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口秀是很多年轻人喜欢的娱乐方式,然而很少有人将脱口秀当成职业看待,甚至花费重金投入进去,可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总有人愿意为梦想买单,其中一个名叫可乐的脱口秀爱好者便是其中之一。
他不想让小城的娱乐一直停留在老几样里,更想把自己热爱的脱口秀带到家乡,让这里的人也能在笑声里放松,感受不一样的生活乐趣。
抱着这份想法,他干脆在两座小城开了两家喜剧剧场,可这份 “给小城添新乐” 的初心,很快就撞上了现实:剧场多数时候得贴钱运营,偶尔两三个月才能持平,或是每月赚几千块。
为了守住自己想传递笑声的初心,可乐每个周末都要坐六七个小时高铁跑商演,一场 3000 块的收入,成了支撑剧场走下去的关键。
贴钱撑场子
脱口秀演员可乐在河南平顶山和许昌开了两家喜剧剧场,到现在已经投了50万。
可这生意真没想象中好做,大部分时候每个月都在贴钱,也就两三个月能持平,偶尔两三个月每月能赚几千块。
为了让剧场活下去,他每个周末都得坐六七个小时高铁去跑商演,一场能挣3000块,这钱简直就是剧场的“救命钱”。
一开始找场地就费老劲了,在平顶山有的场地月租两三万,一年光租金就得20万,可乐根本扛不住,最后找了个月租4500的地方,自己买材料装修。
最惨的时候,冬天有次演出一张票都没卖出去,演员们坐那儿面面相觑,只能找天气冷、大家忙、有新电影这些理由互相安慰,可谁都知道,其实是新鲜劲过了。
而且招人也难,可乐就两个要求:热爱喜剧、短时间赚不到啥钱,没几个人愿意来,最后凑了个“杂牌军”,有前超市售货员、备考公务员的观众,还有觉得脱口秀好玩的大学生。
有时候工资发不下来,只能往后拖,演员跟他说“哥,我知道你不容易,我们也难”,他也只能劝大家“再坚持一下”,不过好在,就算演出取消,演员也没走,这份情谊还挺难得的。
小城也有喜剧魂
想留住观众,还得靠好段子。可小城的喜剧不好做,段子的“共鸣半径”太小,有的只能打动几个年轻人,偶尔还会有观众觉得被冒犯。
而且小城没成熟的喜剧培训体系,可乐只能自己花上万元去北京、上海参加培训,知名喜剧厂牌一小时800元,培训两天就7200元,加上差旅费,一次就得花一万多。
他学得特别认真,回来就手把手教团队,演员们也挺拼,走路想到灵感就赶紧用手机记下来,读稿会能吵得不可开交,出差碰到好点子还会微信连线一起讨论。
可乐自己骑电动车撞到马路道牙,顾不上看伤,先想着“有段子能写了”,缝伤口都带着笑,还立下“不讲黄不抄袭”的规矩,这份对喜剧的认真劲儿,真挺让人佩服的。
他们还尝试各种喜剧模式,三八妇女节做致敬女性的专场,七夕的演出挤得连演员通道都满了,还和地方文旅合作,把当地历史文化融进去做素描喜剧,吸引年轻游客。
慢慢也攒了些核心观众,有人每次看演出都写300字小作文,有人晒出一沓门票,还有60多岁的叔叔阿姨盛装来参加万圣节专场,这些观众的反馈,成了他们坚持下去的精神燃料。
小目标求生存
现在可乐的目标特别实在,“每场观众能超过30人就行”,这样慢慢能盈亏平衡,演员们也能拿到体面的收入。
为了节约成本,一开始演员、运营、场务都是他一个人扛,还试过在景区门口摆地摊卖票,结果有人问“脱口秀?恁是弄啥咧?”,他都不知道咋解释,没待多久就回去了。
不过他们也没放弃找活路,打算往周边县市下沉做巡回演出,可乐还鼓励演员去参加各种比赛,多见世面攒观众缘。
今年八月份在河北石家庄的原创脱口秀大赛上,他们的演员就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他还说“对脱口秀演员来说,现在就是最好的时期”,虽然眼下难,但心里对未来挺有希望的。
其实不光是可乐的厂牌,很多中小喜剧厂牌都在“为爱发电”,就算是一线城市的知名俱乐部,也常陷入“有口碑没票房”的尴尬。
但可乐和他的团队,在华灯初上、按部就班的小城夜晚里,还在固执地挖着用幽默丰富生活的可能,这种普通人用热爱对抗平庸的劲儿,还挺让人感动的。
毕竟,小城的娱乐不该只有喝酒、打麻将、看电影,多些这样的喜剧演出,生活也能多些乐趣不是?
结语
可乐和他的团队,还在河南平顶山、许昌的小城里跟喜剧死磕。
投了50万、每月贴钱,靠跑商演挣的3000块救场,却没丢了对喜剧的认真,不抄袭、好好磨段子,还琢磨着跟文旅合作、往周边县市跑巡演。
他们要的其实不多,每场30个观众、演员能拿体面收入就够了,虽说眼下难,可看着有观众写小作文、晒门票,连叔叔阿姨都来凑万圣节的热闹,就知道这笑声没白传。
小城的娱乐不该只有老几样,正是有可乐这群人固执地扛着,才多了点不一样的乐趣,不管未来剧场能走多远,这份用热爱扛事儿的劲儿,已经够让人记住:小城里,也有发光的喜剧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