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爱康国宾事件:要想重获信任需要学会“说人话”

娱乐 2025-08-03 23:17:29

竹未晞/文

2025年7月30日,爱康国宾召开媒体说明会,重申对张女士的体检“无漏诊、无误诊”,并以“虚构事实、散布谣言”为由,向法院正式起诉,目前法院已正式立案受理。

图源:红星新闻

这场由“十年体检未检出癌症”引发的风波,随着爱康国宾的“硬核回复”以及张黎刚在媒体说明会中“别指望几百块体检什么病都查出来”的言论发酵,再度拉高了爱康国宾在网络中的讨论热度。

30日晚,爱康国宾《关于部分媒体断章取义“别指望几百元体检什么病都查出来”的声明》正式发布。《声明》称,张黎刚本意是在说明“体检与看病”这二者之间的区别,但却被部分媒体断章取义,恶意简化。

这份旨在澄清张黎刚争议言论的文件,却成为点燃舆论风暴的新引信。根据舆情监测软件“智慧星光”数据显示,截至7月31日上午9时50分,声明发布仅一晚,相关舆情共1250条,而正面信息仅2条,正面率仅0.16%,且在声明发布后6小时内正面信息为0条。

这一声明不仅未获得媒体与公关行业认可,反而因中国新闻网《告完张女士,爱康国宾准备起诉参加发布会的媒体?》的报道引发行业震动,媒体人及公关从业者普遍对其应对方式持批评态度,甚至被市场质疑是一次“把澄清变为自杀”的危机公关失败案例。

那么,爱康国宾这次的媒体说明会,引得大家的争议在何处?

争议焦点一:诉讼替代沟通,信息公开存壁垒

爱康国宾对张晓玲提起诉讼的决定,是本次舆论事件升级的关键节点。

爱康方面声称,张晓玲“罔顾事实,通过网络臆想造谣、污蔑爱康国宾‘假体检’”, 而“为了维护爱康15000名员工及每年近800万客户的尊严,也为了给体检行业正名,爱康集团在经过慎重考虑之后,做出了这个非常艰难的决定,此次起诉实属无奈之举。”

此外,爱康还强调了公司作出的诉讼决定是“为澄清事实,还原真相”。

这招“硬刚到底”的策略大家都看得出来,但竟然要反诉一个癌症晚期的投诉人以求全胜,可谓是让观众大吃一惊。一部分人认为这是爱康将法律手段异化为公关工具的表现,还有一部分人则认为这是推卸责任的行为。

在说明会中,爱康还存在信息公开不透明的现象。羊城晚报记者发现,发布会未对关键的超声检查影像资料进行公开,当被问及原因时,工作人员仅以“血液样本储存时间一般是一到七天”为由搪塞,回避了超声资料公开的核心诉求。

而张晓玲早在7月4日的律师函中就已明确要求披露十年血液检测标本、癌胚抗原定量检测依据、实验室专家资质等信息,但直至7月18日爱康的二次声明中仍未得到回应。

这种“一方声称愿意公开,一方要求公开却未果”的僵局,被大众视为“用诉讼姿态替代实质沟通”的表现。

尽管缺乏律师的直接评论,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悉其接受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

张晓玲作为连续十年的体检客户,其要求公开检查者资质、设备型号等信息的诉求,符合该条款中“要求经营者提供服务的内容、规格、费用等有关情况”的规定。

中国宁波网指出,爱康强调张晓玲使用的是“基础套餐”,但事实上该套餐包含 120 项指标,“以套餐档次为由推脱责任显得牵强”。

争议焦点二:认知不对等难解,回应缺人文关怀

“别指望几百块体检什么病都查出来”这句被爱康后续声明称为“断章取义”的表述,意外揭开了民营体检行业“低价吸引客户却无法保证质量”的生存悖论。

张黎刚在说明会的原话为:

“大家想一下,大多数企业给员工做个体检,少的几百块,钱多的也就几千块钱,大家去医院看个病,你要诊断某个病,你们问问自己,大概要花多少钱。当你指望说,一个几百块钱的体检能帮你什么病都查出来,而要查单一的病,多花几千几万块钱的时候,你认为这样的情况存在吗?至于这样的模糊的原因,就是因为我们公众对于体检与看病,没有明确的边界,导致公众对体检有很多误解。”

爱康称,这段话是张黎刚所强调的“体检与看病的边界模糊”这一观点阐述,试图说明体检与临床诊断的成本差异,但为什么会被“断章取义”?

中国宁波网报道指出,公众的不满并非源于对医学局限性的无知,而是对“基础套餐究竟能查什么、不能查什么”的信息不对称。

如果企业在销售时就明确告知几百元套餐的筛查范围和局限性,争议或许不会如此激烈。这种信息不对称也被京报网称为“体检行业的原罪”,即低价套餐的宣传页面总是强调“全面筛查”,而到了纠纷时才强调“检查有限”。

这种认知不对等是客观存在的,但张黎刚的解释却仍然从更加专业的角度切入,并没有与公众建立起平等沟通的空间,反而再次激起疑虑。

此外,从财报来看,体检行业毛利率较高,但实际上多用于广告营销。以美年健康为例,其毛利率超过 40%,其中销售费用占比近四分之一达25亿元。

一位曾在互联网企业担任行政主管的张女士向羊城晚报透露:“正规三甲医院的体检套餐往往实打实要千元起步,而连锁体检机构的套餐几百元可以买到,公司主要看中这是一项福利”。

还有上海创奇健康发展研究院执行理事长蔡江南曾指出,“体检对常见慢性病有预警作用,但对肿瘤等重大疾病检出能力有限”。

因此,客观来说,“别指望几百元体检什么病都查出来”这一言论也并非脱离现实,但是从体检行业巨头公司董事长的口中说出,一方面让消费者产生“花几百元究竟买了什么”的困惑,另一方面也未免太失“人情味”。

争议焦点三:透明化与标准化的共识讨论

事件引发的全民讨论,意外形成了推动行业变革的若干共识。

从监管部门到消费者,从企业到媒体,各方虽然立场不同,但在规范体检行业的核心诉求上呈现出惊人的一致性。

信息透明化成为各界的首要呼声。张晓玲在多次回应中均强调,其核心诉求并非赔偿,而是“推动中国体检医疗行业的立法完善”,具体包括公开体检数据、操作人员资质、设备型号等信息。

这一诉求得到媒体广泛支持,京报网就明确提出:“避免体检生意糊涂账,关键在于公开,在于透明”,建议企业在套餐说明中必须列明“检测项目的局限性、可能遗漏的疾病类型”。

此外,第三方鉴定机制的缺失也被认为是纠纷难解的根源。

爱康在声明中反复强调“已聘请外部专家协助进行数据分析和评估”,但张晓玲要求公开专家名单、资质及评估过程时,却未得到回应。

这种“自证清白”的模式被封面新闻批评为 “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该媒体建议建立“医疗争议三阶段处理机制”,先由医学会组织专家论证医学事实,再公开检测数据接受公众监督,最后由消协或法院进行责任认定。

同时,早在3月,中国卫生法学会常务理事、北京道信律师事务所律师万欣曾直言,目前法律规定对“体检未能检测出重大病症”的情况缺乏有效救济手段,这是医疗纠纷司法实务的难点问题,亟须立法完善。

爱康国宾事件自17日开始发酵后,多地卫健委宣布加强对体检机构的飞行检查,重点核查设备年检记录、医师资质及报告审核流程。

北京市卫健委2024年抽查已发现23%的体检机构存在设备未年检、31%的报告无主治医师签字等问题,而爱康事件中公众对“十年体检未预警癌症”的质疑,进一步凸显了这些监管漏洞的严重性。

新华网在7月23日的评论明确指出,公众对体检机构的信任危机“呼唤监管部门有更大作为”,并呼吁“加强常态化监管,加大日常抽检力度”。

结语:要想重获信任需要学会“说人话”

从公关角度看,爱康国宾的失误集中体现为两点:一是用专业领域的复杂逻辑回应公众关切,导致信息传递错位,公众理解与企业表达出现偏差;二是公开陈述“几百元体检功能有限”这一虽客观却触碰公众预期的事实,违背公关沟通原则,引发更大争议。

多年前,张黎刚在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上自曝行业黑幕:“有些体检公司做的都是假体检,用护士假冒医生看超声,甚至有抽了血,没做检查就扔掉的,直接出结果,只因为真正得癌症的比例仅有千分之三。”这番“直言”,当时为爱康国宾赢得了好感。

图源:AI

但如今,在健康需求日益迫切的当下,体检机构的公共沟通不仅是信息传递,更是信任维护的核心环节。

当“正面率0.16%”的舆情数据摆在面前,企业需要意识到,单一企业的公关应对已无足轻重,真正需要的是重构行业价值体系。用透明化打破信息不对称,用标准化重建消费信任,用法治化厘清权利边界。

未来,体检机构若想重建信任,不仅需要在技术层面完善服务标准,更需在沟通层面学会“说人话”,用简明易懂的语言划清服务边界,用坦诚负责的态度回应质疑,用实际行动将“健康守护”的承诺落到实处。

[引用]

① 爱康国宾的公关策略是一场灾难.上关新闻.2025-07-31

② 爱康董事长言论再惹争议 如何看待体检 ¹看病?.看看新闻.2025-07-31

③ 事关一年5亿人次体检市场,爱康国宾张黎刚的话刺痛了谁?.羊城晚报.2025-07-31

④ 是厘清争议,还是推卸责任 这场媒体说明会要说明什么?丨有一说一.封面新闻.2025-07-31

⑤ 守住信任!“真筛查”才能缓解“体检焦虑”.新华社.2025-07-23

⑥ “癌症体检”意义何在:什么才是“有效体检”,机构如何提升自身信任度?.澎湃新闻.2025-07-22

⑦ 爱康国宾回应“十年体检未检出肾癌”事件:坚称无漏诊误诊,已起诉当事人.潮新闻.2025-07-30

⑧ 告完张女士,爱康国宾准备起诉参加发布会的媒体?.中国新闻网.2025-07-30

⑨ 张晓玲律师回应爱康国宾起诉:乐意接受诉讼,卫健委已展开调查.腾讯网.2024-07-30

⑩ 爱康国宾董事长发言不慎陷舆论漩涡.网易号.2025-08-01

⑪ 爱康国宾回应体检事件争议 否认“漏诊”“误诊”.央广网.2025-07-30

⑫ 爱康国宾张黎刚的话刺痛了谁 行业甩锅争议再起.中华网.2025-08-01

⑬ 体检没问题一年后确诊肺癌中晚期,患者起诉慈铭获赔15万.澎湃新闻.2025-03-15

⑭ 爱康国宾发布的炮轰媒体声明,舆情监测显示正面率0.16%.转型Media人.2025-07-31

声明:资讯来源于网络,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投诉
最新文章
深视网2025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1009096号

商务投诉盛之强一品科技易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