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不休息,“鸡排哥”真要变成“鸡架”了。
国庆结束,鸡排哥终于在10月9号给自己放假了。他在10月8号的视频里提到:最近景德镇天气比较炎热,有的顾客排队几个小时,确实搞得不好意思,在这里向你们表示一些歉意。然后宣布:最近工作强度有点大,我就计划明天休息(10月9号)一下,今后将以更饱满的精神状态去迎接之后的工作。
No
-Number-
01
家族统一T恤、增设11个分流摊位,被当地文旅局“请”去开会,发表“一个主旋律,两个把控,三个认识,四个为了”……爆火后,尽管鸡排哥疲惫的脸色已经失去了互动的灵魂,但碍于流量的裹挟和彼时不断持续的注意力,鸡排哥依旧需要强打精神,安抚一众手持镜头的看客。
最近半个月,没有任何一个普通人,像“鸡排哥”一样被聚光灯环绕。
据不完全统计,整个假期,“鸡排哥”日日都会被拉在“热搜榜”上迅游一圈,话题不止于“鸡排哥回应嘴唇发紫发白”“鸡排哥有专属空调了”“鸡排哥称我人都要窒息了”“鸡排哥开始限购了”“鸡排哥成立工作室了”“鸡排哥道歉了”等等。
令人不适的是,翻开一众官媒所发的“鸡排哥道歉了”等标题文章,没想到却是因为要休息一天,一时之间如鲠在喉。
一众媒体或素人的追捧让这个卖鸡排的普通小哥,突然成为了像明星一样的存在,人们疯狂涌入这场流量的集体狂欢,并试图分一杯羹。
当然,实打实的“城市利好”也是肉眼可见。毕竟一个鲜活的人物和故事,能够迅速为城市贴上极具辨识度的情感标签,让城市形象变得生动,从而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
据澎湃新闻报道:“鸡排哥”带动了景德镇整体旅游订单量同比增长近40%。在飞猪平台,景德镇的订单量同比增长60%;在携程平台,景德镇整体旅游订单量同比增长近40%。美团旅行数据显示,国庆中秋假期因“鸡排哥”屡登热搜的景德镇文旅预订量同比上涨15%。
No
-Number-
02
近年来,一个人、一种美食、一部电影带火一座城的现象在文旅市场时常出现。每个城市也都好似在等待一波属于自己流量的“泼天馈赠”。
从最早网红城市西安的摔碗酒和不倒翁小姐姐,到2020年四川理塘纯真质朴的藏族少年丁真,包括去年能听懂顾客需求的湖南怀化理发师晓华,再至如今的鸡排哥李俊永,还有国庆期间为车祸顾客上门炒粉而火的河南济源“炒粉哥”……
网络一波一波的“追捧”着这些普通人,又在一个不经意的下午“抛弃”他们。
但翻开背后逻辑,大抵都逃不过“一个莫名其妙的热点——媒体一拥而上持续炒热——所有人开始分享流量狂欢——过不了几天,热点冷却后又逐渐出现不同的声音(其中主要以‘打假质疑纠错审判’为主)——媒体再次一拥而上发布反思文章——然后转头继续狂欢寻找下一个热点”的节奏。
短视频等社交平台以其强大的传播力,让这些原本普通的个体故事得以迅速扩散,形成一个又一个线上“种草”、线下“拔草”的效应。
▲景德镇瓷器|摄影师@赵宁宁
约翰·霍兰德在《涌现:从混沌到秩序》一书中描述过涌现现象:在复杂的自适应系统中,涌现现象俯拾皆是,比如蚂蚁社群、神经网络、免疫系统、互联网乃至世界经济等。而作用在当下的互联网场域里,涌现效应更是明显,大量个体聚集在一起时,个体之间产生的相互作用,便使整体拥有了和个体完全不同的新属性或新模式。
有网友在和评论“鸡排哥”事件的相关文章下留言:鸡排哥的炸锅十年未变,但一夜之间,城管为他疏导客流,文旅局送来荣誉证书,一个从“鸡层”中走出的人被奉为了文旅局的座上宾,并发表“重要讲话”,前赴后继的看客们排队3、5个小时只为一睹鸡排哥真容,并领上一份6元炸鸡排……一切都像在演戏,荒诞又魔幻。
鸡排哥对景德镇文旅真的重要吗?
这好似无关紧要。毕竟没有人真的关心鸡排哥与瓷都的违和感。就连那段绿色的围挡布看起来也像是为这个突然造成的“平民偶像”更真实的注脚,大部分人只想凑个热闹,把人当景点先打个卡总行,不管有用没用,总不能被落下了。
但细想,流量又哪会持续停留在一个人身上,对于普通人来说,突然到来的流量可能更多是迅速的反噬和伤害。
卖拉面的、卖煎饼的、卖豆腐的....谁都逃不掉这样的牢笼。因为不管是面条还是鸡排,其故事如此有限,显然不能承载更多,更经不起细细推敲,而这样没有可持续的内核东西,自然来得快,去得也更快。归根到底,也不过是一场被平台推着向前走的游戏罢了。
No
-Number-
03
而要将短暂的“网红”变为持续的“长红”,对于普通的城市来说还有很远。
不仅是景德镇,包括淄博、天水等,其虽然都算得上历史文化名城,但又非传统的头部旅游目的地,受制于环境交通配套的限制,长期以来都属于不温不火的状况。
景德镇早先不管是从古代皇家御窑,制瓷的工业城市谋出路,还是借助制瓷文化和老旧厂房改成的新型文创街区找突破,其都没有得到过类似一个简单“鸡排哥”这样的泼天流量。
▲景德镇一角|摄影师@詹涛学弟
好像对于这类城市来说,一板一眼努力多少年,远不如进淄赶烤、天水麻辣烫这类群体狂欢带来的轰动效应。然而,这样的短暂流量又像洪水过境。
毕竟,流量是对城市治理能力考核的一次全面“体检”,更是一把双刃剑。面对因为热点事件突然激增的客流,城市的问题和细节也会被进一步放大查验,稍有不慎就能引起下一场“血雨腥风”。
而其是否有优化的公共服务、完善的配套设施,更有趣的文化内涵和健全的市场治理才是留住游客的关键基础。否则,停车难、吃饭贵,无配套,不好玩等问题不仅影响体验,还可能很快就反噬城市。
类似于这种流量对三四线城市,尤其有底蕴的城市,求之不得,但得到之后又能怎样合理运用?仅靠给“鸡排哥”安排安保,提供空调,画个警戒线,整点志愿者吗?
城市宣传者想“蹭蹭”热点但又找不到抓手的姿态看多了只能让人有点厌烦,而没有足够创造力的后续动态,就像努力接但又接不住流量的淄博和天水,一个个倒闭的烧烤店和麻辣烫店就足以说明一切。
▲鸡排哥李俊永|摄影师@几象
城市不能将发展的希望完全寄托于某个“单一的危险的并且有可能随时崩盘的”个体。一座城真正的魅力,是由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包括城市里无数个类似鸡排哥这样真诚的普通人才能共同构筑的社会生态。
究竟是“为一个人而来”?还是“为一座城而留”?这或许才是城市治理者要面对的最终课题。
不过在眼下,景德镇的管理者可能还没时间想那么多,光是应对此番热度让其顺利平缓地安全度过,不出大乱子,等待下一个城市热点的转移,或许就已经足够让人焦头烂额了吧。
(可上下)
参考资料:
[1] 曹林.对鸡排哥的炒作营销已让人极度不适..吐槽青年博主.[EB/OL].2025.
[2] 王耳朵.查明白了,景德镇鸡排哥,不是个普通的小摊贩.王耳朵先生.[EB/OL].2025.
[3]李勤余. "鸡排哥"累了:什么是打造城市文旅名片的关键.澎湃新闻.[EB/OL].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