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难怪韩剧如此嚣张!韩资隐秘收购大量国内文娱产业,扎根5大城市

娱乐 2025-10-02 05:46:37

“再不警惕,真要被偷家了!”

这个月刚开播的两部韩剧《暴君的主厨》和《暴风圈》,简直把人看懵了,里面都不约而同出现了歪曲历史、抹黑中国形象的情节。

一部是篡改历史,杜撰明朝使臣偷大韩民国的辣椒油,被发现后连忙跪地求饶。
一部是歪曲中国人爱好和平的理念,还将特定图案的地毯踩在脚下。

本以为这只是某些编剧和导演的“夹带私货”,掀不起什么风浪。

可深挖下去才发现,这背后藏着更吓人的门道,韩资早就悄悄在国内文娱圈“安营扎寨”了。

韩资“抄底”中国文娱

最典型的就是韩国MBK财团,这伙人抄底中国文旅项目的操作堪称“教科书级”。

苏州华谊兄弟电影世界没人不知道吧?前几年烂得一塌糊涂,负债率飙到92%,光官司就堆了546起,眼看就要破产清算了。

结果MBK直接出手,100%全资拿下这个“烂摊子”。

你猜他们花了多少钱改造?才1个亿,重点是引入了“奶龙IP”。

就这波操作,今年暑期客流直接暴涨68%,曾经的赔钱货瞬间变成摇钱树,而这还只是开胃菜。

早在2021年,MBK就砸了65亿,一举拿下武汉、成都、天津、青岛、郑州5座城市的海昌海洋馆66%股权,等于攥住了这几个城市的亲子文娱核心阵地。

更让人在意的是他们的“低调入场”套路,从不声张,专挑关键节点下手:

长三角盯紧苏州,北方布局青岛、天津这两个新一线城市,中西部卡死武汉、成都的枢纽位置。

接管后也不立马换招牌,而是通过海合安文旅这种子公司慢慢改造,等普通人发现的时候,股权早就变更完了。

就像苏州华谊那笔收购,要不是工商信息更新,谁能想到背后是韩资操盘?之前跟横店的合作,也是韩媒提前半年预热,咱们这边才后知后觉。

不过,你要是以为韩资只盯着文旅项目的票房和客流,那可就太天真了。

他们在国内站稳脚跟后,文化挪用的“暗战”早就悄悄打响,从屏幕里的韩剧到身边的乐园,处处都是“身份篡改”的痕迹。

文化挪用的“暗战”

先说说那两部让人膈应的韩剧,细节里藏的猫腻比剧情还多。

《暴君的主厨》编明朝使臣偷“韩国辣椒油”,可稍微懂点常识的都知道,中国才是辣椒的原产国,明朝时辣椒刚传入中原,怎么可能反过来偷“韩国的”?

更离谱的是《暴风圈》,直接把大连的地标建筑拍成“破败街景”,全智贤念王维的诗,字幕居然标着“朝鲜诗人”。

还有林允儿的MV,满屏中国结、祥云图案,文案里却硬说是“韩国传统文化”,这明目张胆的偷换概念,简直把人当傻子。

屏幕外的乐园更在悄悄变味,之前说的苏州华谊乐园,MBK接手后不仅引入韩国“奶龙IP”,连原有的科举夜秀都改得面目全非。

本土元素被一减再减,取而代之的是大量韩式装饰。

更让人吃惊的是横店,韩媒直接把这个中国最大的影视基地叫做“东洋好莱坞”。

有剧组在明清宫苑拍古装戏,后期居然把场景标注成“韩国李氏王朝宫殿”。

要知道,明清宫苑是照着北京故宫建的,跟李氏王朝压根没关系,这篡改的胆子也太大了。

更可怕的是他们已经渗透到了产业链底层,有韩国企业偷偷抢注“油泼辣子”的商标。

要知道这可是陕西的特色美食,跟韩国八竿子打不着。

还有人把中国流传千年的榫卯结构,包装成“韩式专利”到处宣传。

最气人的是,他们把中国网文魔改后反向输出,里面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全被换成韩国的,硬生生构建出一套虚假的文化叙事。

这些操作环环相扣,不是孤立的。

先靠韩剧给观众洗脑,再通过乐园这些线下空间强化认知,最后在产业链上抢注商标、篡改定义,一步步偷换文化身份。

之前韩资砸钱收购那些文旅项目,说白了就是为这些操作搭好了舞台。

现在终于明白,他们要的根本不是那点门票钱,而是想借着这些阵地,悄悄抹去我们的文化印记。

这种暗戳戳的文化挪用,比明着抢更让人防不胜防。

所以,如今我们看清了韩资的套路,光生气抵制可没用,要守住咱们的文化根脉,得先弄明白问题到底出在哪,不然只会被人家牵着鼻子走。

破局之道

先说咱们的防守短板。

就说监管吧,MBK收购苏州华谊乐园、拿下5城海昌海洋馆股权,都是尘埃落定了才通过股权变更信息曝光。

信息披露延迟得厉害,等发现不对劲时,人家早就站稳脚了。

再看中资运营能力,之前那些文旅项目为啥会亏到破产?

要么是IP没特色,要么是运营跟不上,才给了韩资抄底的机会。

更关键的是文化资产数字确权这块,咱们好多宝贝都没做数字化存证,到时候人家后期随便改个标注就说成是韩国的,咱们拿不出硬邦邦的数字证据反驳,多被动?

再看韩资那把“温柔刀”,比明着抢更狠。

他们表面上给苏州华谊乐园注资改造,把“烂摊子”救活了。

可实际上是用韩国“奶龙IP”替换掉本土故事,亲子游客天天接触这些,慢慢就淡忘了自己的文化符号。

更让人揪心的是年轻人,从小看篡改历史的韩剧,去乐园接触的是弱化本土元素的场景。

时间长了对自己的文化认同都模糊了,真以为某些东西是韩国的,这才是最可怕的后果。

不过别慌,破局的关键咱们已经摸到了。

首先得立规矩,设立“文化合规审查”制度,不管是韩剧引进还是文旅项目改造,只要涉及历史、地标、传统文化,必须过审,敢篡改的直接叫停。

然后得用技术守护主权,就像故宫早就做了3D建模存证,横店也该赶紧给明清宫苑这些建筑做数字确权,把每一处细节都记录在案,谁再敢乱标注,直接拿数据打脸。

更重要的是自己要变强,得培育本土的文旅基金,别让中资项目一缺钱就只能找韩资接手。

还要好好打磨自己的IP,咱们有那么多神话故事、历史人物,好好开发运营,肯定不比“奶龙”差。

只有咱们自己的资本能顶上去,自己的IP能立起来,才能真正夺回文化讲述权,让那些想偷换文化身份的人无机可乘。

毕竟,守住根脉的核心,从来不是堵别人,而是强自己。

参考文献

声明:资讯来源于网络,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投诉
最新文章
深视网2025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1009096号

商务投诉盛之强一品科技易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