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北望》:江河叙事中的上海历史

娱乐 2025-08-29 05:17:33

来源:滚动播报

(来源:上观新闻)

近日,原创话剧《大江北望》以其第三次修改版,亮相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举办的“2025年上海舞台艺术优秀剧目展演”舞台,获得好评。

《大江北望》讴歌了600多年前黄浦江的缔造者——明代官员夏原吉与华亭青年水利专家叶宗行心系民生、改革治水,治水过程的雄图大略和胆识人格展开,是一部具有地域特色的上海乡土题材舞台作品。全剧剧情跌宕起伏,人物命运扣人心弦,在治水工程的故事框架下,生动演绎了这两位地位和年龄悬殊、性格差异巨大的先贤。

海报

大江缘何北望?该剧以历史视角展开讲述,带领观众回溯“江浦合流”这一伟大工程的始末。明朝永乐年间,连年水患成为困扰苏松民众和朝廷的一大难题。户部左侍郎夏原吉临危受命,南下治水,寻求根治水患的良方。到岗两个月,迟迟未动工,只因他深知若按古法治水疏通三江,不过是治标不治本。不出三年,河道淤塞,如遇到特大潮汛,海水倒灌,苏松之地仍将一片汪洋。经过实地勘探,他研究了当地书生叶宗行提出的“江浦合流,北上入海”新方案,认为该方案确有道理,但工程浩大,施工困难重重,这让他陷入两难。就在他举棋不定之时,收到了皇上赐予的经典著作《水利集》,误以为皇上要求他遵古法行事,无奈之下只得违心地下令按古法开工。结果,工程结束,即遇“霸王潮”肆虐,灾区的景象惨不忍睹。

夏原吉痛心疾首,经过一番痛苦的内心挣扎,毅然抛下高官厚禄与家族命运的沉重包袱,冒死苦谏,请求朝廷批准实施新法治水。最终,他成功解决了太湖流域积久的水患问题,不仅改善了上海西南部众水壅滞淀山湖、泖湖的局面,更形成了“以浦代淞”的水系变化和浦东与浦西的地理格局。

全剧以叶宗行与夏原吉治水观念的分与合为主线。戏一开场,叶宗行向途经此地的内官监总管郑和拦轿“告状”,指责夏原吉到任两月无所作为,并呈上自己的创新治水方案。夏原吉肩负朝廷重任而来,深入河堤江坝调查研究……剧本对这一人物的塑造花了很多心思,既不将其脸谱化,也未简单化处理,为上海舞台增添了一位明代廉吏能臣的形象。

夏原吉心系灾民,忧思深重;叶宗行矢志治水,执着不渝。两人地位悬殊,却最终协力同心,结为知己。全剧的重点在于聚焦对人物的塑造和两人关系的嬗变这两大维度。一方面,剧作深入挖掘两人鲜明的性格特质与时代局限:以细腻笔触勾勒出夏原吉身为朝廷重臣的稳重谋略与压力困境;刻画叶宗行作为年轻的民间水利专家的务实执着,“初生牛犊不怕虎”。另一方面,剧作以当时的历史语境为底色,层层递进展现这两位人物的交集:从初次谋面时因治水理念相悖而“不打不相识”,到深入探讨中因志趣相投而惺惺相惜,最终在携手合作中形成彼此信赖、休戚与共的命运联结。这种关系的演进,让治水的宏大叙事中,始终浸润着两位先贤共同的智慧光芒与共情的人文温度。

剧照

这台戏是双主角设定,两位主演的表现各有特色。沈磊饰演的夏原吉尤为出色。他将临危受命却迟迟不动工的钦差大臣的形象诠释得淋漓尽致,展现出他的稳重、谋略,对皇上的忠诚和对百姓的关切,同时也刻画了其谨慎犹豫的一面。皇帝下达嘉奖晋爵诏书时,对夏原吉要不要呈送《苏松水利疏》的内心挣扎、上金殿以死进谏的两场戏,沈磊的表演可谓精彩。大段内心独白“进一步……退一步……”,将两难心境展现得细腻入微;金殿上手捧饥民破碗发出的“国在家的前面,就得护住身后的家”的呼喊,更是感人至深。沈磊用心用情塑造了一个敢于自我反省、勇于担当,最后不惜孤注一掷、为民请命的贤臣形象。

饰演20岁草根水利专家叶宗行的是青年演员安一鑫,他的表演本色可爱,将叶宗行对治水执着痴迷、不畏强权、勇往直前的人物特征表现得颇为到位。最终,叶宗行领命担当钱塘县令,继续投身治水事业,造福一方百姓,这一情节引发了观众的强烈共鸣。

此外,王帅帅饰演的叶宗行姐姐叶贞莲,是整台戏中唯一的女性角色。形体动作和语言虽然不多,但她对弟弟的爱真挚深沉,外柔内刚,人物形象可怜可亲可敬。

舞台呈现吸收了戏曲虚拟化的写意手法。当夏原吉在江边考察水情,追上同在行舟考察的叶宗行时,舞台上不见舟船,也没有水,只有四块液压控制升降的“斜坡”。在此前,这个几乎与舞台地板面积接近的斜坡,还被投影成吴淞江的地图。戏演至逆水行舟之时,四块蓝灰色斜坡以不同幅度升降,搭配一位艄公的摇橹,营造出行舟的波动感,颇有意境。

舞美设计注重探寻作品与当代社会的情感联结,围绕水利工程主题而展开,呈现出朴实、简洁、空灵的风格。设计师的创作构思从治水主题入手,从复杂的工程元素中抽离出泥土和绳子等视觉符号,最终采用一道道泥土包浆的绳子制作成交错层叠的布景。多媒体影像的运用,让简单的线条在舞台空间中得以延展,产生实景和虚景结合的纵深感,呈现出视觉上的时空交错,从而达到推动戏剧情节转换的目的。

上艺戏剧社社长袁东表示,一台好戏要精益求精,《大江北望》已历经三次修改。自2023年首演以来,该剧累计演出20场。作为复排导演,袁东综合了专家和观众的意见建议,对作品进行了精心打磨和提升。比如,将剧中观众最难理解的“三江走势、江浦合流”等地理知识制作成多媒体,在开场时通过纱幕投影直观地展现,使观众更易理解剧情、更有代入感。同时,强化两位主要人物的性格塑造,深入刻画人物内心和相互关系的变化,让人物形象更鲜活、立体、丰满。

无疑,《大江北望》是一部立得住、留得下、传得开的上海题材历史剧,它以生动的叙事唤醒了这座城市与江河共生的集体记忆,更凭借对先贤精神的深度诠释,成为一部承载上海水利文明与人文精神的舞台佳作。

剧照

原标题:《《大江北望》:江河叙事中的上海历史》

栏目主编:黄玮 文字编辑:黄玮

来源:作者:戴平

声明:资讯来源于网络,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投诉
最新文章
深视网2025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1009096号

商务投诉盛之强一品科技易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