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花儿与少年7》张雅琪长得好看,为什么在节目里不讨喜?

娱乐 2025-08-28 11:47:46

在《花儿与少年》第七季里,张雅琪尚未给人留下强烈的个人印记,甚至有部分观众对她持保留态度。这与前几季的走向形成了微妙的对比:新人加入国外旅行节目,往往凭借一定的“新鲜感”和可被照顾的气质,迅速赢得观众的好感。赵昭仪、邓恩熙就是其中的典型案例,她们不仅外形讨喜,更在旅途中展现出活力与温柔并存的魅力,使得观众愿意多看几眼、愿意多记住她们。

在国外的旅程场景中,年轻嘉宾确实常常具备明显的性价比优势。她们体力充沛,情愿为团队承担体力活,若再有一定的善解人意的气质、合群的性格,往往能成为观众的“暖心点”,自然就会获得更多关注与喜爱。因此,当新加入的张雅琪出现在镜头前时,观众的期待并不算低。

然而,此前几位嘉宾的走红逻辑并不完全适用于张雅琪。她本人长相不算惊艳,却也不失清新美感,性格上偏低调,去非洲割水稻等劳动场景中,能看出她并非娇生惯养,而是愿意吃苦、愿意亲身参与。这份认真本应成为她被认可的理由,但事实却并未如期转化为观众的持续热度。根本原因,似乎并非她缺乏努力,而是她“用力过猛”的呈现方式,让人产生反感。

所谓“用力过猛”,指的是在节目中无论做什么,都会被她放大到极端的程度。她的表情、动作,甚至每一句话的语气和节奏,都会显得格外誇张。相比之下,像李沁、陈数等人更偏向自然的放松状态,哪怕面对强度更大的挑战,也更愿意做真实的自己,不会让观众感到厌烦。张雅琪则因为希望把自己“记住”,在多次发言与互动中显现出强烈的自我主导感,反而起到了适得其反的效果,让人觉得她在抢风头而非为团队贡献。

妆容方面,张雅琪的转变也成为争议点之一。作为一位年纪相对较小的新人嘉宾,观众更愿意看到她真实、清新的样子。她在节目初期的妆容干净、充满年轻气息,然而进入非洲段落后,妆容变得更为妖艳、浓重。这类光泽度高、轮廓分明的妆效,与她本人的气质并不完全契合,反而让她显得有些做作,脸上的气质也因此显得有些“脏脏的”不自然感。

同场的其他姐姐们多以素雅的妆容示人,张雅琪却独自以浓妆抢镜,这样的对比自然会让人产生反感的情绪——在综艺的镜头语言里,她的存在更像是为打广告而设计的插入点,而不是一个有独立个性与价值的角色。

更关键的是,张雅琪始终缺乏一个清晰、可被观众记住的个人标签。在旅行真人秀的舞台上,个人标签往往是观众对人物的第一记忆点,也是后续情节与情感线索的粘合剂。若没有鲜明标签,观众很容易在众多镜头中将她淡化为“工具人”的形象,这与她在节目中应承担的团队贡献相悖。

回看7位嘉宾的定位,七人各自拥有明确的标签:那英是风风火火、直来直往;陈数给人以从容、慢条斯理的气质;李沁则以呆萌可爱著称;马思纯则被视为真实不做作的存在;龚俊带着“完美J人”的光环;张晚意的标签落在晕车体质;而张雅琪,至今仍未形成一个突出的、能够被观众一眼记住的特征。她在游湖时手机不慎落入水底这一幕,曾让人短暂地对她产生担心,然而手机很快被打捞上来,并在节目中被她作为便携设备示范使用,竟还对设备型号逐一点名,给人一种为产品宣传服务的错觉,这也进一步削弱了她的个人魅力。

综观整季节目,并非所有人都适合参加《花儿与少年》这样的旅行真人秀。赵昭仪、邓恩熙的走红,往往来自于她们的亲和力与自然存在感:她们不抢镜头、不刻意张扬,靠的是自然而然的观众缘。张雅琪则因为“用力过猛”与“缺乏个人特色标签”这两点,被观众逐渐淡出记忆,尚未在团队中给出实质性贡献,离成为核心人物还差一步的距离。

总之,张雅琪在《花儿与少年7》中的表现实属值得讨论。她的努力与勇气在人们的镜头里并非没有存在感,但要想在这种高曝光度的旅行真人秀中获得稳固的关注与认可,建立鲜明的个人标签与自然的呈现方式,显然还需要更多的时间与探索。

声明:资讯来源于网络,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投诉
最新文章
深视网2025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1009096号

商务投诉盛之强一品科技易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