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陈佩斯《戏台》票房逆袭:老戏骨哭赢资本,还是观众被情怀割韭菜

娱乐 2025-08-01 07:59:01

随着《长安的荔枝》打响电影暑期档第一号票房后,《罗小黑日记2》、《南京照相馆》等多部电影纷纷上映,观众们陆续走进电影院。

这时候观众们才发现角落里还有一处不起眼的电影,在冷档票房期间不到5%的排片,却不知不觉就过亿了。

这是一部什么电影?为何会逆袭?这部电影讲的究竟是什么?

戏如人生的陈佩斯

陈佩斯作为第一代小品王,凭借着流里流气的形象,在春晚上贡献了诸多笑料。

尤其是他与朱时茂搭档的多部作品,如《吃面条》、《小偷与警察》、《正派与反派》等,都成为了传世经典。

后来陈佩斯却在春晚舞台上销声匿迹了,随之站到台前的则是赵丽蓉、赵本山等喜剧大师。

而再见陈佩斯时,他已是饱经沧桑。

原来当日陈佩斯因为与央视闹出了版权风波,陈佩斯为了争取话语权,与央视打起了官司。

不知不觉中,陈佩斯的倔强得罪了央视官方,为此遭到了报复。

据传闻,他与朱时茂最后的春晚小品,《王爷与信差》因为道具被做了手脚,险些在春晚出了事故。

也正是因为这件事,让陈佩斯远离了中央,为了谋生只能在回归大山,一边修身养性,一边包山头搞种植。

但这些年来,陈佩斯并没有放弃他的影视梦。

改革初期,陈佩斯曾主演过《二子饭店》等多部喜剧电影,那时候陈佩斯不仅仅是想主演小品,他还有导演梦、戏剧梦。

但遭到排挤后,陈佩斯的资金一直紧缺,所以他的梦想也只能暂时搁置。

好在经过多年沉淀,陈佩斯又从话剧底层一步步爬了起来,他的演技与作品不断得到验证,最终陈佩斯决定重返电影圈,完成自己的梦想。

于是《戏台》在他的坚持和追求下,终于诞生了。

这部电影创作初期极为困难,为了能够将剧本打磨完美,陈佩斯以此为蓝本先改编成话剧,全国巡演。

他根据不同观众的笑点以及自己的创作理念,不断的设计包袱,直到他认为完美无缺之后,才去求合作。

然而陈佩斯没有想到的是,时代不同了,拍电影的环境也不同了,这让他产生了极大的落差,甚至《戏台》这部电影也险些流产。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资本入局的电影圈

现在的电影圈与改革初期的电影圈完全不一样,陈佩斯惊讶的发现,这时候掌握话语权的不再是导演、制片人,而是资本。

想要成立一个项目,必须要资本投入资金,甚至还要背靠资本去运营,去宣传。

如果单打独斗,仅凭自己的口碑和名气,几乎是石沉大海,完全没有作用。

所以陈佩斯想要拍好《戏台》,必须要有资本投资。但资本们看到剧本后,第一反应就是“过时”了。

《戏台》围绕京剧展开,讲述的是京剧理念以及“戏比天大”的核心。对于陈佩斯而言,这是他追求了一辈子的梦想。

然而资本却觉得这个故事吸引不了当下的年轻人,并且邀请的演员也没有什么流量,所以他们要求更改故事。

而《戏台》里恰好也有为了迎合观众口味更改剧本的桥段,戏里戏外几乎是相互呼应了。

这让陈佩斯感到莫大的讽刺,故事里他坚守了气节,故事外,陈佩斯做了同样的选择。

于是没有资本下注投资,这让陈佩斯的资金链陷入两难。思前想后,他做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卖掉自家的别墅。

而陈佩斯的举动也感动了家里人,为了能够支持他的事业,亲人们陆续取出自己的存款,支撑起陈佩斯的《戏台》。

诸多实力派演员,如黄渤、姜武、尹正等人,得知陈佩斯的近况后,也纷纷加入剧组,以自身来支援陈佩斯的“戏台”之梦。

众人拾柴火焰高,在好友、亲人们的支持下,陈佩斯历经多日,经过无数个日夜的打磨,终于将这部电影带上了大荧幕。

然而事实却出人意料。

陈佩斯没有想到的是,不仅拍电影需要资本,连电影上映也需要资本。强大的资本可以为电影争取更多的排片,电影院也可以获得更多的分红。

而《戏台》讲述的显然是较为冷门的故事,又没有强大在资本为它们争取排片,因此上映初期,只有5%的排片。

甚至在后续电影上映后,还抢夺了《戏台》原有的排片。

这让网友和观众们为此义愤填膺,于是众人纷纷入局,以切身的行动支持陈佩斯的电影,美其名曰还他一张电影票。

然而《戏台》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好评如潮,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拍电影是否需要贩卖情怀?

当网友们自发组织观影《戏台》的时候,电影结束,却并没有好评如潮,而是因为这部电影的故事和理念,确实让人感到迷惑。

不少网友吐槽,喜剧电影并不喜剧,或者说陈佩斯电影里的包袱,并没有大家想的那么好。

于是有人指出陈佩斯过去的小品是利用身份错位,制造喜剧包袱。但忽视了人民群众真实的感受和生活体验,所以后期陈佩斯的小品再难出经典。

而他坚守的“戏比天大”也是犯了这个毛病,毕竟京剧当年能够融合,是因为慈禧的原因。

而电影里总说“老祖宗的规矩不能破”,那么老祖宗又是谁?又是谁订制的规矩?

毕竟无论是京剧还是电影,都是服务大众,娱乐大众的。如果将姿态摆的过高,是否也脱离了群众?

更何况陈佩斯的《戏台》故事也不完美,无论是镜头语言还是场景,都更像是话剧,而非运用镜头语言讲述故事。

同时结局也没有收好,使得最后大家提不起劲。因此不少人质疑,陈佩斯的《戏台》是否在贩卖情怀。

当然也有不少网友喜欢陈佩斯《戏台》,不仅是主观审美不一致,更重要的是老艺术家对戏剧的执着和认真,恰恰是这个时代娱乐圈最缺失的精神。

所以《戏台》这部电影,在争议中,仍是悄悄的破亿,同时争取到了更多的排片。

只是故事好不好,并没有统一的口径,尤其是在《南京照相馆》、《长安的荔枝》等多部大片上映后,《戏台》的后续可能更加不稳定。

但《戏台》没有形成强劲的口碑,也足以说明无论是故事还是核心,都没有很好的找准观众的审美,那么你是怎么看待这部电影呢?

结语:

电影口碑褒贬不一是正常现象,能够贩卖情怀也要具备实力,而不是一味的炒作和占据排片,否则只能被观众们厌弃。

参考资料:

陈佩斯《戏台》即将上映,夹击中能否延续话剧票房神话?.2025.7.22.第一财经

影片点映口碑两极化,《戏台》电影化呈现差了火候.2025.7.23.大众日报

陈佩斯遭央视封杀公司倒闭 开荒山两年赚30万.2010.4.1.中国新闻网

声明:资讯来源于网络,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投诉
最新文章
深视网2025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1009096号

商务投诉盛之强一品科技易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