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北京动画周|少年说:以热爱为笔,绘就国漫新图景

娱乐 2025-09-28 17:30:42

北京市人民政府指导,北京市广电局、北京市西城区委区政府主办的2025北京动画周正在北京展览馆火热进行。

当动画的光影照亮北京展览馆的展厅,当国漫的角色从屏幕走进现实,一场属于青少年的“动画探索之旅”正式开启。2025年北京动画周期间,北京市第二十中学的同学们化身小记者,带着好奇与期待深入现场:对话行业大咖,探寻动画制作的匠心与创新;直击展览动态,感受国漫产业的蓬勃活力;记录内心感悟,见证文化自信在少年心中生根发芽。他们以稚嫩却真诚的视角,捕捉动画世界的精彩,也写下了属于自己的“国漫观察笔记”。

在开幕式致辞与产业报告中,孟冬老师就成果展示方面提到2024年累计上映的动画作品有548部,总时长约16.1万分钟,各平台播放量和关注度稳居前列。孟老师从先进的技术、企业的产业链和完备的体系等方面展开了细致的汇报。在平行论坛中,爱奇艺副总裁杨晓轩老师表明爱奇艺还会运用AI技术完成优化脚本、生成形象等工作。我还了解到,西城区会对原创和业务优秀的动画下发奖金,这更加推动了技术的创新融合,打破了发展的“分界”,让我不禁感叹综合化发展的不易。

动画的本质,关乎当下,更指向未来。动画对我们来说不仅是课余的欢乐源泉,更是一个让我们窥见广阔世界和丰富情感的窗口。我们可以学习如何以动画为载体,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我,并从中汲取美和智慧。通过此次探访,关于动画的思考在我心中愈发清晰。我深刻认识到,动画的本质,从来不止于精湛的技术或市场票房,它更是一种深刻的“连接”。对于我们青少年而言,动画这一颗关于美和文化认同的种子正在心中生根发芽。动画的本质,或许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人间温度;又或许是一颗火种,点亮了未来的路。

——北京市第二十中学启承2班 陈子涵

今天我特别采访了几位观众与IP方。他们对本届动画周都用了一个词来形容:“多元化”。的确,动画周活动内容丰富,各大IP纷纷“入驻”,还有一些受邀学校、音乐团队以及知名媒体也出现在现场。身在其中,不仅可以感受到动画角色的鲜活生命力,还可以沉浸式体验虚拟与现实交织的奇幻场景。

通过这次采访活动,我深刻感受到国家动画产业的磅礴生命力,同时也感受到国家对文化创新的重视与扶持。当今中国的动画产业,不是只追求短期热度,而是着眼于培育有深度、有温度的文化IP,让动画真正成为传递中国精神、中国价值的载体。

——北京市第二十中学启承1班 王一凡

作为小记者参与动画周,不仅让我和国漫的距离更近、理解更深,也让我收获了文化与科技的双重自信,同时还提升了我的社交能力。

今天我采访到了北京奇艺世纪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杨晓轩,她提到未来的动画制作方法会有很大的改变,会更服务于人们的情绪,动画会成为一种为人们精神服务的产品。而展位的工作人员也说,动画不是一次性消费,而是一个长期的精神陪伴,比如他们推出的ViViCat这个IP,它就是一种针对年轻人高压力的治愈方式。

会场内还有许多coser、二次元爱好者和小朋友,他们都对国漫有着很大的信心和期许,都认为国漫会越来越好,成为我们的骄傲。

——北京市第二十中学启承四班 刘一姈

今天采访动画领域的顶尖前辈,比想象中更触动我。原来那些鲜活的角色、流畅的画面,藏着无数次手绘的修改和对细节的较真。这让我明白,动画是用热爱和匠心打磨的艺术,而非冰冷的程序。也让我对“把故事搬进屏幕”这件事,多了份敬畏与向往。

——北京市第二十中学启承3班 朱妍妍

握着采访笔见到动画界前辈时,我满脑子都是“原来如此”。他们说一个角色的表情要画几十版,一段几秒的镜头要调整上百次,我一下子懂了,动画里的每一帧,都是用耐心熬出来的热爱。原来让我们笑着哭着的画面背后,藏着这么多不为人知的坚持。

——北京市第二十中学启承3班 肖越

采访完动画领域的顶尖前辈,我最难忘的是他们聊创作时的眼神。明明讲的是熬夜改分镜、反复调色彩的辛苦,却透着藏不住的开心。这让我突然明白,动画不只是好看的画面,更是一群人用真心传递故事、治愈人心的魔法。

——北京市第二十中学启承3班 陶柏彤

以前总觉得动画是“画出来就行”,今天采访完才知道自己想简单了。

前辈们说,哪怕是一个角色的头发丝,都要考虑光影和动态,才能让它“活”起来。这份对细节的较真,让我对动画多了份敬畏,也悄悄在心里种下了“把小事做到极致”的种子。

——北京市第二十中学启承3班 赵呈

在北京动画周现场,我采访了一位主持人。当我问她为何选择播音主持专业时,她笑着说,从小学到研究生一直当班长,常需登台表达观点,后来觉得传递想法很有意义,便考入中国传媒大学。如今她已从业15年,始终扎根新闻领域,“能在重大事件现场,传递北京和中国的声音,很有价值”,她的话让我感受到满满的热爱。

谈及北京动画周,这是她第三次参与,此前还主持过开幕式。她告诉我,以前觉得动画是童年回忆,像《金刚葫芦娃》陪伴成长,现在看到《长安三万里》《哪吒》等作品借技术与文化赋能出圈,“中国动画真的越来越棒了”,这番话也让我对动画有了新的认识。

——北京市第二十中学启承4班 谭朵啦

我们采访了ViViCat、元隆元创两个产品的主创团队。ViViCat展览工作人员表示,他们的萌宠动画主打佛系猫咪形象,帮压力大的年轻人释放压力。在采访元隆元创时,他们提到了借助大数据进行市场分析,重构产品研发模式,精准找到大众爱好,将当今发展和古典相融合构造,看来,两家企业都从新需求和新技术出发进行了动画行业的发展和重构。

我们也对动漫创做者(缔灵爱、狐妖小红娘)做了采访,狐妖小红娘以原创为主,进一步揭示了内容与技术的双轨重构。以群像的特征和性格吸引观众,让高光时刻带领观众入戏。在采访缔灵爱的工作人员时,他们讲到了如何巧妙地将科技融入创造,用AI技术来协助调整人物头发、手指、骨骼绑定,以及融入多样的海洋生态文化等细节。

在这次采访中,我们真正见识了中国科技的发展和动画行业的变革,让我们对动画产业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也听到了大众对于未来动画的期望和对如今科技发展与融入生活的满足与自豪。作为一名中学生,未来科技创新的重任将要传递到我们手里,当以青春奉献时代,以热血谱写华章。

——北京市第二十中学启承4班 王韵迪、刘一姈、王淼、胡子悦

作为一名初三学生,今天参与北京动画周的活动,让我特别激动。当看到《黑神话:悟空》里精细复原的古建筑和《哪吒》中流畅的水墨特效时,我突然理解了课本上“文化自信”这一词的真正含义。

最让我触动的是,这些动画不仅画面震撼,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哪吒》中“我命由我不由天”的精神,就像我们这代年轻人追求个性的心声;而《黑神话》里每一个细节都展现着东方美学的独特魅力。

这次经历不仅让我大开眼界,更在我心里种下了一颗梦想的种子。中国动画正在用世界级的品质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从校园到社会,从聆听者到发问者,一次“走出去,走进去”的采访体验,是为成长所做的坚实奠基,亦是与社会的一次温暖接轨。

——北京市第二十中学启承1班 屈凡雅

来到现场,从家喻户晓的《狐妖小红娘》到展现前沿科技的“宇树科技”,各大IP展台人头攒动。然而,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却是“华恒汉方药业”的展台,它将儿童药物与憨态可掬的国风卡通形象巧妙结合,旨在减少孩子们对服药的抵触情绪。

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动漫因人而存在,因文化而更富有力量。正是这种“横”向的融合,不仅连接起不同的动漫作品,更深刻地联结起屏幕内外的人们,推动着人与人的理解、文明与文明的互鉴。

我们要做的不仅是观众,更要做未来的创作者、文化的传承者。从华恒汉方的暖心创新,到西城区坚实的政策“地基”,中国动画正汇聚各方力量,劈波斩浪,在时代的纵横之间,驶向那片充满无限可能的星辰大海。而我们这一代人,正是这艘航船上最新鲜、最富有梦想的水手,即将接过舵轮,去实现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融合与超越”。

——北京市第二十中学启承2班 张岚熙

当接过“小记者”证件时,我既紧张又兴奋,指尖都带着一丝兴奋——这不仅是一场视觉盛宴,更是我第一次以“记录者”的身份参与重要活动。走进北京展览馆大堂的那一刻,五彩的光影与灵动的动画角色扑面而来,令我震撼不已。

开幕式上,精彩的动画短片集锦让全场不时响起掌声,专家们的分享更是让我对动画创作有了全新认知。作为小记者,我握着准备已久的提纲向AI动画“愚公移山”的制片人提出我的问题,得到耐心细致的回答,让我格外有成就感。

这次采访经历不仅让我近距离感受了动画行业的魅力,还拓宽了我的眼界,更让我明白了“小记者”的意义:用眼睛发现亮点,用耳朵倾听故事,用文字传递事实。这既是一次难忘的体验,更是一份激励我继续探索世界的力量。

——北京市第二十中学启承3班 赵呈

今天带学生参加这次采访活动,一方面,是将社会生活作为学习内容,让学生走进社会大课堂,学习新闻采写知识和相关产业知识;另一方面,希望学生能感受到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是需要提前计划布局,也需要灵活应变。比如此次活动中,预计的采访对象无法实现时,有的同学随机应变做出调整,也有的同学通过自己的努力最终完成了采访。我在回来的路上了解到,有的同学成功采访到了3位以上的相关人员。此外,学生们还初步感受了一次记者们的工作状态,因此这也是一次很好的职业体验。同时,活动也帮助一些孩子鼓起勇气,打开“社恐”的局面,让他们学会勇敢面对困难,主动与人进行交流沟通。我认为,采访成功率对学生们来说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他们走出了这一步,多了一份经历,进而学会了面对陌生场景的应变能力。

——北京市第二十中学 陈平老师

声明:资讯来源于网络,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投诉
最新文章
深视网2025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1009096号

商务投诉盛之强一品科技易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