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编辑部 |keva
电影折射时代
早在国庆档前夕,《震耳欲聋》就以超3000万的票房成绩拿下了国庆档预售票房第一名。
值得一提的是,国庆档近乎过半时,预售冠军才“姗姗来迟”。跟大多数国庆档电影选择在10月1日甚至9月30日上映不同,《震耳欲聋》10月4日才正式上映。截至发稿,电影累计票房超过1.2亿,预测总票房约为2.4亿。
虽然预售数据可圈可点,但综合多家票务平台的票房预测结果来看,其体量依然难以跟《志愿军:浴血和平》和《刺杀小说家2》等头部种子匹敌。就目前的票房走势来看,其票房续航能力或难有惊喜。
选择在国庆档中途上映会迎来更好的结果吗?《震耳欲聋》已然写下了它的答案。
国庆档中途“入局”
“预售冠军”难有排片倾斜
在国庆档和春节档这两个全年最大的档期当中,电影预售成绩往往与档期前段的排片挂钩。一般而言,预售成绩越高,排片就会越有优势。但这套规则并不完全适用于“粉丝电影”。
所谓“粉丝电影”是指只由“流量艺人”担纲主演的作品,主要受众是艺人粉丝。在此类电影彻底破圈之前,它们往往难以在大档期当中得到排片倾斜。
比如今年春节档,肖战主演的《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正因为被盖上了“粉丝电影”的标签,即使预售成绩屡屡刷新记录,前期排片也不占优势。最终电影也没有破圈,票房报收6.89亿,远低于《哪吒之魔童闹海》(154.46亿)《唐探1900》(36.12亿)和《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12.38亿)。
由檀健次主演的《震耳欲聋》境况同样类似。
电影聚焦聋人群体,讲述出身聋人家庭的CODA律师李淇(檀健次 饰)被卷入聋人定制房产骗局后,利益诱惑与良知觉醒间挣扎的故事,自预售以来票房增速势头甚猛,预售票房一度飙升至国庆档第一位。
不过此般亮眼的成绩没有被院线视作电影破圈的曙光,而是将其归功于主创的魅力驱动了粉丝的“氪金”。这也意味着,同样被视为“粉丝电影”的《震耳欲聋》在没有破圈情况下,很难得到排片倾斜。
10月4日,《志愿军:浴血和平》《刺杀小说家2》等国庆档新片单日票房稍降,彼时正值上映首日的《震耳欲聋》本有机会争取争更多的排片。但实际上,其首日排片占比(10.7%)远远低于《志愿军3》(20.9%)、《731》(16.5%)、《刺杀小说家2》(16.3%)、《浪浪人生》(11.2%),可见院线对这部电影的期望并不高。
无关上映时间,依靠主创粉丝支撑票房的《震耳欲聋》,在没有得到大众真正认可的情况下,很难走出漂亮的票房曲线。
那么,选择在国庆档中途上映对它来说有什么意义?
长档期的好处是给口碑传播留足时间,为中段上映的影片提供了“后发制人”的可能。虽说10月4日才正式上映,事实上,《震耳欲聋》在10月2日和10月3日已经开启点映。这种“以映代宣 的点映策略意味着它有机会提前释放口碑积累势能,以内容质量撬动市场关注。
可惜的是,点映首日(10月2日),《震耳欲聋》在6.1%的排片基础上,票房占比仅为5.5%,与《风林火山》一样,单日排片和票房产出倒挂。点映传播并没有带来可观转化。
正式上映并释出口碑后,《震耳欲聋》上座率相对较高,其票房预测值从2.2亿小幅上涨至2.4亿。虽然今年国庆档大盘整体较冷,但这个数字也不是一个出彩的成绩。
尤其是与檀健次上一部主演电影《被我弄丢的你》相比,去年3月的冷档期里,该片还能斩获票房2.11亿,如果《震耳欲聋》后劲乏力,国庆档的光环也仅能让它的票房与主演前作基本持平。这也侧面证明了,粉丝的购买力有一定的上限值。
国庆档前期竞争激烈
中途上映会是个好选择吗?
长期以来,无论春节档还是国庆档,大档期的前几天都被视为黄金时间。头部影片凭借预售成绩和宣发力度,往往能在档期前期锁定20%左右的排片。再加上,假期前几天观众观影热情高涨,票房产出和观影人次往往在首日达到最高值,随后数日逐渐递减,呈现“前高后低”的走势。因此多数片方始终坚信“早上映早占位”的逻辑,极少数大片会选择中后期上映。
《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的遭遇曾印证了电影在大档期中后段上映的困境。
2023年春节档,该片临时从大年初一推迟至初三上映,错失前两天票房争夺的关键期。面对前期上映的《满江红》《流浪地球 2》等强敌,从年初三到年初四上映两日,《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票房仅为3800万左右,最终不得不改为小规模放映,并正式改档至2023年2月17日。
片方在改档声明中反思,“宣传发行团队在决策、筹备、推进工作中存在重大失误和严重不足,致使影片在春节档陷入特别被动的局面。”该片的失利也强化了电影在档期中段上映难以突破的事实,让多数影片对这种策略望而却步。
2025年国庆档数据显示,首日票房3.21亿,次日下降至2.89亿,第三日下降至2.56亿,与之对应的是,观影人次逐日下降。
为了更快一步抢占市场,每年都有影片选在9月30日“抢跑”,比如今年的《志愿军:浴血和平》和《浪浪人生》,两者上映首日(9月30日)的排片占比分别是36.6%和18.6%,单日斩获票房3373.41万和1717.42万,在国庆档前夕完成首波预热。国庆当天,《刺杀小说家2》《风林火山》《毕证明的证明》等正式开画。
截至发稿,2025国庆档票房为14.82亿
如果说,国庆档前期是大片厮杀的战场,那么,中后期会是中小成本电影的归宿吗?
在大档期当中,中小成本电影前期入局可能会受到大片的挤压。近几年国庆档,《一点就到家》(2020.10.4)、《木兰:横空出世》(2020.10.4)以及《搜救》(2022.10.3)《震耳欲聋》(2025.10.4)、《极限城市》(2025.10.4)等中小成本影片也会选择在中后段入局。
只是步入档期中后段,前期上映的电影已经形成口碑,影院通常会给前期上映的热门影片更多排片,中后期上映的新片也未必会有更高的排片空间。比如上文提到的《震耳欲聋》。与《震耳欲聋》同日上映的《极限城市》,表现更是惨淡,截至发稿,票房不到1万。
回顾国庆档中后期上映的电影,能取得较好票房成绩的案例相对较少。
2022年国庆档,甄子丹主演的《搜救》在 9 月 27 日紧急定档 10 月3日上映,彼时距离上映时间不足一周,宣发周期极短。影片前期关注度低,映后口碑也较弱,以至于电影票房表现不佳,不到2000万的成绩位列当年国庆档新片的垫底位置。
再往前看,2020年国庆档,在《我和我的家乡》《姜子牙》《夺冠》等大片占据市场主流的情况下,聚焦乡村创业题材的《一点就到家》10 月4日上映。
该片以轻松喜剧的方式讲述三个年轻人放弃大城市生活,回到云南古寨创业的故事,既保持了青春奋斗的热血感,又融入了对现实问题的思考,与年轻观众产生了强烈共鸣。最终在斩获 3.12 亿票房,略高于9月30日上映的《急先锋》(2.94亿),成为了国庆档中后段上映电影中的一匹“黑马”。
总的来看,大档期中后段或许更适合中小成本影片。但中后期上映对影片质量要求更高,要求影片更快更准地找到属于自己的受众,才有希望以小博大,取得更高的票房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