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最近在看短剧,就是那种两分钟一集的竖屏短剧,倒也不是有多喜欢,主要是想了解下当下流行的这些内容到底是为了点啥?
不过呢,这种短剧确实很适合打发时间,尤其是收拾屋子、做饭的时候,边听边看,也不太影响剧情,很好的背景音。
当然,今天的主题并不是短剧(等再看个十几二十部之后,感觉才有资格去聊)。
今天想说的还是电影,是影院,是在大银幕看电影。
是的,又一届平遥国际电影展落幕了,昨天晚上也刚刚举行了颁奖礼,相信得奖结果大家也看到了。
到如今,来平遥看电影,已经成为每年的惯例。
与北京、上海这种更主流、大众性的电影节不一样,平遥其实更小而美一些,受众没那么多,选片口味也更年轻、更独特一些。
整体的感觉,这是一个更关注年轻创作者与当代电影口味的小众电影节。
所以,每年来平遥的目的也很明确,并不是去看什么大师和经典,就是来学习的,去认识一些新的、年轻的电影人,以及了解当下年轻人的主要创作方向。
也挺好的。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可能每年平遥总会遇到那么一两个雷片,或是几部让人非常难以理解的作品。但是,也总会有那么几部让你非常惊喜与意外的佳作出现。
每当这个时候,你就知道,今年的平遥还是没白来。
比如今年,我在平遥看过的,且最喜欢的电影,应该就是这部
一部来自卧虎单元的韩国影片,一部看完之后会让人情绪一直陷进去,久久走不出的好电影,所以,我是想五星推荐的。
本片导演尹佳恩这几年也有好几部电影,都很受欢迎,比如之前的
但这次显然又进了一步。
一开始,会以为又是一部阳光快乐的青春片,整体氛围也非常明亮和日常,但随着剧情推进,你才发现背后的故事如此不简单,最终,是一部看得让人非常难过的电影。
但导演处理这一话题的方式和选择的视角又那么举重若轻,且有很多细节与好的想法,让整个观影情绪都非常复杂且多元。
影片还有意从多个年龄阶层,多个维度去探讨这一话题,也进一步丰满了这个主题。主角写得也特别好,演得同样非常出色。
看完会一时走不出影片的情绪,特别厉害的一部片子,将来可以的话,大家也可以稍微关注一些这部影片。
这部电影,真的是让人特别羡慕。
当然,其实今年卧虎单元其实还有其他一些电影也不错,比如《狐步》《迷失之地》《芦苇荡》等等。
但是,还是想重点聊聊藏龙单元。
一方面,是因为藏龙电影关注的都是华语新导演的作品,可以更了解当下华语年轻创作者的方向;而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这是我们迷影精神赏与平遥国际电影展的又一次合作。
今年,平遥国际电影展也邀请了蔡剑平、陀螺、叶航三位共同担任今年平遥国际电影展“迷影选择荣誉”评审。
而刚好,我也看了今年平遥国际影展藏龙单元的所有入选影片,这其中,还是很多趣味的。
比如,年轻创作者在首部作品中,确实会经常关注他们的日常生活,这也是他们最熟悉的领域。
比如,《大概前12天》与《八九点钟》,都是创作者日常生活与创作经验的延续。
刚好一部来自女导演,一部来自男导演。
《大概前12天》讲的是几个北京的年轻女孩的生活日常,她们的工作都多少跟电影沾边(或导演或演员),故事也围绕着艺术创作、日常生活与影视圈八卦展开。
而《八九点钟》则是一部讲电影专业留学生的故事,这也是因为本片的导演本身就是一个电影专业的留学生,同样是讲述自己的故事,。
这部片子的主题同样是电影创作、留学生日常与情感话题。而且,这种电影,又一次学习了电影文艺青年的大神——洪常秀。
不得不说,这一代文艺青年,确实受洪常秀影响很深。
另一边,李冬梅导演的新片《果然》,同样是一种生活经验的延续,或者说,是她上一部电影《妈妈和七天的时间》的延续。
官方剧情简介也说,这部电影是来自创作者真实经历,去讲人到三十多岁,突然怀孕到流产手术,这期间的诸多心境变化。
影像风格和创作思路其实都和上一部有很多类似,但似乎从农村来到了城市之后,影像的魅力还是略有缺失,包括对城市空间的运用,也不如上一部那么自如了。
当然,也不光有关注自己的作品,类型片其实也有。
比如来自香港地区的《杀手#4》
这是一部特别典型的动作片,而且,包装得很花哨,漫画感十足的那种。
所以故事发生地也选择了日本,且有很多熟悉的日本演员加盟,除了女主南沙良之外,我们还看到了竹中直人、斋藤工等很多熟悉的面孔。
作为娱乐片或者类型片,本身就正常发挥吧,这片主要是遗憾在剧情没有那么出色,甚至有点水,而且,杀手组织的设定,太过于相似“疾速追杀”系列,还是略遗憾的。
另一部来自香港地区的动画片《世外》,也是有类型野心的。
创作、阵容、主题作为新人作品其实都还可以,但故事真是太硬来了,有点硬编出的一个故事的感觉,最终也挺遗憾的。
另外,今年藏龙单元还有两部纪录片入选,其实拿纪录片跟剧情片去比,纪录片按理应该是更占优的,毕竟真实的力量本该更吸引人,但这两部其实都没那么突出,感觉讨论度也一般。
纪录片《浪花儿》讲的是一群大学毕业生在毕业之后的故事,他们的生活、爱情、事业的各种困境与迷茫,我觉得这个在当下还是挺有现实意义的,而且不少年轻观众应该会有共鸣。
只可惜,从作品本身,创作还是太缺乏经验了一些,暂时也会是记录了一群人而已,但从创作本身,看不出太多思路,略有遗憾。
另一部纪录片《劳途归巢》,其实从创作者的角度,是有他的思路和想法的。但,本片因为涉及酒企关联以及官方宣传(就地务工),也让这部纪录片稍微有了些争议。
最后,今年藏龙单元,我觉得相对好一些的电影,主要有两部。
一部是来自台湾地区,沈可尚导演的新片《 深度安静》
这部在制作层面确实更加成熟,会比有些参赛作品高出一个层级,而且主演阵容也很强大,张孝全、林依晨、金士杰都奉献了很出色的表演。
影片话题性也很足,关注了一个非常敏感又尖锐的话题,看完会让人觉得非常难过。
而包括双线并置、碎片化叙事,拼合出的悬念等手法,也让这部作品可看性很足。
前面也说过,加上三位主演都非常出色的表演,我估计这部电影在之后的金马也会有所提及吧。
唯一有点吃亏的地方在于,本片跟上面提到的韩片《世界的主人》有点撞题,两相比较,就高下立判了。
另一部我印象比较深刻的藏龙单元影片则是来自新加坡的《核》,同样是一部无论是创作还是主题都非常突出的作品。
一边是青春、友情与成长,另一边是社会、文化与反思。
创作者对于几个少女校园与生活的日常描绘,还是很有生活气的,这也是影片的魅力所在。但同时,又去关注了新加坡自己的历史、文化认同、教育制度等很多问题,也让这部影片有了更多回味。
当然,对我来说,最打动的还是对于青春与友情的描述。
哦,还有一部值得关注的藏龙单元影片,就是张中臣导演的新作《你的眼睛比太阳明亮》
这也算藏龙单元的异类了,影片跟导演上一部其实很多地方都很像,都是小成本、农村背景的艺术片,却拍出一种奇幻的感觉。同时,对于很多元素的使用也是相似的,似乎成为作者的一种标签式存在。
作为华语新导演的小艺术片,本片也是很有特点的。
以上呢,就是今年平遥国际电影展藏龙单元的大体情况,而今年,经过多日的观影以及最终激烈的讨论,最终,我们的迷影特约评审们,将他们将今年的“迷影荣誉选择”颁给了影片 《核》。
评审团认为:
这部影片颇具新意地将别样的青春成长故事与极具在地性的国族寓言和地方叙事相连接。
导演从纯粹的女性视角出发,灵动细腻地捕捉到了角色间的私密情感关系,并将其置放于更广阔的社会语境之中,从而具有了一种复调式的情动力量。
同时,这也是迷影选择荣誉在平遥影展走过的第七年,在此前的六届影展上,我们分别把这一荣誉颁给了《热带雨》、《裂流》、《宇宙探索编辑部》、《夜幕将至》《河边的错误》《 凤凰山下·词》。
未来我们也希望继续通过这样一种形式,鼓舞更多华语电影新人导演保持先锋个性表达和创作。
导演陈哲艺第二部长片作品《热带雨》获首个平遥影展迷影选择荣誉
平遥影展一直致力于为华语新导演提供展示的舞台,我们的迷影精神赏也坚持着相似的初衷,只在鼓励和支持电影创作者的新鲜表达。除了与平遥影展合作颁发迷影选择荣誉之外,每年的年终大赏也是我们一年一度的华语新片盛典。
迷影精神赏自2015年创立至今,自创立之初,迷影精神赏就主张深植民间的迷影人特色,突出与官方和电影工业相比的独立性,也与学院和媒体的电影评奖不同,力求借助于迷影人和影评人的声音和主张,为青年导演提供鼓励和支持。
新的一年,我们期待看到中国电影的回温,希望可以有更多机会和更多的电影节展联手,共同打造属于华语影评人的费比西奖,为新鲜的华语影片发出更多呼声。
更重要的是,希望我们以后可以将这些影片带到观众面前,让人们真正欣赏到这些新鲜的、惊喜的、独树一帜的表达。
毕竟,华语电影还是要做,华语电影的未来,也还是要看他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