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央视中秋晚会在四川德阳落下帷幕,这场晚会不仅将地方文化与舞台艺术相融合,还因主持人谢娜的参与引发不少讨论。
作为德阳本地人,谢娜此次身兼主持与表演两职,既在节目中融入了川渝特色元素,也让观众看到她从综艺舞台向央视平台转型的尝试。
不过,她的主持表现既有被认可的亮点,也存在引发争议的细节,晚会收视数据也随之出现波动。
这场兼具家乡情怀与职业突破意义的秋晚,究竟该如何看待其中的亮点与争议?
2025 年央视秋晚选在四川德阳,这个城市对谢娜来说意义非凡 —— 这里是她的老家。
这次她不只是来主持,还搭档李斯丹妮唱了首《火辣的毛血旺》,一人担起两个角色,可见央视对她的信任不一般。
要是以为这只是首普通的歌可就错了,里面全是四川的 “魂”。
茶馆里盖碗茶碰撞的脆响、火锅咕嘟咕嘟的沸腾声,都成了歌里的背景音,连三星堆青铜面具上的纹路,都被改成了说唱的韵脚,听着就有股子地道的川渝味儿。
舞台上的小心思还不止这些,谢娜介绍德阳文庙时,AR 技术直接把棂星门的砖雕变成了会动的水墨画,讲绵远河时,天上的无人机群拼出了 “德阳” 两个篆书大字,科技和传统文化搭在一起,看着特别新鲜。
这场晚会也让德阳火了一把,晚会播完,搜 “德阳旅游” 的人一下子多了 4 倍还多,中江挂面、八宝油糕这些本地特产,在网上卖得比平时多了 3 倍。
连外国人都开始好奇四川火锅,谢娜这算是间接给家乡做了回 “代言人”。
她还有个身份是德阳非遗推广大使,跟三星堆文物修复师聊天时,没说那些干巴巴的专业术语,反而说 “你们有问题的话,我加师傅微信推给你们”,一下子就拉近了距离。
之前的《非遗焕新夜》里,她还把四川清音和脱口秀掺在一起,让老艺人用方言讲笑话,年轻人也开始搜 “四川清音” 了,这波传统文化传播算是找对了路子。
能把家乡文化揉进晚会的每个角落,谢娜这次确实用了心,但她在主持台上的表现,却又让大家吵个不停。
先说说谢娜当晚的造型,红色亮片修身连衣裙,头发扎成高马尾,看着又大气又精神。
央视镜头多 “狠” 大家都知道,能扛住镜头,就算笑起来眼角有点细纹,整体也没什么大毛病,这点还是值得肯定的。
开场的时候她一开口就用了方言,说自己是 “德阳幺妹”,一下子就把和观众的距离拉近了。
不过常看她综艺的人可能会觉得有点陌生,以前她总是大大咧咧的,这次在央视变得 “正经”,反倒让人有点不适应。
但主持过程里的小问题也不少,说话的时候总爱点头,一句话没说完头能晃好几次,看着就不够稳重。
后来跟任鲁豫在船上主持,她手一直紧紧拽着,脸上能看出紧张,眼睛还老往提词器那边瞟,两人明明面对面,却没怎么对视过,互动起来特别生分。
有观众调侃他俩站在一起,不像在主持中秋晚会,倒像在演 “离婚现场”,这话虽然有点夸张,但也能看出大家对他俩的配合不满意。
毕竟任鲁豫是央视的老主持人了,台风稳得很,两人状态一对比,差距就更明显了。
更关键的是,央视秋晚是录播的,台本早就定好了,基本不会出错,大家看的就是主持人对台词的把控和台风。
可不少网友觉得谢娜这两方面都差点意思,说她说话像 “没有感情的发言人”,还有人说家里爸爸一看见她主持,立马就换台了。
造型和开场的亮点没能遮住主持里的问题,那她为啥会在央视舞台上显得这么紧张?背后其实藏着她职业转型的大挑战。
其实这两年谢娜一直在悄悄变,以前总在综艺舞台上活跃,现在慢慢往央视这边靠了。
像《你好生活》《总台春晚》都有她的身影,明显是想把身上的 “综艺味” 淡一点,这次秋晚主持,就是她转型路上的重要一步。
为了转型她真没少下功夫,2021 年《快乐大本营》停播后,二十多档综艺找她都推了,专门去中戏学习。
听说她的台词本上写满了批注,上课总是早到迟退,这份认真劲儿确实少见。
后来还去演话剧,在《十三角关系》里演 “蔡六如”,从搞笑到悲情切换得特别自然,连上海戏剧学院的教授都夸她,总算没人只把她当 “综艺笑星” 了。
可到了央视舞台,问题还是冒出来了。她想放开点怕被说浮夸,想收着点又显得特别拘谨,说白了就是太想证明自己能行,结果越紧张越不自然。
咱们都知道,综艺讲究的是怎么热闹怎么来,可央视更看重 “说话的仪式感”,这两种舞台逻辑完全不一样,她现在就像刚换了新环境的人,还没找到舒服的状态。
再看看同台的侯佩岑,差距一下就显出来了。
侯佩岑十二年前就主持过央视秋晚,前后算下来有四次经验,这次站在台上又优雅又大气,台风稳得很。
而且她在两岸问题上态度一直很坚定,大家本来就有好感,这次表现更是圈粉。
这么一对比,谢娜身上的短板就更明显了,毕竟央视的高标准,可不是随便就能跟上的。不过话又说回来,转型不容易,她能从熟悉的综艺圈跳出来,已经比很多人有勇气了。
这次秋晚整体收视挺亮眼的,开播就有 4.8,最高的时候冲到了 7.1,比去年高了不少,平均收视 6.5 也超过了去年的 5.6,把同期湖南卫视的秋晚都比下去了。
可有意思的是,谢娜出场表演那会儿,收视突然就往下掉了,她表演完接广告,收视更是跌了个 “大坑”,这也说明不是所有人都买她的账。
网友对她的评价更是分成了两派,有人说她主持还是老样子,跟在《快本》没区别,连表演都被看出 “嘴没动歌声先出来”,音画不同步;但也有人觉得她进步了,没像以前那样突然大笑,语速也控制住了。
而且她解说谭维维《川江号子》时,还能随口说句 “纤夫肌肉线条跟声波图谱同步”,看得出来做了功课,她主持那段时间,观众留下来的比例有 92%,在所有主持人里排第二,这也不是吹的。
晚会播完,谢娜自己发微博说 “开心得快哭了”,能看出来她是真在意这次机会。
现在中年女主持人想出头不容易,很多都慢慢被边缘化了,谢娜敢跳出舒适圈,这份冲劲其实挺难得的。
这次秋晚不算她转型的终点,更像个 “转向标”,以后能不能站稳,还得看她怎么调整。
有人觉得她现在还不够好,但谁转型没个过程呢?她现在就像刚学新技能的人,难免有不熟练的地方。
不过大家到底买不买她未来的账,还得看她接下来能不能真的找到适配央视舞台的节奏。
2025 年央视秋晚在德阳举办,谢娜身兼主持与表演,将家乡文化融入舞台,带动德阳热度,却也因主持表现引发争议。
她为转型推综艺、学专业、闯话剧,仍难适配央视与综艺的差异,收视波动与两极评价相伴。
这场晚会是她的家乡秀,更是转型试金石,虽有不足,但这份突破勇气值得肯定,未来能否站稳,就看她如何打磨适配新舞台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