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和女儿因为两档火热的脱口秀综艺在视频通话中发生了争执,最后以不欢而散收场。事情的起因是我们对节目中的某一现象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
女脱口秀演员们集体“上桌”,对男性权力、性别不公、家暴和男性感行为进行了激烈的批判,气氛火药味十足。女儿对此表示极为认同,觉得这是女性对长期以来性别不公的一次集中审视和有力反击,体现了她们对男权社会的强烈不满,是为女性群体代言和发声的重要举措,值得称赞和鼓励。
我完全支持女儿追求性别平等的理念,但我也表达了我对这个现象的隐忧。在我看来,演员通过脱口秀彰显女性的存在感和争取权益是正当的,甚至有助于推动性别平等与社会进步。今年大量女性登上脱口秀舞台本身就是一个进步的标志。然而,当所有女演员都将矛头一致指向男性时,这个问题就变得复杂了。
首先,考虑到流量和话题的因素。在脱口秀舞台上,两性对峙的话题总是容易引发热议和市场关注。尽管社会议题千头万绪,但女演员们集中关注性别问题的动机并不一定都是出于为女性发声的单纯性,背后也隐含着对流量红利和商业利益的追逐。换句话说,集体在性别这个“硬核”话题上“揭竿而起”,一方面源自现实的不公与压迫,另一方面也难免让人联想到为了吸引眼球、获得利益而站队的嫌疑。
其次,破坏多于建设。女性在公共平台上集体对男性进行嘲讽和贬低,对两性关系的健康发展有潜在的破坏性,却缺乏积极的建设性。更甚者,某些言论不仅缺乏事实依据,还缺乏理性论证,纯粹是为了取悦女性观众而取笑男性,场面显得尴尬。这种情况下,阴阳调和才是必需,真正的相互理解和伴随才是方向。仅仅是一味地挖坑而不顾后果,既不合情也不合理。希望女性在平等的状态下上桌,而非单方面掀桌。
最后,社会隐忧则是加剧对立。借助引发两性对立的话题吸引关注和商业利益,很少有人关注这种过度聚焦可能带来的消极后果——它无形中放大了性别间的对立情绪,破坏了两性之间应有的平衡。而这种对抗的氛围,可能直接影响年轻一代的婚恋观,造成“恐婚”、“恐育”甚至“不婚不育”的现象。这,正是作为父母,我最不愿意看到的局面。
遗憾的是,我的担忧与看法并未得到女儿的认同。最终,我们谁也未能说服谁,通话在尴尬的气氛中草草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