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霍建华钟汉良到成毅,武侠剧男主正在经历“妆造精致化”

娱乐 2025-09-21 23:47:51

搜狐娱乐专稿(林真心/文)

《赴山海》开播后,武侠剧的新妆造风格引发讨论。

剧中男主成毅的造型被指偏向仙侠古偶的审美方向,与传统武侠剧所传递的气质存在差异。

随着剧集口碑的变化,各种讨论也愈发深入,不仅涉及单部作品的风格选择,也让大家重新审视当下武侠题材在视觉呈现上的适配性问题。

这背后,也是武侠题材的深层危机。

当仙侠古偶式服化妆造被塞进江湖叙事,武侠剧逐渐失去核心的侠义与豪情,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伪精致、伪大侠——看似古偶,实则男频。

降级

《赴山海》之前,成毅曾被视为内娱最适配武侠题材的男演员之一。

不仅手握《莲花楼》这样的高热代表作,干净利落的打戏表现受到称赞,而且,算上已经播出的《莲花楼》《赴山海》,以及待播的《英雄志》,成毅在数量上也确实称得上武侠剧的 “流量独苗”。

然而,《赴山海》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这种“天选”的滤镜。

剧中成毅的精致发型、厚重妆容,以及马卡龙色系戏服,怎么看都像古偶剧里的男主,和传统武侠的 “江湖气” 格格不入。

带有刘海的古装头套,也从《琉璃》《沉香如屑》《莲花楼》一路延续到了《赴山海》。闯进“半永久妆造”误区的成毅,标配是披肩长发、高马尾、白发造型,在剧中循环出现。

从左至右依次是《沉香如屑》《赴山海》《莲花楼》《琉璃》

不过,武侠男主“古偶化”,《赴山海》并非个例。

《云襄传》中书生男主文弱俊美,富商男二打扮精致。《少年歌行》更明显,男主的装扮是龙须批发、毛领长袍、男二是不染纤尘的白袍僧人、男三则是斜刘海高马尾,黑衣红披风,类似的还有《少年白马醉春风》。

这些形象单独拎出来,放入任何一部古偶剧中都毫不违和。

不知从何时起,新派武侠剧中男主的造型,已与传统武侠追求的粗粝感、江湖气相去甚远。

这种审美偏移暴露出武侠特质的流失。

以往的武侠故事中,角色形象往往与命运息息相关:比如一生坎坷、跛足沧桑的傅红雪,或酗酒落拓的前锦衣卫离歌笑。他们的不修边幅,是江湖经历的印记,风霜与伤痕皆成为人物的一部分。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所有武侠男主都必须满面风霜。焦恩俊饰演的李寻欢也烫着小卷发,但这一造型既符合人物潇洒多情的设定,也没有过度依赖妆容修饰,风度翩翩却不显刻意。

反观现在的武侠剧男主,造型越来越向“古偶美男”的统一模板靠近:完美无瑕的妆面、一丝不乱的发冠、色彩鲜丽的衣袍。

美学升级固然值得肯定,但当所有角色都精致得像刚从妆发工作室走出来,江湖的真实感和代入感也随之减弱。

这种审美偏移也暴露出武侠特质的流失。

不拘小节、快意恩仇,向来是江湖儿女的重要标签。当他们辗转于家国大义、门派斗争和武学修炼之间,哪来那么多时间打理刘海、整理衣襟?

缘由

武侠男主从“糙汉”到“美男”的审美偏移,源于多重关键因素。

“核心思路和服装方案首先要和世界观对齐。”制片人小莫的观点,点出了问题的第一层关键。武侠剧的审美可以创新,但前提是先立住 “武侠” 的基础造型,再谈花样叠加。

他进一步解释,常规流程里,要等全剧美术风格、置景方案定下来后,才会推进服装设计,通常在开机前三四个月就得确定方案并启动制作。所以一旦服装造型出了大问题,根源往往是前期审美方向就偏了。

在小莫看来,有一定知名度的美术、造型团队都有能力完成任务,真正的难点在于双方审美思路是否同步。“最忌讳的就是美术团队定了偏质感的 A 方案,造型团队却走了唯美挂的 B 方案,最后画面里两者搭不上,就很尴尬。”

小莫透露,这种艺术标准的统一,其实需要导演或制片人来把控,一旦出现偏差,成品就容易出错。

而制片人林兰则补充了另一重关键变量:演员的个人意愿,正在越来越深地影响武侠剧审美。

“只肯呆在妆造舒适区,不愿意服务角色和内容。把一部剧变成演员喜好主导个人秀,那不是必然烂吗?”林兰觉得,这种变化来源于武侠男主对自己的不自信。

观众怀念的《小鱼儿与花无缺》《水月洞天》里,那些带着江湖烟火气的造型,如今不少流量演员根本接受不了。

制片人 Owen 就有过切身经历,他操盘的某武侠项目,本想参考经典武侠造型,打造 “落拓不羁” 的大侠形象,却卡在了和演员的沟通上。“说白了就是‘卡颜’,帅哥不修边幅反而更有魅力,但普通长相的男星如果不精心妆造,怕被骂‘古装丑男’。”

制片人林兰透露,坚持自己“一定要某个发型某个风格”的演员不在少数。这种颜值焦虑,让演员们更倾向于选择安全的 “美男妆造”。

可当演员的个人喜好凌驾于角色需求之上,剧集的审美走向甚至整体质量,自然会受影响。

除此之外,制作端的惯性思维也在推波助澜,根源则是对观众审美的误判。

不少制作方对粉丝 “严选” 的精美妆造照单全收,却狭隘地忽略了武侠题材真正的受众期待。

这种对观众审美的误判,导致制作方越来越不敢坚持传统武侠的叙事与视觉风格,转而用古偶流水线模式改造武侠。

结果就是武侠剧逐渐失去原有的精神内核与审美特色,陷入同质化的精致乏味。

选角

藏在妆造变化表象之下的,是武侠题材面临的深层困境:真正的“无人可用”。

回看上个世纪的演艺圈,不管是长相偏青春可爱的张卫健、林志颖,还是俊美挂的乔振宇、钟汉良,各有各的江湖气,从不局限于单一画风。

而如今再问制片人们 “理想的武侠男主人选”,得到的答案大多带着勉强。

“敖瑞鹏适合轻喜风格的武侠,王星越演技过关,其他就没有我觉得没有能独挑大梁的年轻演员了。”制片人小莫说。

制片人林兰的心仪名单更短。“于适如果愿意拍剧的话,可以闯闯武侠赛道。就现在的情况来看,只能选此沙吧。”

“此沙欠缺流量,勉强可用。综合看的话,杨洋倒是算得上天选武侠男主。”制片人Owen说。

他们之所以如此“挑剔”,是因为理想的武侠男主角需要同时满足多项条件。

除了基本的角色契合度、演技和商业价值缩小了选角范围,还必须接受长时间武术训练、完成高质量打戏。

然而现实是,稍有流量的年轻演员几乎全部处于“无缝进组”的状态,根本腾不出时间接受系统武训。

新生代难以驾驭复杂动作设计,导致打戏风格越来越同质化。

打戏的拍摄难度和成本,更是绕不开的痛点。

“正常文戏一天能拍2、3页纸,赶进度的组能拍四页以上,可短短半页的打戏,很可能就要拍伤2天。”制片人Owen直言,对剧组而言,拍摄周期就是真金白银,在行业普遍压缩周期的大环境下,打戏的完成度自然会打折扣。

“现在最能打的小生,应该是郑业成。武打戏非常漂亮,可要说挑大梁演男主,还是差了点火候。”制片人小莫说。

如此一来,武侠男主的选角标准只能被动降级。

尽管如此,市场对这一品类仍然抱有期待。

目前几部备受关注的武侠待播剧包括:正午阳光出品,杨洋、章若楠主演的《雨霖铃》;尹涛执导,龚俊、彭小苒领衔主演的《暗河传》;改编自《千劫眉》,由罗云熙领衔主演的《水龙吟》;侣皓吉吉担任总导演,周翊然、包上恩主演的《江湖夜雨十年灯》。

杨洋、龚俊、罗云熙、周翊然,能否扭转武侠男主审美降级的局面,目前还无人能确定。

但大家都清楚的是,真正的江湖,从来不是靠发胶和滤镜,它需要扎实的世界观、有血有肉的人物,以及创作团队对武侠精神的真正理解。

演员之外,更需要整个行业重新找回那份慢工出细活的耐心和敬畏。

文中受访者均为化名

声明:资讯来源于网络,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投诉
最新文章
深视网2025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1009096号

商务投诉盛之强一品科技易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