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陶琳真是自己的大女主!
不留恋央视主持人这么体面的工作,转身投奔自己喜欢的事业,
您别说,人家还真干出自己的一番天地了,甚至被评为上海劳模!
大家可能以为,能在央视工作,那肯定就是对着镜头光鲜亮丽的主持人。
其实不然,陶琳在央视的那些年,更多的角色是记者、制片人和导演。
她不是简单地念稿子,而是深入一线,用笔和镜头去记录、去思考。
记得有一次,在央视12套的《新闻夜话》节目里,她就深度探讨过一个挺沉重的话题。
那就是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她当时抛出的问题,是为什么只有少数的心理问题学生愿意求助?
这句话,到现在听起来都特别有力量,能感受到她对社会问题的洞察力和那份人文关怀。
至于她为什么离开央视?她倒是没明说,但从她后来的选择来看,很显然她不满足于只是观察者,她想下去玩真的。
离开央视后,陶琳一头扎进了当时最热门的互联网行业,先后加入了百度和人人网。
她可不是去做什么运营、产品,而是专攻一个很多人听起来有点神的岗位。
2011年,她作为人人网对外事务总监,带队参与四川地震灾区的宣传考察,当时作为35家网络媒体的代表之一,她的协调能力得到了行业内的一致认可。
可以说,在互联网GR这条路上,陶琳彻底完成了从内容生产者到资源整合者的华丽转身,也为她未来更宏大的舞台,悄悄铺好了红毯。
2014年,一个更大的机会摆在了陶琳面前,那就是特斯拉。
那时候,特斯拉进入中国才三年,什么都不熟悉,消费者不认,简直是摸着石头过河。
马斯克急需一个既懂中国市场,又懂中国模式,还能把品牌故事讲清楚的得力助手。
而陶琳简直就是那个天选之人!
她接到的第一份难啃的“硬骨头”,就是推动上海超级工厂的落地。
这可不是小打小闹,这是特斯拉全球战略中的关键一步。
2019年,她在全国外商大会上,面对质疑声,掷地有声地表态,中国营商环境的优化,是她们敢把工厂放在上海的关键!
针对进口零部件的疑问,她又亲自上阵,解读政策,强调进口零部件列入鼓励类,能帮她们省成本、抢进度。
结果上海超级工厂创造了当年开工、当年投产的世界奇迹!
这背后,陶琳的企业沟通能力精准把握,简直是神来之笔。也正是因为这一役,她坐稳了中国区副总裁的位子,名声大噪。
然而,人生的剧本总是跌宕起伏。2021年的上海车展,“刹车门”事件让特斯拉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一个女车主爬上车顶维权,瞬间就让大家议论纷纷。
陶琳最初的回应,那句近期负面都是这位女车主贡献的,这是新产品必经过程,确实有点硬,甚至引来了官媒的点名批评。
但陶琳的厉害之处就在于,她能迅速调整策略。
她没有固执己见,而是很快启动了第三方鉴定,用数据说话,同时积极与车主沟通,安抚内部团队。
四年后,当二审判决特斯拉胜诉时,她的回应已经变得内敛而成熟,那就是靠几百万车主支持才走到今天,会用百分百的努力不辜负信任。
从强硬公关到共情沟通,这一场持续了1500多天的危机,不只是让她个人完成了一次蜕变,也让特斯拉的危机应对体系更加完善。
也正是这种在风暴中稳如泰山的韧性,让她在2023年前后,升任了特斯拉全球副总裁,掌管着大中华区最核心的事务、公关和市场板块。
2020年,陶琳被评为了“上海市劳动模范”。
你可能觉得奇怪,一个跨国企业的高管,怎么会得到地方的劳模称号?
要知道,这可不是靠名气就能拿到的,而是实打实的贡献。
上海超级工厂的投产,吸引了长三角上百家供应商蜂拥而至,直接创造了上万个就业岗位。
陶琳作为核心负责人,在政企对接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硬生生把一个特斯拉工厂,变成了一个庞大的新能源产业集群。
她可不只是卖车,还是推广新能源理念的布道者。
她牵头搞的那些活动,让更多人了解电动汽车,推动了上海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飙升。
2020年,她还推动特斯拉上海工厂提前复工,保障了供应链的稳定,甚至协调公司捐赠医疗物资,展现了外资企业在中国的担当。
特斯拉落地是上海外资招商的标杆,陶琳的协调作用不可替代。这话,就是对她劳模身份最好的解释。
如今40多岁的陶琳,丝毫没有放慢脚步。她一直在满速奔跑,全身心投入到特斯拉的中国战略中。
有意思的是,与她在事业上的高调相比,陶琳的个人生活却跟个隐形人一样。
几乎找不到她的生日、家庭信息,可能也正是这种事业透明,生活封闭的状态,是她保持专注、免受干扰的秘诀。
回看陶琳的每一步都走得又准又狠,每到一个地方,都能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有人说她运气好,赶上了新能源爆发的风口。但我想说,真正的风口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
她也说明了真正的跨界并非简单的身份转换,而是一场自我成长的旅程!
编辑:小脑袋
信息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