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的核心主流价值观是个体之上,当整个社火过分强调个体的时候,实际上是一种倒退。因为人类从古至今都知道个体代表的是什么,但个体本身并没有成为主导人类社会的核心力量,其原因在于个体在面对整体性灾害的时候,展现出来的能力不足,因此,不论是古今中外,人类社会存在以及延续发展的模式都是建立在整体的基础之上的,只有结合起来,只有团结起来才能做一些事情,而仅仅靠着个体至上,个人主义并不足以应对各种危机。
今天给大家推荐《一件幸福的事》,本片从孕育孩子以及组建家庭为起点,向着观众们讲述了朴素的道理,个体与家庭之间,孰是孰非。女学生芭芭拉和男友尼古拉斯一见钟情,两个人的感情逐渐的升温,慢慢的,两个人开始了同居,并且成功的步入到婚姻且有了一个小宝宝,然而小宝宝降生之后,芭芭拉觉得自己的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芭芭拉认为所有人都是自由的,但是自己却不得不去照料小宝宝,就连曾经的无话不谈的男友尼古拉斯也仿佛跟自己有了距离。芭芭拉觉得没有人理解自己,于是,她开始变得歇斯底里,并最终中断了自己跟尼古拉斯之间的关系,然而时过境迁,当芭芭拉开始冷静下来之后,当芭芭拉开始从这个世界上获得了正向的反馈之后,她逐渐的接受了自己的新的身份,并重新跟尼古拉斯走在了一起。
《一件幸福的事》为我们带来了一个话题的导论,究竟要怎样看待婚姻和家庭。这个问题很好,但是影片所主导的核心内容并不仅仅是关于对这个问题的陈述,而是面对着家庭与个人,我们该如何取舍。
芭芭拉是一个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现代女性,她身上有着各种各样对于这个时代有代言性质的标签,比如说年轻无所畏惧,冲动,恋爱脑,张扬洒脱等等。但这些标签对于个体来说没什么不妥,对于整体来说却有一种不合时宜。整部影片都在围绕着芭芭拉面对家庭新增人口的措手不及来展开,各种各样的窘境逐渐的将芭芭拉推送到一种濒临崩溃的边缘。可能有的人会觉得这是一种有关婚姻的劝退,因为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步入婚姻究竟是好还是坏?
但换一个角度来说芭芭拉的手足无措有一个核心点,那就是婚姻是一个阶段,是一个需要步入的阶段,大多数人都无法拒绝的阶段,就跟离开了学校要步入职场一样,少部分人可以直接说不,但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拒绝是不可能的。如果是这样,我们能在本片中看到什么?
芭芭拉在得知自己有了孩子之后,他所接受的信息全部都是负面,对于自己的母亲的埋怨,对于自己周围人的埋怨,对于助产机构的埋怨等等,这些埋怨并不助于解决芭芭拉所面临的问题,而在不断的催生出来新的问题,就如同芭芭拉感觉不到周围人与自己共存一样,将本片视为婚姻的劝退作品的人们总认为,婚姻必须要准备好一切应该准备的东西才能进入,但他们却忽视了一个基本的准则,什么叫准备好,准备好应该如何定义?
这个问题,芭芭拉无法回答,芭芭拉的母亲也无法回答,创作者本身更是无法回答。准备工作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因为当代的核心价值观就在于个体,当整个社会宣扬个体至上的时候,每一个个体都是独一无二的,既然都是独一无二的,那么哪里来的可以参看的范例呢?
所以说,芭芭拉觉得自己的母亲之前有了自己之后的行为是没有准备好的体现,但是芭芭拉的母亲当时认为自己没有准备好吗?并不是的。即便是芭芭拉自己也在最后明白了什么叫做准备。因为万事万物都是全新的体验,没有人能完全做好准备来迎接新的一天的,即便是要成为母亲或者是父亲,要组建家庭这样的事情,这些都是某一天突然闯入到自己的生活圈的,要想一切都按照自己的生活圈以及习惯进行,这并不是这个世界运行的基准。
明白了这个道理之后,芭芭拉自然会重新审视自己的感情以及家庭的,这个时候,她才发现,自己周围的人都是友善的,尼古拉斯也是需要被理解的,自己的世界并不仅仅是自己的世界,别人的世界也不仅仅是别人的世界,整个世界都是交融在一起的,当这个世界开始了一种全新的生存方式之后,或许一切都是未知,一切都无法万事俱备,但这何尝不是一种全新的体验呢?
我们的世界在前进,但我们的责任感以及集体观念并不能因此后退,个体的天花板很快就能达到,但然后呢?空洞的情绪随时都能袭来,这个时候,我们应该具备怎样的心灵来装载,万事俱备?万事不需要具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