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单依纯《歌手2025》主持首秀,松弛幽默引热议,重塑内娱评判标准

娱乐 2025-08-02 06:36:34

当《歌手2025》突围赛的镜头对准单依纯时,没人料到这个习惯站在麦克风后唱歌的00后,会以“反套路”的方式撕开综艺主持的固化模板。

手卡掉落时的坦然弯腰,念错名字后的仰头自嘲,与何炅互动时脱口而出的“摸我脚”。这些被传统行业标准视作“失误”的瞬间,却在社交媒体掀起20亿次讨论。

单依纯“去专业化的实验”,与其说是个人首秀,不如说是一面镜子:在“完美人设”的集体疲劳中,真实终于成了最锋利的破局点。

一、不完美的穿透力:当“失误”成了最戳人的记忆点

传统综艺主持的字典里,“专业”永远与“零失误”捆绑:字正腔圆的串词、分秒不差的控场、滴水不漏的救场。

这些被奉为圭臬的标准,让舞台上的主持人更像精密运转的提词器。而单依纯的出现,像一阵风,吹散了这层紧绷的伪装。

(1)手卡掉了?单依纯笑着说:“它比我还紧张”

开场30秒,粉色流程卡在舞台灯光下划出弧线,落在中央。单依纯弯腰捡卡时手指意外地打滑了两次。

如果按“专业”逻辑,此时该用“小插曲”带过,她却晃着卡片笑:“看来这卡比我还紧张,见前辈见得腿软。”后续介绍歌手时,她特意低头看卡:“这次抓牢了,再掉就吃掉它。”

这个“意外”在彩排时已发生三次,导演组提议换防滑卡套,她却坚持“掉了就捡,多大点事”。这种对“不完美”的接纳,精准戳中观众的共情:谁没经历过上台忘词、汇报打翻水杯的窘迫?只是我们早已习惯在镜头前假装“一切尽在掌握”。弹幕里“像极了我上台念稿的样子”的评论刷屏,恰是因为这瞬间让舞台成了“客厅”,而非遥不可及的神坛。

(2)念错名字后:“完了,这记性该扣工资”

在介绍马来西亚歌手Grace时,单依纯脱口而出“Gray”,尾音带着唱歌时的气音。胡海泉下意识“啊”了一声,她捂嘴瞪眼:“Gray老师对不起!我脑子今天被台风刮过,记东西比鱼还短。”鞠躬时马尾扫过肩膀,毫无“明星架子”。

没有生硬的辩解,没有刻意美化,只是坦诚认错再顺势化解。对比那些念错名字后冷脸或强装镇定的主持人,这种00后式坦诚更显珍贵。

(3)声线反差里的“真实人格”

单依纯唱歌时的沙哑穿透力曾让李健感叹“声音里有故事”,可主持时却换了副模样:软萌夹音混着浙江口音,“何老师”成“何脑师”,被何炅调侃“普通话比猫叫还软”。

即兴模仿ALin时破音笑倒,清唱《一格格》时粤语塑料感明显,她却毫不在意:“反正卫娜老师不在,先替她‘毁歌’。”

粉丝整理的“单依纯声线合集”播放量破3000万,评论里“唱歌飒爽,说话奶萌”的留言,藏着心理学“暴露缺点效应”的密码——适度暴露小缺点的人,比完美者更受欢迎。这些“不专业”瞬间,让观众看见她的多面:不是被包装的“歌手符号”,而是会破音、会念错词的活生生的人。

二、反内卷的松弛感:00后单依纯用“活着”对抗“必须优秀”

单依纯在采访中说:“我妈总让我逼自己努力,可我的动力是‘活着’,不是活成别人眼里的优秀。”这句话解开了她主持状态的密码,那种不焦虑、接纳“做不到”的松弛,恰是被内卷裹挟的年轻人最需要的情绪出口。

(1)候场打哈欠被拍?“我追剧到三点没睡醒”

直播镜头扫到候场区时,单依纯正对着镜子打哈欠,眼角挂着泪,睫毛膏晕成熊猫眼。导播想切画面,她却挥手笑:“别拍了,我追《长相思2》到三点,脑子还在‘相柳别走’里。”这段未删减片段在抖音获8000万播放,“终于有明星敢说熬夜追剧”的评论引发共鸣。

在“明星必须作息规律”的人设套路里,单依纯的“没睡醒”像道裂缝:艺人也会熬夜、会犯困,和屏幕前的我们没两样。被问“紧张吗”,她直言“想逃”;被问“准备多久”,老实答“昨天才拿流程,记不住硬上”;后台偷吃辣条也举着包装袋笑:“这是我的镇定剂。”这些细节拼出“不端着”的形象,让观众觉得“她和我一样,都是努力生活的普通人”。

(2)被调侃“像八旬奶奶带孙子”?“那我好好孝敬何老师”

在与何炅、胡海泉搭档时,单依纯的“慢半拍”成了反差萌。何炅抛梗她愣两秒才笑,海泉提醒“该报歌手了”,她才发现卡没翻开。海泉玩笑:“我们仨像八旬奶奶带俩孙子,不对,你才是小孙子。”

换成别人可能辩解“我很专业”,她却点头:“对,我就是来当孙子的,二老多担待,我捶背。”说着作势捶肩,逗笑全场。

当下年轻人太熟悉“被比较”的滋味,上学比成绩,工作比薪资,朋友圈比精致。因此单依纯的“认怂”式接梗好像像在说:“不厉害也不丢人”,单依纯的这种松弛恰恰是内卷环境里最稀缺的补给。

(3)“与焦虑共存”的身体语言

心理学说,紧张的身体语言藏不住:攥紧的拳头、僵硬的肩膀、频繁眨眼。单依纯全程带着这些信号:手卡被捏出褶皱,脚尖无意识踮起,念名单时喉结滚动。可她的表情始终在笑。不是标准八颗牙微笑,而是眼角带纹的傻气笑,念错词时弯腰笑,被调侃时捂肚子笑,手卡掉了捡起来的瞬间,嘴角仍上扬。

这种“身体紧张”与“表情松弛”的矛盾,形成特殊感染力。网友对比她和其他主持人的“紧张时刻”:别人硬撑“不紧张”,她却任由肩膀垮着,用笑声说“我紧张,但接受这份紧张”。

当代人谁不焦虑?考试、职场、社交,可我们习惯假装“我没事”。她证明:承认紧张,比硬撑更需要勇气。

三、真实感的胜利:内娱从“神坛”走回人间

在豆瓣上看到有人质疑“单依纯,这也算主持?”,可微博投票却有78%网友选“喜欢她的真实”。两种声音碰撞的本质,是内娱评判标准的重构。观众看够了“完美人设”,真实感成了新流量密码。

单依纯的“反套路”早有伏笔。此前改编《将进酒》,把“天生我材必有用”唱成“有没有用管他呢”,魔性歌词成“打工人 anthem”。这次主持,她把“李白梗”变串词:“我本是歌手,今晚来主持,跨界比李白写诗还难。

导演组透露:“没给她写脚本,就让她把和朋友聊天的状态搬上台。”这种“人设一贯性”与内娱常见的“人设崩塌”形成对比——太多艺人在不同场合切换面孔,而她唱歌敢改编,主持敢犯错,生活中敢说“我要活着”,反而赢得信任。正如网友说:“她不需要人设,本人就是最好的人设。”

众所周知,传统行业大多迷信“专业标签”:科班出身、零失误记录。可单依纯尽管毫无主持经验,但她却用“像人”的表现,比许多“专业主持人”更能调动情绪。

通过上面的介绍,我们不难看出,单依纯在节目中的表现收获肯定,不是“她多会主持”,而是“如何面对不完美”。

我们都太怕出错了,怕考砸、怕失误、怕被说“不够好”。可单依纯却用手卡、嘴瓢、笑声告诉我们:错了又怎样?紧张又怎样?不那么“行”又怎样?

就像她在舞台上说的“宁可犯错,不要无聊”,生活的精彩从不在“永远正确”里,而在带着慌张的真实、带着瑕疵的鲜活里,你说是不是这样呢?

声明:资讯来源于网络,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投诉
最新文章
深视网2025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1009096号

商务投诉盛之强一品科技易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