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中华考工记》:从皮影到银幕,传承千年匠心

娱乐 2025-10-15 06:47:38

导读:在一帧帧光影之中,感受展现古代智慧与现代创新的交融。

文|龙果

弘扬工匠精神,赓续中华文化。日前,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首档工业文化节目《中华考工记》开播,节目从2500年前的《考工记》入手,聚焦标志性工业领域,捕捉千年匠心和现代科技碰撞的火花,探寻中国智造生生不息的精神密码,也向世界讲好中华工匠故事。

《中华考工记》电影工业这期,探索光影交汇中的守正创新,从千年前古老的皮影,到120年前拉开中国电影帷幕的《定军山》,再到今天自主研发的先进技术推动影视工业向纵深发展,节目从工业与技术的全新视角,带领观众读懂中国从电影大国走向电影强国的奋进征程。

融入历史维度,

为千年匠心写下时代注脚

《中华考工记》将电影工业放在几千年的历史维度,在精彩秀演中,观众看到了从皮影到现代电影的发展缩影,带领观众探寻中国电影的“前世今生”。现场专家也从《考工记》“‘攻皮之工’有五”入题,解读了古代的皮革制造技艺,强调了严格的制作标准。在此基础上,皮影戏应运而生,随着皮影戏、走马灯、拉洋片等技艺发展,人们不断感受光影的魅力。

如今在置景道具、特种拍摄、3D影像扫描、CG动画等技术加持下,诸如《蛟龙行动》《流浪地球2》《东极岛》《哪吒2》等精彩作品应运而生。回溯电影的发展历程,电影技术不断精进、视听观感不断提升,但其中一以贯之的精神内核——标准化不曾改变:《考工记》以“故一器而工聚焉者”强调协同合作的重要性,今天的电影植根于工业化的沃土,《哪吒2》是100多家公司分工协作的结果,是工业化的生动呈现。中国电影工业不断为《考工记》书写“现代续集”,回望古代智慧,帮助我们找到初心与“来时之路”。

从时间的维度解读工业发展,《中华考工记》在“小切口”的讲述下,让电影工业的筚路蓝缕可感可触。比如面对水下拍摄的难题,在没有视觉特效的年代,摄影师要潜水拍摄,或是运用在摄影机前放鱼缸借位等方法完成画面,如今我们拥有了专门的水下拍摄设备,它搭载了声呐抗流悬停系统,可以进行精确的计算,让《东极岛》等电影实现了水下全方位、全自动的运镜。工业与技术的进步与迭代,不断改变着电影的拍摄方式与创作思维,传承创新、继往开来,中国电影工业不断突破想象力的边界。

致敬不凡工匠,

为工业发展突显人文内核

《中华考工记》着重描摹工业技术发展的人文底色,节目呈现了一只仿生道具狗,从外形上看它与真实的动物并无二致,其制作技术让观众叹为观止。仿生道具制作技术的发展,不仅为了解决拍摄动物这一行业难题,让仿生道具代替真实动物,更是对动物天性的尊重,是对人类、对环境的爱护,也是对“天有时,地有气”的传承。

节目要展示的不仅是中国的工业之美,更是彰显了蕴含其中的工匠精神,回归“人”这一核心力量,让我们在追求科技进步的同时,坚守人文的温度。节目邀请不同电影的主创团队作为叙事主体,讲述一代代电影工作者的钻研、奉献与匠心。

其中,《蛟龙行动》电影主创团队置景主管钟剑伟专注置景三十多年,经历了中国电影置景从手工作坊到现代化工业生产的发展历程,为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的,不仅是他和1200多人置景、道具、美术团队对“龙鲸号”和其他潜艇模型的细致还原,更是如他一样的电影从业者“择一事终一生”的专注态度。特效道具工作室设计师王科则是一名年轻的从业者,他和团队成员综合运用仿生机械、工业模型设计、软件编程、材料学、3D打印等各种技术,为仿生特效机械动物制造“机械大脑”,有了舞台上可以惟妙惟肖模仿主持人表情的仿生熊猫,这也是年轻技术设计人员传承创新的一则剪影,他们为行业持续注入新鲜活力,以年轻姿态延续中国制造的层层惊喜。

激发自信认同,

为工业成就打造沉浸体验

新中国成立时,中国还无法制造胶片和相关机械装备,而今中国电影工业在一些领域已经实现了从跟踪学习到世界领先。《中华考工记》旨在弥合工业发展和日常生活的距离,构建起观众与技术之间的感知桥梁,以可触摸、可互动、可共情的镜头语言阐释艰深晦涩的技术发展。

《流浪地球2》中的门框机器人、《哪吒2》的天元鼎,这些电影元素从图纸到实际呈现,背后都有着复杂的技术支撑。节目便是将这些复杂的技术一一拆解,用观众能够看懂的形式、能够听懂的语言进行解读。节目在呈现形式上设置了许多体验环节,让主持人与嘉宾带领观众一起沉浸式感知技术的魅力。观众跟随“特工”王嘉宁进入《蛟龙行动》的大型实体置景,完成找到自毁芯片的悬疑任务,以1:1仿真龙鲸号潜艇作为拍摄现场,逼真的环境让演员和观众都沉浸其中、专注剧情;《哪吒2》团队带来了藕粉娃娃,主持人和嘉宾尝试创作,在电影中的藕粉娃娃原型出自儿童之手,这份童趣童真经过数字化流程走向银幕,对画面呈现的极致追求和工业技术发展的不懈努力相互成就,造就了今天我们引以为豪的一部部电影作品。

如今,电影已经是许多人日常必备的娱乐方式,而每一帧精彩镜头背后都有着巨大的工程量,《中华考工记》以电影感知工业技术进步之脉搏,揭示中国迈向制造强国的深层力量之源,激发观众的文化自信与民族自豪感,共同期待中国电影工业帮助中国故事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声明:资讯来源于网络,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投诉
最新文章
深视网2025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1009096号

商务投诉盛之强一品科技易库网