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王力可:酷似宁静,被央视力捧,演40次女主也不红,她太可惜了

娱乐 2025-09-18 01:45:40

不知道你有没有注意到一种现象:在娱乐圈里,有些人明明作品不少、演技不差,甚至合作的都是大牌演员,但就是离“爆红”差那么一口气。他们好像总在大家视野里,可又始终站不上话题中心。

比如提到王力可这个名字,你可能得愣一下才能对上号。但要说她就是那个老在央视剧里演女主角、长得还特别像宁静的女演员,很多人就会“哦~”的一声,反应过来。她演的《血色浪漫》《香格里拉》《隋唐演义》,几乎都是上过央视黄金档的,搭档的从刘烨、孙俪到胡歌,现在个个都是一线。但偏偏她自己,始终处在“戏红人不红”的状态。

这其实不是她一个人的情况。类似这样的演员,娱乐圈里还真不少。像杨蓉、舒畅,也都是有代表作、有演技,但就是没迎来所谓“顶流”的时期。观众缘有时候真的很玄学,并不是演技好、作品多就一定能被看到。大家常常容易有个误解,觉得上央视、演主角多就等于“被力捧”,那这个人肯定能火——但现实往往比这复杂得多。

王力可最早被注意到,是因为长得像宁静。当年拍《血色浪漫》时,导演滕文骥去军艺选人,一眼看中她就是因为这个。结果没想到,原本定下演女主角的宁静因为档期冲突来不了,这个机会就落到了当时还是新人的王力可身上。她得从少女一路演到三十多岁,对手戏演员是刘烨和孙俪。这种起点,放到现在简直就是“天选开局”。但有意思的是,戏播出后打破收视纪录,她也被叫了一阵“小宁静”,可热度并没有持续转化到她个人身上。

如果你去翻她的作品列表,会发现她几乎每年都在拍戏,高产的时候一年能上五六部,而且类型特别杂:从革命战争剧到都市情感、从古装到乡村题材,她都能演。合作过的演员、导演对她评价都不差,胡歌就说过她表演细腻、能准确把握角色情绪。2014年她还凭《大村官》《茶颂》一连拿了两个奖,金牛奖最佳女主角和华鼎奖最佳新锐女演员。但奇怪的是,这些积累好像始终没把她推到一个更大众的认知层面上。

究其原因,可能和她自己的选择有关。在同期演员纷纷挤向综艺、热搜、流量战场的时候,她几乎没怎么往这个方向靠。不炒作、没绯闻、采访都少见,就连“小宁静”这个标签,她早期都明确表示过不想被一直贴着——虽然明明知道这个话题能带来热度。她好像更愿意把精力放在戏里,而不是戏外的曝光上。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没什么“真人感”,观众认识她的角色,但不认识她这个人。

包括她拍戏的方式,也不是那种爱宣传自己多辛苦多拼的类型,但组里同事都知道她挺能扛。拍《隋唐演义》时冬天穿单衣拍到感冒,为了不耽误进度直接一边打点滴一边背台词;拍《狼毒花》夏天穿棉袄,中途晕倒被灌藿香正气水,醒来继续拍;还有一次爆破戏,因为炸点顺序出错,她差点被炸到,全凭本能反应躲开……这些事要不是后来采访中被问到,可能根本没人知道。

所以话说回来,一个演员能不能火,真的不只是“资源好不好”“努力不努力”就能决定的。行业里有太多因素在互动:市场的口味、观众的注意力、个人的特质,甚至时机和运气。有些演员演技好、作品硬,但偏偏缺了一点观众缘或者话题度;而有些人可能一夜之间就因为一个角色、一个梗甚至一段采访突然出圈——红与不红,这个界限越来越难以用常规逻辑去推断。

尤其这几年,行业环境变化特别明显。观众的口味越来越细分,传播的方式也越来越碎片化。哪怕是央视播出、口碑不错的剧,演员也不一定能吃到全部红利。有时候反而是某个小成本网剧里的出彩人设,或者社交平台上的一个互动片段,更能带动热度。

王力可最近几年好像也比以前放慢了些节奏,从一年五六部戏降到一两部,最近播的《我叫张思德》收视依然不错,但她演的是女二。不拍戏的时候,她更喜欢待在家里看书、学画画,或者出去旅游。每年春节雷打不动回家陪父母,还默默做一些公益,关注听力障碍儿童和流浪动物。看起来挺自洽的,虽然没爆红,但也没脱离行业,一直有戏拍、有生活。

也许对她来说,红不红早已不是最重要的衡量标准。能持续做喜欢的事、有选择的权利、还有属于自己的生活空间,在娱乐圈里,这未尝不是一种清醒而从容的活法。

声明:资讯来源于网络,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投诉
最新文章
深视网2025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1009096号

商务投诉盛之强一品科技易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