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贾玲,很多人第一反应还是春晚上那个圆乎乎、一笑就露出梨涡的喜剧演员,或是《你好,李焕英》里让观众哭红双眼的导演。
可如今的她,却是另一番景象:连续 3 年缺席春晚,退出常驻的热门综艺,甚至解散了一手创办的公司。
这个手握 88 亿票房的顶尖女导演,为何突然这样做呢?她现在又在干什么?
贾玲的逆袭之路
贾玲的喜剧之路,起点并不平坦。早年她不顾家人反对,放弃稳定工作投身相声行业,成了冯巩门下第一个女弟子。
那时的相声圈几乎没有女性身影,她跑演出时被质疑“女生说相声没笑点”,住过地下室,吃过泡面,甚至有次演出结束后,连回家的打车钱都凑不齐。
但她没放弃,凭着一股“轴劲”在小剧场打磨功底,把生活里的窘迫和委屈,都变成了相声里的笑点。
2010 年,贾玲第一次登上春晚舞台,和白凯南合作的《大话捧逗》让她初露锋芒,2015 年的《喜乐街》更是让她彻底火了。
女神和女汉子的对比桥段,不仅成了当年的网络热梗,还让她收获了第一批国民度。
此后几年,她成了春晚的“常客”,无论搭档是谁,总能用接地气的表演让观众捧腹,有人说“只要贾玲在春晚,年味儿就多了一分”。
除了春晚,贾玲还在综艺领域闯出了一片天。作为《王牌对王牌》的常驻嘉宾,她和沈腾组成的“搞笑搭档”成了节目的“收视密码”—— 她总能接住沈腾的抛梗,也能巧妙化解嘉宾的尴尬,甚至为了节目效果不惜自黑。
那段时间,贾玲几乎成了“喜剧”的代名词,走到哪儿都自带笑声,她创办的“大碗娱乐”也签下了张小斐、许君聪等演员,推出了不少热门喜剧作品,公司前景一片大好。
如果一直沿着“喜剧演员”的路走下去,贾玲或许会成为综艺和春晚的“常青树”,但她却在事业巅峰期,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转型当导演。
2021 年,《你好,李焕英》上映,这部改编自她个人经历、讲述母女亲情的电影,没有炫酷特效,没有流量明星,却凭着真挚的情感打动了无数观众。
影院里,有人笑着笑着就哭了,有人哭完还想再看一遍,这部电影最终拿下了超高票房,让贾玲成为全球票房最高的女导演,也让她从“喜剧演员贾玲”,变成了“导演贾玲”。
此后,她又为新电影《热辣滚烫》减重,从 200 多斤瘦到 110 斤。那段时间,她每天坚持高强度训练,戒掉所有高热量食物,甚至在训练中晕倒过。
最终,《热辣滚烫》不仅票房口碑双丰收,还入围了柏林电影节,贾玲的导演之路,走得越来越稳。
如今的她,太让人意外
就在所有人以为贾玲会趁着热度“乘胜追击”,继续在春晚、综艺和电影领域“全面开花”时,她却按下了“暂停键”,做出了一系列让人意外的选择。
第一个意外,是连续 3 年缺席春晚。2022 年是贾玲最后一次登上春晚舞台,此后的三年,春晚名单里再也没出现她的名字。
要知道,春晚是无数艺人挤破头都想上的平台,不仅能提升国民度,还能收获主流认可。可贾玲却毫不在意,在采访中直言“现在的重心在电影上,春晚排练周期太长,实在分身乏术”。
她没有像其他艺人那样“两边兼顾”,而是果断放下了春晚这个“光环”, 对她来说,与其在多个舞台上分散精力,不如专注于自己真正热爱的电影事业。
第二个意外,是退出《王牌对王牌》。作为节目的“灵魂人物”之一,贾玲的离开让不少观众惋惜“以后再也看不到沈贾组合的默契互动了”。
毕竟,她在节目里的表现太圈粉:会主动照顾新人,会巧妙化解尴尬,还能把平淡的环节变得有趣。
而退出这个节目,贾玲也有自己的考虑,她坦言“身体需要调整,也想把更多时间放在剧本打磨上”。
此前拍摄《你好,李焕英》时,她身兼导演、主演、制片人多职,累到好几次在片场晕倒,这次退出综艺,也是为了让自己能更专注地创作。
第三个意外,是解散一手创办的“大碗娱乐”核心团队。
当年,“大碗娱乐”是贾玲的心血,她从一个小演员做起,一步步把公司打造成国内知名的喜剧公司,旗下艺人张小斐更是凭借《你好,李焕英》拿下金鸡奖影后。
可就在公司发展最好的时候,贾玲却选择退出管理,甚至解散了核心团队。
不是公司不好,而是贾玲想更专注于导演工作,不想因为管理事务耽误创作。对她而言,比起当“公司老板”,她更想做一个“纯粹的导演”。
如今的贾玲,已经不是那个需要靠“喜感”和“光环”讨喜的演员了。
她减少了曝光度,不再频繁出现在综艺和晚会现场,而是把更多时间花在剧本创作和电影拍摄上。
前不久,她自导自演的新电影《转念花开》刚杀青,这部聚焦反传销题材的作品,没有延续之前的喜剧风格,而是尝试更深刻的现实主题,还邀请了杨紫等实力派演员加盟。
不过对于贾玲的沉寂,也有人认为她“傻”,放着现成的流量和名利不珍惜。
可贾玲始终知道自己的目的是什么,她想要的不是“流量明星”的光环,而是“好导演”的认可。
从相声新人到 88 亿票房导演,从春晚常客到专注创作的电影人,贾玲的每一步选择,都透着清醒和坚定,她从不在意别人怎么看,只在意自己有没有活成想要的样子。
如今的贾玲或许少了当年的“喜感”,却多了一份导演的沉稳,她或许放下了很多光环,却收获了更珍贵的创作自由。
她的决定不是冲动,而是对自己人生的掌控,这样的贾玲,虽然让人意外,却也让人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