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竹林七贤”嵇康的故事,亦是上海昆剧团原创力量的展现。9月20日-21日晚,上昆原创昆剧《归鸿赋》在天蟾逸夫舞台上演。作品首次大胆起用青年编导担纲重任,编剧、导演由上昆自主培养的俞霞婷、俞鳗文负责,主创及主演团队中80后、90后占比近七成。“我们期待演员是角儿,编导也是角儿。”上海昆剧团团长谷好好表示,“《归鸿赋》正是鼓励年轻人带着创作的重任,带着昆曲未来发展的思考,向前奔跑。”
作为上海昆剧团2025年度重点打造的原创剧目,《归鸿赋》是在2015年创排的昆剧小戏《嵇康打铁》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创作而成。此次创作不同于传统才子佳人戏,由净行、生行、丑行挑大梁。上海昆剧团梅花奖得主吴双领衔主演,并特邀上海京剧院一级演员严庆谷跨院团合作。值得一提的是,剧中的主要角色实现了花脸到老生、老生到小生、丑行到老生的跨越,行当之丰富、跨度之大成为作品的艺术亮点和创作挑战。
《归鸿赋》融传统昆曲之雅韵、现代戏剧之张力与思想意蕴于一体,这样的文人戏在昆剧创作题材中颇为少见。作品以笛声、雨声、酒声、铁声、雪声、琴声、雁声作贯串,每幕以不同“声音”营造戏剧氛围,推动情节发展,形成一个完整的叙事弧线。剧中融入哲学讨论、友情信义、人生抉择等多重主题。
全剧结构紧凑,张弛有度,层层递进。其中,“酒声”展现竹林友人间的价值观冲突,“铁声”以嵇康锻铁编钟之意象抒其志节,“雪声”通过绝交后的“托孤”刻画其家国情怀与深沉父爱,至“琴声”更融汇荒诞派手法,于桃林中剖白嵇康心声,重塑传统知识分子精神空间,深刻反映了魏晋时期的文人风骨和命运。
多年来,上海昆剧团秉持“继承经典、演绎经典、打造经典、传播经典”的精神,从《临川四梦》到四本《长生殿》,从全本《牡丹亭》到《太和正音——故宫昆曲萃集》,推动传统经典在当代舞台焕发新生。此次上昆推出原创昆剧《归鸿赋》,通过对历史风云的现代解读、人物心理的层层挖掘与情感世界的体察洞悉,充分展现中华优秀知识分子在家国情怀与岁月变迁中坚守风骨、澡雪精神的高尚品格,既是对昆曲本体的坚守,也是对传统题材的开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