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剧100问 | 从甜宠内卷到题材破圈:短剧如何靠内容创新打开增量市场?

娱乐 2025-09-19 00:09:20

主编温静导读本文聚焦短剧行业“题材内卷严重、增量市场难寻”的核心痛点,阐述了传统题材(甜宠、赘婿等)因套路依赖、流量倾斜导致的用户流失、政策风险与品牌排斥困境,以及通过垂直题材深耕(乡村、法治)、叙事视角革新(女性群像、老年视角)等打开增量市场的实践路径(结合《乡村合伙人》《她的城》等案例),并分析了创新落地中“专业门槛与成本”“风格平衡与用户认知”“商业变现与内容纯粹性”的三重挑战及应对策略,为短剧制作方提供差异化破局的实践参考。

来源:传媒内参—主编温静

当头部甜宠短剧《夏日蜜恋》分账较前作下滑35%,某平台赘婿逆袭题材用户搜索量同比下降42%,短剧行业正深陷内卷泥潭”——2025Q1行业报告显示,甜宠、赘婿、复仇三大传统题材仍占据短剧市场68%的份额,但用户平均弃坑率已处于高位。与之形成鲜明反差的是:乡村题材《乡村合伙人》上线30天分账破1500万;女性群像剧《她的城》完播率72%。这些非传统题材的崛起,不仅打破了唯爽点论的创作惯性,更直接印证内容创新即增量密码。在用户审美疲劳加剧、平台政策向差异化倾斜的当下,短剧如何跳出套路化陷阱?

题材内卷的困局:传统赛道的三重危机

套路依赖致用户流失,中小团队生存空间被挤压2023年,甜宠剧凭借霸总意外壁咚”“契约婚姻真香等公式化剧情,曾占据短剧市场45%的份额,头部作品《总裁的契约妻》分账突破2000万;但到2025年,同类型作品分账均值下降38%。赘婿题材的困境更为明显:2024年上线的《龙王赘婿3》,分账仅为首部的1/3,用户评论中剧情重复”“爽点老套占比超85%,甚至有观众调侃男主每次逆袭都是靠摔碎茶杯,能不能换个动作

中小团队在传统赛道的生存压力尤为突出。广州某制作公司负责人透露:“2024年底我们跟风做了3部甜宠剧,每部成本80万(含演员片酬30万、投流40万),但最终最高分账仅50万,其中一部甚至因投流效果差,分账刚够支付演员片酬。现在传统题材就是高投入低回报的红海,我们这种小团队根本耗不起。

流量倾斜抑制创新意愿,新题材试错成本高。平台算法的流量偏好机制,成为制约创新的关键因素。透露,系统对甜宠、赘婿等传统热门题材的初始推荐量,比乡村、法治等新题材高2-3倍,且用户停留超3分钟的考核标准更易通过传统题材达成。这种倾斜导致制作方普遍倾向跟风避险2025Q1某短视频平台新上线的短剧中,多数仍扎堆甜宠、赘婿、复仇三大赛道,仅少数尝试乡村、法治、老年等新题材。

新题材的用户教育成本同样让制作方却步。北京某团队2024年制作的某公关类职场剧,因涉及危机公关处理流程”“媒体沟通话术等专业内容,前期用户弃坑率较高,许多观众在弹幕吐槽看不懂公关术语”“太烧脑。尽管后期通过每集结尾30秒科普的方式挽回部分用户,但总分账仍不及同成本甜宠剧的1/2

同质化引政策与品牌双重排斥,生存环境持续恶化。监管层面对低俗爽点”“虚假剧情的规范不断收紧——20252月,某平台因渲染家庭对立、传递拜金价值观下架12部赘婿剧。广电总局同期发布的《短剧创作指引》明确提出,避免过度强化复仇爽点’‘身份碾压等情节,倡导积极健康的价值导向,进一步压缩传统题材的创作空间。

品牌方也逐步撤离同质化内容。某美妆品牌市场总监表示:“2024年我们合作了5部甜宠剧,植入方式都是女主用了产品后皮肤变好,被男主夸赞,但效果逐次下滑——第一部剧带来的产品搜索量增长30%,到第五部仅增长5%,用户对这种套路已经免疫。2025年我们优先选择有差异化剧情的作品,比如和《她的城》合作时,把女性抗初老的产品卖点融入女主的职场成长线,最终搜索量增长了28%

内容创新的实践路径:

大方向破局

垂直题材深耕:用专业度+真实感筑造差异化壁垒。乡村题材的爆发,成为垂直深耕的典型案例——抖音2024年推出乡村短剧计划,投入5000万扶持资金,重点支持乡村振兴、电商助农类作品,《乡村合伙人》正是其中的标杆。该剧以大学生返乡卖芡实为主线,不仅还原了农产品直播带货的真实流程(从选品、包装到物流对接),还融入了乡村留守老人关爱”“传统手艺传承等现实议题,上线30天分账破1500万,更带动取景地安徽明光市的芡实销量显著增长,获广电总局乡村振兴题材优秀剧目推荐。

法治题材同样靠专业度突围。爱奇艺《底线2》短剧版改编自3个真实司法案例(劳动仲裁、邻里纠纷、未成年人保护),制作过程中邀请3位资深法官参与剧本审核,小到法庭辩论的用词规范,大到案件审理的流程细节,均严格遵循《民事诉讼法》规定。剧中快递员因自愿加班无法认定工伤的案例,还引发了灵活就业者权益保护的社会讨论。

叙事视角革新:以细分人群需求打开增量市场。女性群像剧的崛起,打破了单一女主+爱情主线的叙事惯性。《她的城》聚焦3位不同年龄、职业的女性:32岁的职场高管李梦面临生育与晋升的两难28岁的全职妈妈苏然通过线上插画接单实现经济独立,45岁的创业女性赵姐遭遇资金链断裂与家庭质疑。剧中没有刻意制造女性对立,而是通过李梦拒绝为备孕调岗’”“苏然和丈夫协商共同育儿’”等真实情节,展现女性在不同人生阶段的困境与成长。

该剧精准触达25-45岁女性用户。更意外的是,许多男性观众也加入讨论,有用户留言原来我老婆当全职妈妈这么难,以后会多分担家务。这种真实议题+多元视角的模式,让该剧不仅获得流量,更沉淀了口碑。

创新落地的挑战:三重平衡术与中小团队破局思路

专业门槛与成本的平衡:平台扶持+资源整合双管齐下。垂直题材的专业属性往往推高制作成本。《乡村合伙人》剧组为还原电商助农真实场景,不仅走访12个乡村,还聘请农业专家、电商从业者参与创作,单集成本高于普通甜宠剧;《底线2》短剧版因多次修改剧本与专业审核,制作周期延长,人力成本有所增加。

中小团队因资金少、资源缺,更难承受这种高成本。针对这一痛点,平台推出针对性扶持政策:抖音乡村短剧计划不仅提供资金补贴(最高覆盖50%制作成本),还牵线农业农村局、乡村合作社与制作方合作,免费提供取景地、专业顾问;爱奇艺法治短剧扶持计划则联合法院提供真实案例素材,并邀请法官免费参与审核,降低创作门槛。

跨题材风格与用户认知的平衡:核心诉求明确+降低理解成本风格割裂是跨题材融合的常见问题,尤其以悬疑+甜宠最为突出。某团队制作的《悬疑恋人》初期也面临这一问题:前半段连环杀人案氛围紧张,后半段甜蜜约会画风突变,导致前期弃坑率较高。剧组后期调整策略,明确悬疑为主、甜宠为辅的核心诉求,将爱情线改为间隙互动:比如查案间隙,男主给女主带热饮,简单对话后立即回归案件,既不影响悬疑节奏,又满足用户对情感元素的需求。

商业变现与内容纯粹性的平衡:剧情融合+价值观绑定。创新题材的商业变现难度,远高于传统题材——甜宠剧可轻松植入美妆、珠宝、零食,而乡村题材的植入选择相对有限,若硬植商品,易破坏剧情真实感。《乡村合伙人》的破局思路颇具参考性:剧组没有硬植外来品牌,而是与当地农产品品牌合作,将助农卖货作为剧情主线——女主帮村民卖芡实、蜂蜜、竹编等特产,用户在观看过程中可点击屏幕弹出的助农链接直接下单,既符合剧情逻辑,又实现商业变现。

女性群像剧则通过品牌价值观绑定实现变现。《她的城》与某女性健康品牌合作,不仅在剧中自然植入抗初老产品(女主加班后用该产品护肤),还联合发起女性成长公益计划”——每播放1次剧集,品牌捐赠1元用于女性创业扶持,并邀请剧中演员参与线下女性成长沙龙。这种合作既强化了剧情女性成长的主题,又提升了品牌好感度,最终品牌植入转化率优于传统硬广。

从《乡村合伙人》的乡村破圈到《她的城》的女性共鸣,短剧行业正以内容创新打破内卷魔咒”——2025Q2行业趋势显示,非传统题材短剧的市场份额有所提升,用户付费意愿与单剧平均生命周期均优于传统题材,充分印证差异化即长期增量

声明:资讯来源于网络,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投诉
最新文章
深视网2025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1009096号

商务投诉盛之强一品科技易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