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雪峰被“群起而攻之”,到底是谁在害怕?
9月3日,考研界“顶流”张雪峰在观看阅兵后激动表示,若祖国“枪响”,他个人最少捐5000万、公司整体捐1个亿,掀起了不小的争议。
经济学家带头批他“表演爱国”,多个百万粉大V连续写文骂他“煽动情绪”。
可有意思的是,就在同一周,官方对汉奸石平被下达了“封杀令”。
要知道,这位可是常年否定南京大屠杀、鼓吹“中国威胁论”的日本右翼“马屁精”。
可之前骂张雪峰最凶的那波人,却集体哑了火。
都是骂人,为何放着眼前的卖国贼不骂,偏偏就爱对自己人重拳出击呢?
网友评论
一边是“围剿潮”,一边是寂静区,舆论双标太刺眼
9月7日,经济学家宋清辉的一条社交动态直接引爆争议。
他在文中直指张雪峰借着阅兵喊捐款,是把爱国当生意做,还强调真正的爱国应该是深沉的,不是喊口号博眼球。
这条动态很快被多个大V转发。
有人翻出张雪峰三年前说“报新闻学先把孩子打晕”的旧话,说他一贯靠极端言论博流量。
张雪峰
还有人连张雪峰公司挂在主页的课程链接都扒出来,暗讽一边喊捐钱一边卖课,吃相太难看。
短短三天,“张雪峰表演性爱国”、“张雪峰捐款承诺可信吗?”等话题接连冲上热搜。
光是批判他的长文,在某平台就有近百篇,不少文章的阅读量都破了10万+。
可就在这波“围剿潮”正盛时,另一件该被热议的事却没了声响。
报道
9月8日,中国外交部发布了关于对日本参议员石平的“封杀令”,并用“卖祖求荣”四字来定调其言行之恶劣。
石平是谁?
早年间加入日本国籍后,他就成了“反华急先锋”。
在日本电视台节目里否认南京大屠杀的史实,说“那是虚构的宣传”,还写文章鼓吹“中国应该被日本管制”,甚至建议日本政府“加强对中国的军事威慑”。
石平
最讽刺的是,石平如此对日本右翼“拍马屁”、纳“投名状”却始终不得当地人待见。
今年他在参选日本议员时,还曾因中国祖籍的身份被喊话滚蛋。
没办法,日本人历来对汉奸都从来不当人对待,这一点在二战后日本防卫厅曾编写的《华北治安战》中,写的清清楚楚。
日本当地抨击石平参选议员
然而,就是如此一个罪大恶极之人。
国内那些骂张雪峰的大V,却没几个站出来说句“石平活该”,之前义愤填膺的劲头,仿佛从未有过。
更讽刺的是,张雪峰并非只说不做。
从2024年开始,他将连续6年向郑州大学定向捐赠,累计金额达300万元,专门资助贫困生学费。
张雪峰捐款
2023年,“张雪峰暖风助学”公益项目落地苏州。
他承诺,将连续5年每年向苏州市教育发展基金会,捐赠不少于100万元的资金,用来资助苏州大学、苏州科技大学、常熟理工学院、苏州城市学院四所高校符合条件的大一新生。
2023年5月20日,张雪峰发文表示已向黑龙江捐款,来充当家庭贫困大学生的第一年学费。
同年11月,他还准备了100件过冬羽绒服,来帮助贫困大学生一些经济压力。
张雪峰
反观石平,除了靠反华言论在日本拿“补贴”,没为中国做过一件实事。
可舆论场上,做实事的被骂“作秀”,干坏事的却被“遗忘”,这样的双标,实在让人看不懂。
那么问题来了,为啥这些大V敢围着张雪峰骂,却对石平避而不谈?
说到底,是“流量风险比”算得太清楚。
张雪峰捐款
流量算盘
张雪峰的捐款言论,本身就处在舆论“灰色”地带。
说他“作秀”吧,没办法实锤,可说他“真心”吧,有很多言论的兑现也很需要条件。
这种模糊性,正好给了批评者“发挥空间”。
是,他们每篇批评都没说重话,却把“张雪峰不理性”的印象植在读者心里。
大V批评张雪峰
评论区里支持者不少,文章阅读量也一路涨,既立了“理性客观”的人设,又赚了流量,简直是“低风险高回报”的典范。
可碰石平就不一样了。
石平的卖国贼身份,是官方盖了章的。
这种情况下,谁要是为石平说句好话,肯定会被骂立场有问题,可要是跟着骂,他们又很难出什么新意。
张雪峰
毕竟全民都在骂,你再骂也显不出“高明”,反而会被说蹭热度没底线。
对靠流量吃饭的大V来说,“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既然怼张雪峰更安全还能涨粉,为啥要去碰石平这个“烫手山芋”呢?
这波舆论双标,最清醒的其实是普通网友。
在宋清辉批张雪峰的动态下,有一条评论被赞到前排,记住一句话,总把爱国挂嘴边的未必真爱国,但总质疑攻击爱国言论的,肯定不爱国。
网友评论
一句话点透了关键。
大家反感的不是批评张雪峰,而是一边批评爱国不理智的,一边“放过”卖国的。
有的网友的留言更直接。
他表示,中国需要敢说爱国的企业家,哪怕他有商业目的,至少他敢表态、真捐款,那些骂人的,你们倒是捐点钱看看?
这话戳中了不少人的心声。
报道
张雪峰2023年的直播数据显示,他当年某场高考志愿指导直播收入67万元,可直播结束后,他却直接捐了150万元。
舆论场的子弹,本该对准石平这样的汉奸,对准境外势力的搅局,而不是对准一个敢说爱国、真做实事的同胞。
信源:观察者网2025年9月8日关于“承诺捐款5000万支持统一引争议,张雪峰回应”的表达
信源截图
结语
九三阅兵的战机轰鸣声还在耳边,老兵们坚定的眼神还在眼前。
这些画面之所以让人热血,是因为它们背后涌动着不让历史重演的决心,蕴含着团结一心的力量。
可现在的舆论场,却有人把这份力量引向“内耗”。
骂爱国的、放卖国的,看似是“理性批判”,实则是“拎不清敌友”。
也希望每个普通网友都能保持清醒,别被舆论带偏了方向,别让该骂的人逍遥,别让做事的人寒心。
团结真正的朋友,打败真正的敌人,这才是我们该有的舆论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