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少7》嘉宾集体“造反”拒绝小考!张晚意带头怼导演,穆穆一句话让节目立意升华

娱乐 2025-09-15 09:57:42

一场旅行综艺的“起义”,让明星嘉宾从剧本的提线木偶变成了真实鲜活的旅行者。

《花儿与少年》第七季最新一期节目上演了意想不到的一幕:嘉宾张晚意听到同伴抱怨节目组的“小考”任务严重影响旅行体验后,直接起身寻找导演组沟通解决。其他成员并未让他孤军奋战,而是团结一致,共同表达了改变规则的想法。

这场看似突如其来的“冲突”,实则揭示了当前旅行类综艺与嘉宾、观众需求之间存在的深层矛盾。

------

01 事件起因:小考任务与旅行体验的本末倒置

《花少》系列中,“小考”获取旅游经费是一个经典环节。但这一模式发展到第七季,形式主义问题逐渐凸显。

节目组设计的小考任务,虽然本意是增加知识性和趣味性,但时常沦为尴尬的“走过场”。有观众吐槽某些环节“假到让人尴尬”,仿佛是在“白给钱”,纯粹为了存在而存在,失去了最初的意义。

嘉宾们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完成节目组设定的任务。这种机械的任务打卡在一定程度上挤压了他们真正沉浸体验当地文化、自由探索和自然互动的时间与空间。

02 矛盾升级:从私下抱怨到直接沟通

矛盾并非一日之寒。在漫长的旅途中,小考任务对旅行意义的侵蚀逐渐被嘉宾们感知。

最新一期节目中,当成员们再次讨论起小考对旅行意义的冲击时,张晚意没有选择沉默或仅在私下抱怨,而是采取了直接行动——他起身前往寻找导演组进行沟通,试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张晚意的行动得到了其他成员的全力支持。大家没有让他独自面对,而是团结在一起,共同表达了对改变规则的强烈愿望。这种团队的团结和支持成为了他们与节目组对话的坚实基础。

03 高潮时刻:文化共鸣与节目立意的升华

本次事件的深层高潮,伴随着新成员穆穆的加入及其带来的文化共鸣。

穆穆作为《花少7》的“第九位成员”(推测为当地向导或文化使者),深爱着他的祖国埃及和古老的古埃及文明。他展现出对中华文化的尊重与欣赏,其一句“爱是不忍离开”以及“文明是千年流淌的是无价的”的话语,深深触动了嘉宾和观众,被许多人认为直接升华了本期节目的立意。

穆穆的这句话,超越了简单的节目任务或旅行体验,触及了文化交流与尊重的核心,引发了关于旅行真正意义的思考。

04 皆大欢喜:小考改革与“活人感”的胜利

这场“起义”最终带来了积极的改变。节目组听取了嘉宾们的意见,对小考形式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新一季的小考取消了以往的笔试,升级为“花少大小演”的文艺汇演形式。这充分发挥了嘉宾们作为歌手、演员、主持人的职业特长。

在新模式下,嘉宾们可以通过视频作品和现场表演等创造性方式传递知识点,从而获得经费。这更像是一场开放的创意工作坊:

陈数模仿乌龟,张晚意模仿鲸鱼喷水,马思纯展现播音功底,其他成员也各展所长,创造力爆发。

这样的改革获得了嘉宾和观众的双重认可。嘉宾们考得轻松,观众也看得开心。节目充满了真实的“活人感”,嘉宾们不再是机械完成任务的工具人,而是展现真实情感和创造力的个体。

05 观众反响:追求真实与共鸣成为主流

观众对于本季《花少7》的变化和此次事件给予了高度评价。

许多观众认为,这一季的节目之所以好看,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嘉宾们“活人感”满满的真实相处。他们不搞勾心斗角,互相为对方着想,遇到问题一起商量解决,这种真实的相处模式比依靠剧本和冲突吸引眼球的方式更能打动人心。

观众也乐于看到节目呈现更有格局的内容。例如,嘉宾在马达加斯加跟随当地农民一起收割杂交水稻,节目顺势介绍了袁隆平团队多年援助非洲、显著提高当地水稻产量的事迹,甚至展示了印有杂交水稻的当地货币。

这种自然融入中国技术与世界联结的方式,让观众在观看综艺的同时也能收获知识和感动,感受到了超越游山玩水的深度和温度。

------

观众们对此季的转变感到欣喜,称“这季《花少》终于回归旅行本质,靠真实赢麻了”。

人们渴望看到的是明星作为“人”的真实互动,是对世界的真诚好奇与尊重,而非被脚本操控的木偶戏。《花少7》的这次“升华”恰好印证:真诚,永远是内容创作最有效的流量密码。

[免责声明]文章的时间、过程、图片均来自于网络,文章旨在传播正能量,均无低俗等不良引导,请观众理性看待本事件,切勿留下主观臆断的恶意评论,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本文如若真实性存在争议、事件版权或图片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作者,我们将予以删除。

声明:资讯来源于网络,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投诉
最新文章
深视网2025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1009096号

商务投诉盛之强一品科技易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