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万没想到啊!现在综艺圈更新这么快,好多节目撑不过 3 季就凉了,可《花儿与少年》都做到第 7 季了,居然还能火出新高度 —— 首播就拿下三网收视第一,正片 25 小时播放量破亿,豆瓣评分更是稳稳钉在 8.2 分。
按理说 “综 N 代” 很容易让人看腻,这季《花少》到底凭啥让观众这么买账?今天咱就掰开揉碎了聊聊。
首先得说,这季嘉宾选得是真对味儿,没有那种刻意凑热度的流量,全是能处的实在人。
那英还是咱熟悉的直性子,一见面就跟龚俊开玩笑,吐槽他经纪人 “接戏眼光不咋地”,一点不端明星架子,跟街坊邻居唠嗑似的。
龚俊也没摆偶像谱,主动扛下 “向导” 活儿,订酒店、查路线、帮大家拎行李,忙前忙后还不抱怨。
张雅琪,虽说名气没其他人大,但特别合群,不管是搭帐篷还是准备食材,都默默跟着干,不拖团队后腿。
最难得的是,这七个人凑一块儿,没有勾心斗角的戏码,吃饭时抢着给对方夹菜,走路时挽着胳膊聊家常,遇到问题一起商量,这种真实的相处感,比那些故意炒冲突的 “剧本” 好看一百倍。
再看节目内容,这次是真没玩虚的,不搞那些花里胡哨的游戏,就是安安稳稳带观众看世界。
选的地方也绝,从能看到极光的北欧森林,到满是热带风情的马达加斯加田野,再到充满神秘感的埃及金字塔、像童话里的捷克小镇,每到一站都跟翻开新画册似的。
而且嘉宾们不搞 “打卡摆拍”,在马达加斯加还跟着当地农民一起收杂交水稻,撸起袖子弯腰割稻,汗珠子往下掉,那时候哪还有明星样,跟咱身边干活的普通人没啥区别。
更让人没想到的是,节目还顺带讲了袁隆平团队在这儿的故事 ——20 年扎根,把水稻产量提高了 82% 到 100%,连当地最大面值货币上都印着杂交水稻。就这么着,看个旅行综艺还能涨知识,谁能不爱?
最圈粉的是这季节目有大格局,不局限于明星游山玩水。
跟着嘉宾的镜头,咱能实实在在看到 “一带一路” 不是书本上的词儿,是真真切切的联结。
在援非农业基地,当地农民拉着中国专家的手,笑着说 “收成好了,日子也过好了”,嘉宾们跟农民一起唠嗑、干活,虽然语言不通,但一个笑容、一个手势就啥都懂了。
现在好多综艺为了流量,净搞些低俗话题,可《花少 7》偏不,带着观众看中国技术怎么帮非洲改变田野,看不同国家的人怎么互相理解,这种温暖又有意义的内容,比那些博眼球的戏码有分量多了。
说真的,《花少 7》能火不是没道理的 —— 嘉宾真诚不装、内容有料不水、格局够大够暖。在这个浮躁的综艺市场里,它就像一汪清流,安安静静地做好自己,反而让观众越看越上头。这 8.2 分,它是真的配得上!
小伙伴们,你们追《花少7》了吗?欢迎到评论区分享观感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