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娱乐圈,一种现象变得愈发普遍:明星们纷纷将自己的孩子送去国外深造,自己却继续留在国内挣钱。
杜海涛,某综艺节目出身的明星,最近决定去伦敦留学引发了争议,他的突然“进修”,标榜的是学业提升,而真正让大众感到不痛快的,是明星们的“成套操作”。
还记得杜海涛之前一直活跃在国内,通过各种节目、人气广告赚得盆满钵满,如今他选择了离开,那是因为他的身份和条件允许他自由切换,但普通人有这样的选择吗?普通人家的孩子,有多少能去伦敦留学?有多少家庭敢负担这样的学费和生活开销?
另一边李湘又出现在了大家的视线里,从节目里的“豪门名媛”,到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晒富达人”,这一次她在伦敦现身的原因也简单得很:陪女儿读书,一张她和杜海涛在伦敦聚餐的照片被曝光:豪华餐桌、昂贵菜品……
看上去像是一场随意的日常饭局,但在许多普通人眼里,这场饭局带着刺,为什么李湘会出现在伦敦?答案不就是因为她的女儿在那里读书,这位妈妈为了陪读干脆把家直接搬到了国外,再想想,有多少明星在重复着这样的故事?
他们的孩子的入学地一度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这是明星的权利,安全的环境,优质的教育资源,当然谁都想要,然而,大家的愤怒不是出于“羡慕”,而是因为这种资源与特权之间的巨大鸿沟,让普通人感到刺眼。
这些明星本身没有错,挣钱有能力,喜欢国外的环境也没问题,但是想想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吧:有多少人还在烈日下奔波劳作,成天低头弯腰,为的是一个月几千块的工资?有几百块要精打细算地过成半个月。
而这些明星呢?大多数所谓的“工作”,不过就是上一两个综艺节目、站一站广告台,轻松拍几张美图,收入就是普通人一辈子都攒不出来的天文数字,娱乐行业毋庸置疑需要存在,但问题是,这些戏子们真的值得用这么多的钱去养着吗?
他们随随便便一部片酬上亿,这对于多少日夜辛苦的科研人来说,是一种讽刺,我们国家需要崛起,靠的是什么?靠的是高端科技,靠的是人才,靠的是基础科学研究,回头看看,一个国家最需要的人,却拿着少得可怜的月工资。
而表演几个动作、唱个歌的明星,却可以轻轻松松一夜暴富,“戏子误国”这个句子,虽说有些过激,但如今打脸的事一再出现,让这个说法逐渐成为部分人的心声,你说辛苦的劳作者,该不该愤怒?愤怒归根到底,不是针对某个个人,而是针对一个看似正常、实则荒谬的规则。
明星们享受着财富自由,人生自由,挥霍无度,伴随着他们脚步的,是对资源的过度占有,央视曾做过这样的报道:国内某顶尖大学的科研人才,每天工作十多个小时,最终因为工资难以支撑家庭生活而辞职。
这就是现实,一个国家的建设与成就,需要的不是明星一场场光鲜亮丽的颁奖礼,而是那些默默无闻为社会奉献的人才,然而,现在最受宠、最受关注的,却不是这些人,再看看明星带货、直播的盛行。
有媒体爆出一个数据:某直播明星,仅一天的销售额就抵得上一个中小房企的年营业额,而那些深夜清扫街道的环卫工呢?月工资不过2000块,他们的一份夜宵钱,可能还比不上直播里的一个推荐商品的运费,这样的收入差距合理吗?谁的问题?
明星挣再多的钱没有问题,但大家希望看到的,不是赚起钱来“一刻不停”,然后拉着行李和家人飞到国外读书、生活,中国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科研人员,但这些人中却有许多不得不选择去国外发展,这种人才流失和教育资源外流,才是问题不容忽视的核心。
我们不是反对明星把孩子送去国外读书,也不是反对他们追求更好的生活,但现实是,如果明星们可以轻易通过国内拿来的钱实现财富自由,而普通人甚至连改变命运的机会都没有,那么这个差距,难免让老百姓无法接受。
他们的孩子能够在宽敞明亮的国外课堂里学习,而普通人的孩子,连一个课外班的费用都要算计着来出,明星们可以选择生活的地方,但当他们仍然依赖中国市场挣钱时,是不是也应该做出一些回馈?明天的月亮不一定圆,普通人只希望脚下这一亩三分地,能更少一些不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