,《打歌2025》除了首期请到了阿云嘎、何洁、刘雨昕、孟佳、欧阳娜娜、唐九洲,第二期邀到了希林娜依·高、刘端端、米卡、王赫野、张含韵、张星特,后续节目还会有龚琳娜、吉克隽逸、周笔畅、苏醒、王以太等华语乐坛实力唱将前来应战……
怎么说呢,好像确实很多年没有看到江苏卫视搞这种群英荟萃的大型音综了,上一个类似节目还是《蒙面歌王》?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还是很希望后续这个打歌节目能制造更多话题爆点、掀起更多市场水花。
但冷静去看,其实《打歌2025》总给我们一种“徒有经济上行期音综的壳子”的感觉。也就是说,能请动华语天后蔡依林出山当召集人、能吸引到华语乐坛各路歌手华山论剑、首期也贡献了阿云嘎《知己》打动人心的live佳作,《打歌2025》从纸面上看绝对是江苏卫视很有企划野心的S+级重磅音综。但从它的市场潜质和IP能量来看,犀牛君认为这不像是一个能在行业长久站稳脚跟的音综系列。
根本原因还是老问题:
打歌节目在内娱是水土不服的。
打歌节目之所以在韩娱界异常火爆,是因为K-pop粉丝特别重视“歌手业务”和“舞台成绩”,围绕音乐作品、宣发舞台建立了由打歌+打榜+拉票+数据团等组成的健全成熟的音乐娱乐消费市场。换言之,K-pop的基因里就刻着一套“打榜文化”。
而内娱始终没有形成这样一套打榜文化,内娱粉丝更偏爱给自家爱豆歌手“做数据”,且这些数据遵循的是流量逻辑、话题逻辑、热搜逻辑,未必一定就要靠音乐作品或打歌舞台等“业务成绩”,所以内娱的任何打歌节目都很难实质上带动内娱粉丝为之疯狂打投。
说白了,相比韩国欧美,目前内娱的音乐工业仍然不够成熟,音乐作品的产量、质量都相当欠缺,短视频神曲式音乐又严重挤压了唱片工业优质音乐的生存空间。由此我们得明白,在市场大众普遍只消费偶像壳子而不尊重“音乐作品”、不重视“音乐舞台”的当今内娱,打歌节目又怎么会得到优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