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霞:创作给我翅膀

娱乐 2025-09-27 10:49:51

陈小霞

作曲人,唱片制作人,华人女歌手。

三年前,陈小霞离开住了20年的房子,搬到了台北。搬家的过程就是一次大型的断舍离现场,“我绝对不想留下任何待处理的事情给我的下一代。我要让自己变得干净一点,从生活开始,一定要干净。”东西丢了又丢,最后留下了器材、手稿,都是关于音乐的。陈小霞忽然发现,“原来我们需要的东西真的不多,重要的是,我依旧能继续创作。”她又给空空荡荡的老屋翻新,看着一座崭新的房子,陈小霞觉得自己好像也得到了新生,她说,那是种前所未有的自由。

于是,《老翅膀》这首歌也诞生了,这也成就了“2025 Composer老翅膀音乐分享会”的内地首演。

老去的翅膀仍能飞翔

“你好,我是陈小霞。”一通跨越海峡的电话接通,那边传来了温柔的问候声。彼时的天空飘起了蒙蒙细雨,是与陈小霞的很多歌曲适配的场景。继今年5月份,陈小霞“2025 Composer老翅膀音乐分享会”在台湾举办之后,即将于10月31日和11月2日来到广州、北京两个城市。“我从来没有到过内地去做表演,这次希望跟更多的朋友进行音乐的交流。”

陈小霞,也许对很多人来讲,这个名字并不熟悉,但“华语第一女创作人”的名号在圈内确是无人不晓。她创作的歌曲陪伴着一代代人成长,仅仅看到这些歌曲的名字,耳边就会响起旋律:孟庭苇《你看你看月亮的脸》《谁的眼泪在飞》、王菲《约定》、莫文蔚《他不爱我》、刘若英《成全》、陈奕迅《十年》《他不爱我》、范玮琪《可不可以不勇敢》《我们的纪念日》、郭静《下一个天亮》《在树上唱歌》……陈小霞创作的歌曲跨越了几代人的记忆,写给别人的歌曲更是不胜枚举。但她自己只出了四张专辑,最近一张专辑《老翅膀》发行于今年初,距陈小霞上一张个人专辑《哈雷妈妈》已有整整20年。

如今,70岁的陈小霞在谈到之前写歌的故事时,仿若昨日发生一般,在她的讲述中总是可以感受到她对创作的执着与热爱。陈小霞在7岁就开始写歌,当她以为人人都会写歌的时候,却忽然发现现实并非如此。这项特殊的技能并没有被她广而告之,而是开启了默默创作的生涯。“小时候,作曲这个能力让我有自信,它让我知道‘我跟别人不一样’,这件令我快乐的事情是很私密的。”

27岁,陈小霞发了首张专辑《大脚姐仔》。这是一张闽南语专辑,也是一张自传式的作品,父母、女儿、丈夫、朋友、初恋情人……和她自己。“与别人分享对我来说是比较困难的,而写歌让我能够与自我独处,我喜欢‘孤僻’的生活,因为在这样的创作当中,我并不孤独,而是得到了快乐,也把快乐传递给大家。”

55岁,陈小霞凭借《下一个天亮》拿到金曲奖。很多人说,这个奖项对她是一份迟到的荣耀。但这对陈小霞来说,丝毫不会影响她对创作的热爱。“我很幸运,不论是哪一个人生阶段,我都有着别人夺不走的能力,就是作曲,与音乐在一起,这让我自在、舒服。”

最近,让陈小霞重新感觉到自由的,就是搬家到台北。她丢了整整13车的物品,却意外收获了更多,“突然,我就觉得整个人变轻了,好像什么烦恼都没有。丢掉那些你曾经以为很重要的东西,才可以知道什么是重要的。那么,对我来说,重要的是,我还能够一直创作,我对我的工作还有热忱,我感觉到我活着。”

陈小霞台北音乐会现场

曾经的陈小霞住在山里,一切都是安静的,耳边是鸟声、风声,那是个无比接近自然的环境。如今,住在都市,打开窗户后,人声鼎沸、车水马龙,热闹得不得了。原本以为自己会十分不适应,但她却也住得开心。她想想,说:“你不要小看环境的改变对人的影响,空间变得开阔,心就开阔,人就容易变轻松。”

夜晚,褪去喧嚣的台北,恢复了原本属于它的宁静,每到这个时候,也是陈小霞开始创作的时间。在新专辑《老翅膀》中,她写出了自己对于“老”的感悟。“首先,你需要接纳自己,直面岁月,因为有些事情不能勉强,也不要强迫自己。其次就是放轻松,我觉得我是很幸运的,因为我在创作中得到了快乐,歌写完之后,还能让大家开心。那么就是,老去的翅膀仍能飞翔。”

慢慢来,比较快。在陈小霞看来,做音乐与高效、爆火、赚钱似乎关系并不大,于她而言似乎更为私密:音乐记录着她的成长与心境,音乐的故事本身就是陈小霞的人生。

Q-北京青年周刊

A-陈小霞

Q 这次音乐分享会主题是“老翅膀”(2025年发布的新专辑),那么,这次分享会是否有一个主线的情感基调?

A 我可能会有一部分的时间在说音乐的故事,大概每首歌我都会做一个介绍,当初是在什么情况下写出这首歌的。在音乐的选择上面,原则上全部是我写的歌,当然以《老翅膀》这张专辑中的歌曲为主,但因为过去也出了三张(专辑),所以,我也会选择之前的那些歌来唱。当然,我也挑了几首我写给别人唱的歌,可能是一些大家都听过的我的歌曲。

Q 您与姚若龙的合作被誉为华语乐坛的黄金搭档。通常,您和他的沟通方式是怎样的?能否分享一下合作的默契是如何培养起来的?

A 其实我们到后来都是很好的朋友,一般都是用电话聊天。有时候,就一聊聊到天亮了,谁先睡着也不知道,所以基本上是电话聊天居多。大概一个月左右呢,就会出来吃个饭。我们吃饭其实很谨慎,一定要找到那种又好吃,气氛又好,然后我们也会好好打扮一下,一起出来吃饭。

Q 您的多首作品,如《十年》《成全》《下一个天亮》等,都已经成为华语乐坛的经典。在创作这些歌曲时,您是否有预见到它们会如此受欢迎?

A 完全没这样想过,我到现在还是一样,写歌跟后面发行、群众的回馈是都没有关系的,我要做的就是,专心地把自己的歌写好。如果是一边写歌,还一边想说大家喜不喜欢这首歌,真的就不要写了,杂念太多了。

Q 您会如何看待当今华语乐坛的创作环境和趋势?与您刚入行时相比,有哪些显著的变化?

A 变化太大了。现在还有人听CD吗?有人买黑胶,那是因为很fashion。但是,不变的是,大家还是需要好听的歌。

Q 那好歌怎么定义?

A 以前的好歌跟现在的好歌意义又不一样。可是又有一个很有趣的地方,就是很多的80年代、90年代的一些流行歌曲,对新一代的人来讲,他们可能根本都不知道这首歌曾经流行过,但当他回头再来唱这些歌,把它当新歌唱,大家还是喜欢的。所以,实际上,人对美的要求都差不多,节奏一出来,马上就进耳朵了,进心里了。可能是需要一个对的空间,让人们好好听一首。所以我觉得,真正好听的东西永远都会有人听。

Q 您对新一代的音乐创作者想说些什么?

A 首先就是想请问这些年轻人,你真的喜欢创作吗?你对创作的了解是什么?比如说以前我也曾问过一个歌手说你是喜欢唱歌还是喜欢当歌星?直接问,他也很诚实,告诉我他喜欢表演,我说那也可以,这也是一个动力。所以,我觉得最重要的是你自己要搞清楚。

然后,创作要顺着自己的心,听自己心里的声音。你也可能会受别人影响,越是这样的时候,就越要想清楚。当然,创作者也需要聆听,他更加需要聆听很多音乐,才能够去做出真正的遵从自己内心的东西。

王雅静

声明:资讯来源于网络,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投诉
最新文章
深视网2025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1009096号

商务投诉盛之强一品科技易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